35岁职业尴尬线的HR,该何去何从?

(点击右上角“+关注”【合易人力资源】头条号,有职场攻略、管理策略、干货、详解)


最近在HR交流群中,一位年近35岁的同仁发表了这样一份言论:“35岁,职场的尴尬线,HR的Deadline,总监生,以下卒”。大意就是如果从事人力资源工作,35岁还没有到总监的岗位,你的职业生涯基本也就结束了。这种想法虽然有点极端,但是也具体体现了目前一部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现状。

很多HR毕业几年,仍在做一些事务性工作,工作中没有差错,但也看不到突出的业绩,与老板貌合神离,与业务部门无法交心,不知道自己真正的价值在哪里?HR的未来之路该如何走?

35岁职业尴尬线的HR,该何去何从?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模糊、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成为唯一不变的要素,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仅仅限制在传统的选、用、育、留上。市场要求所有的HR必须从幕后走向台前,参与到企业实际经营中,做撬动业务发展的“最佳杠杆”。

GE前CEO杰克·韦尔奇说过:人力资源负责人在任何组织中都应该是第二号人物;万科总裁郁亮也提到人力资源的高度决定了万科的高度;阿里首席人才官童文红指出HR的定位不是服务角色,而是leader的战略合作伙伴。美国人力资源协会对未来的HR定义了四种角色:人力资源专家、业务伙伴、变革推动者和领导者。这很好地诠释了“未来,HR应该为企业做什么”——熟悉业务,从人力资源的专业角度为业务发展和公司进步提供专业的服务、帮助和改进。

那传统的HR怎样才能转变自己的角色,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呢?

1、看懂经营,参与到业务中去

要想真正弄懂企业的经营业务,首先必须要能读懂各种数据报表,然后通过数据的分析结果来支撑人力资源管理,例如通过一些业务数据分析,计算出未来新业务需要配置多少人员。或者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提出优化的绩效方案在预期的范围内能创造多少营收。如果HR的工作汇报都能与企业的经营数据相结合,就可以与企业高管之间拥有战略共同的语言,就能够为业务部门提出一些好的建议,真正成为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管理的过程会产生数据,数据又反过来指导管理。通过数据化管理可以帮助HR实现从传统的凭直觉、经验过度到量化、精准的管理,从普通的HR真正成为组织战略的推动者。

2、支撑业务,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

大多数的HR从业者并没有在业务线实际操练的经历,那怎样才能快速的理解业务,锻炼业务思维呢?首先HR懂业务是要懂业务的“语言”,能够了解业务团队的“痛点”。通过对业务的理解、对组织的专业能力,综合利用招聘、绩效、组织发展等工具切实提升业绩。然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首先必须要能够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理解企业是在服务哪些客户,创造什么价值,如何交付到客户手中,又是如何保持正常的营运和发展的。

有一个重要的工具—商业模式画布可以帮助HR快速的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画布的初衷是帮助创业者建立、可视化、测试自身的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小的公司也用它来开辟新的市场领域,作为HR从业者可以通过这个工具了解当前业务的模式和关键要素,从而获得理解业务,和业务Leader沟通交流的能力。

35岁职业尴尬线的HR,该何去何从?

HR如果真正的能够参与到业务中去,看懂经营,站在CEO的角度,用HR的专业为公司解决战略经营问题。做到了这些,35岁,不再是HR的Deadline,将会成为个人价值创造的新起点。


大家有好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作者/编辑:合易咨询(nj_heyeehrm)

相关链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