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300股指期貨IF2001合約11月18日上市交易

就短期而言,滬深300股指期權的上市,不僅會促使國內衍生品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也將大幅提升風險管理市場的容量及對沖效率的提升。

滬深300股指期貨IF2001合約11月18日上市交易

  股指期權破冰

  11月8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表示,正式啟動擴大股票股指期權試點工作,按程序批准上交所、深交所上市滬深300ETF期權,中金所上市滬深300股指期權。之所以要選擇滬深300作為突破口,監管層或許更為看重滬深300指數良好的現貨基礎。滬深300指數市場接受度高、覆蓋標的範圍大於上證50,上市相關期權可以幫助市場顯著提升對沖效果。

  國內衍生品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開始提速。

  11月8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表示,正式啟動擴大股票股指期權試點工作,按程序批准上交所、深交所上市滬深300ETF期權,中金所上市滬深300股指期權。

  11月10日,中金所發佈了就滬深300股指期權合約及相關規則向社會徵求意見的通知,滬深300股指期權合約及交易細則隨之曝光。

  需要指出的是,滬深300股指期權是中金所推出的第一個金融期權產品,未來隨著該品種的上市,該所金融期貨產品佈局可能擴展至上證50股指期權、中證500股指期權,甚至是國債期權。

  不過,這些都是遠景目標,尚需滬深300股指期權穩定運行,並逐漸走向成熟後才有實施的可能。

  就短期而言,滬深300股指期權的上市,不僅會促使國內衍生品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也將大幅提升風險管理市場的容量及對沖效率的提升。

  提前對沖、精確對沖

  作為中金所的首個金融期權產品,此次選擇滬深300指數作為試點,順理成章。

  一方面,滬深300股指期貨上市運行已經接近10年時間,運行穩定性是接受過市場考驗的。另一方面,滬深300股指期貨覆蓋面更廣,囊括了滬深兩個市場最具備代表性的上市公司。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全球GDP及股票市值排名前二十的國家和地區都推出了股指期權產品,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等新興轉軌經濟國家也已經推出了股指期權產品。

  反觀國內,此前只有上證50ETF期權及中金所的三大股指期貨產品,衍生品市場的體系還未建立完整,更遑論對沖功能的有效發揮。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背景是,去年以來資本市場開放步伐明顯加快。

  “國際投資者持續加碼國內市場的背景下,國內應該提供相應的對沖工具,不光是要針對國內投資者,也要考慮國際投資者。”長期跟蹤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韓乾11月11日評價稱。

  今年,從A股納入MSCI等三大國際主流指數到取消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制,再到北向資金的持續流入,國內風險管理市場原有的容量急需提升。

  據統計,截至11月8日,北向資金持股已經達到8810億元,較去年底增長了37%。

  利用股指期權,北向資金及國內機構可以通過交易期權對沖風險,在鎖定下跌風險的同時,不會使投資者錯失市場上漲獲利的機會,這將極大鼓勵機構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

  此外,隨著滬深300股指期權的推出,國內、國外投資者風險管理效率無疑會出現明顯提升。

  北京一位具備華爾街從業背景的資深交易員11月11日指出,“期權是非線性的對沖工具,比期貨高了一個維度,可以做到提前對沖、精確對沖,降低了擇時的要求,風險管理上更加主動靈活。”

  中信期貨金融期貨團隊則指出,期權可以更為精確地反映出市場觀點。

  僅以看漲後市為例,最基本的操作是買入期貨,獲取上漲收益。有了股指期權產品,則可以對看漲的觀點和操作進一步細化。

  比如認為未來一個月會上漲,可以選擇買入近月認購期權,認為未來一個月會漲10%,則可以選擇買入虛值的近月認購期權,認為未來一個月會漲10%-20%,則可以選擇買入牛市價值組合。

  金融期貨“推新思路”前瞻

  隨著此次期權隊伍擴容的消息落地後,整個期權市場的“推新”路徑也變得清晰起來。

  滬深交易所在原有上證50ETF期權的基礎上,繼續豐富其ETF期權產品佈局,如中證500ETF期權等。

  中金所方面,能夠看得到的推新路徑包括兩條。一條是以滬深300股指期權為原點,進一步向上證50、中證500兩大指數擴容,另一條則是完善基礎金融期貨工具的佈局,在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的基礎上,嘗試推出外匯期貨。

  “推新的前提是,未來滬深300股指期權能夠穩定運行,市場功能可以達到有效發揮,交易所才會向其他品種擴容,比如選擇一些與滬深300成本股差異較大的指數,當然也不排除涉及創業板、科創板的可能。”韓乾介紹稱。

  需要指出的是,股指期權的逐漸成熟是一個長期過程,上市初期不要過分奢求其市場功能的充分發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從此前商品期貨類似的推新或擴容經驗上看,國內期貨市場新品種擴容的間隔短則半年、長則數年。

  雖然具體時間點上無從判斷,但是上證50股指期權、中證500股指期權的推出,甚至是從股指期權擴展至國債期權,再到更為長遠的外匯期貨上市和外匯期權都是必由之路。屆時,國內金融期貨市場的基礎工具佈局,才算是正式完成,目前剛剛是棋至中局罷了。

  不過,在前述交易員看來,由於指數期權更多是用來分散系統性風險,所以短期內並無大範圍擴充股指期權的必要。

  他指出,參照海外市場,交易最為活躍的股指期權品種相對集中,比如美國交易量最高的便是史坦普500股指期權(標普500指數股指期權),其他如道瓊斯指數股指期權交易量並非很高,“當前國內能夠在滬深300股指期權率先試水,已經相當不錯了”。

  從實際操作角度上看,滬深300股指期權覆蓋度更廣,可以滿足各類機構的對沖需求,同時滬深300股指期權合約價值大於此前已有產品,合約的大小、流動性也更為適合機構交易。

  帶來的直接效果是,機構可以通過“花錢”的方式來對沖風險,而不是一味的減持股票現貨,既降低了對市場的衝擊效果,也有助於市場波動率的下降。

更多視頻交易技術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