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高校和一座城市的詩與遠方(報告文學)

一所高校和一座城市的詩與遠方

向金祥

一所高校和一座城市的詩與遠方(報告文學)

天門職業學院鳥瞰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座城。因為有夢想,所以有了一座夢想之城。

天門,是一座具有厚重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是一片充滿神奇夢幻的熱土,一方培育風騷英才的搖籃,一座鍛造時代弄潮兒的舞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是追夢者的時代。天門職業學院,是一所"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高校,追夢路上,有著獨特文化軟實力和辦學硬實力的優勢。

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天門職業學院的根和母體在天門,一所高校與一座城市同美共生,緊緊把握時代脈搏一起改變未來。

一所高校和一座城市的詩與遠方(報告文學)

天下唯一茶經樓

上篇 :一座城市和一所高校的書香文脈

A.天門職業學院 中國最年輕的高校之一

用文化鑄就的城市靈魂,無疑植入到了教育發展的基因之中。如果說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那麼高校,便是這座城市在歷史中凝刻而成的文化座標。

——天門籍著名文化傳媒企業家 鄧超明

金秋十月,一條項目公示引起人們熱議。天門職業學院將興建九棟建築及配套設施,建築面積4.5萬餘平米……

在共和國的高校序列中,天門職業學院可能是最年輕的了。

十歲的天門職院的確很年輕,但其孕育和成長的過程卻不同凡響。

61年前的1958年9月,天門縣人民政府從縣人民醫院調來一名校長,率領幾名教師,在位於竟陵鎮東南車灣村地界的陽家祠堂創辦了"天門縣衛生學校"。2007年12月,原湖北省天門市衛生學校、天門市經濟管理幹部學校(湖北省輕工業技工學校天門分校)兩所中職學校合併,開啟了天門職業學院的申辦、建設之路。

2010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天門職業學院。2011年5月,學院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備案,成為天門歷史上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高校,一所集高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職業技能培訓於一體的高等職業院校。學院現有中高級以上職稱教師100多人,楚天技能名師3名,常年聘請客座教授近20多名,"雙師型"教師佔50%以上。

學院設有醫護學院、陸羽國際茶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學院、繼續教育學院4個二級學院,開設30多個專業及專業方向。醫護專業具有60餘年的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的經驗,是中央財政支持建設專業;茶文化專業,攝茶聖故里之靈氣、得茶聖陸羽之精髓,是企業、市場坊間爭相熱捧的專業;自動化生產設備應用、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是市場緊俏的專業,並與全國多家知名上市企業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為學生頂崗實習和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酒店管理、電子商務技術專業均為訂單式培養,為學生提供熱門崗位和就業保障。

致力於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適應社會能力,為服務區域經濟建設貢獻教育力量。學院擁有設施齊備的實驗室、實訓中心50餘個,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江蘇、武漢等地建立實訓基地80多個,與吉利集團、比亞迪、TCL、日海通訊、上海亞灣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中國職工之家、廈門華洋海事有限公司、廣州南方醫院、珠江醫院等企業和機構長期穩定的訂單式人才培養合作協議,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經省人社廳批准,學院建立了職業技能鑑定所,學生隨時可申辦職業資格證書。

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高。近十年來,學院先後獲得數十項國家和省級榮譽;面向全國公開出版發行10部職業院校學生素質教育教材、30部專業教學教材,其中半數以上屬於國家級規劃教材;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多篇學術論文獲得省級以上獎勵。

互通國際傳播集團董事長、中國廣告協會副會長、國際廣告協會中國分會副會長、天門楚商聯合會執行總會長兼秘書長鄧超明先生認為,支撐一座城市持續向前發展的是人才,而人才的培養要依靠教育。

"厚德重學,重能敏行"。 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蘊涵,60餘年的職業教育歷程積澱,賦予天門職業學院厚重的底蘊和活力。5萬多名學有所成的畢業生從這裡走出,用專業技能、專業知識奉獻社會,推動著天門的城市經濟文化發展,譜求索之歌,圓復興之夢。

B.天門 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

歷史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讓我們悲壯而富有,也給我們自信和力量。高科技、信息化的時代,縱然要有先進科技的支撐,亦應仰仗傳統文化的鋪墊。

——天門籍著名本土作家詩人 王遠寬

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光榮和夢想與日月同輝。讀史而知興衰,鑑史而明志。湖北省作協會員、天門市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王遠寬的長篇朗誦詩《登天門山放號》,令人遐思飛揚——

鳥瞰五千年的雲夢古澤氣韻,三千年的竟陵故土風情,我的詩心怎能平靜?我曾這樣翻來覆去的讀你,讀"石家河故城",看城築新石器村落遺址,丈高城垣揚古旌;讀"春秋演義",看天門山虎乳育子文,一代楚令尹文攻武衛留英名;讀"吳蜀相爭",看火把燭紅天門山壁,漢光武劉秀急馳兵;讀"南齊佛事",看竟陵肖王忌政務,白龍寺暮鼓晨鐘鳴;讀世上第一部《茶經》,看陸居士終身事茗泉,古井曉月素風情;讀詩唐《皮子文藪》,吟幽遠的《天門夕照》,"坐對天門欲下舂";讀"狀元軼事",看芝山公妙對嘉慶帝,引發"硃筆獨點天門";讀"竟陵派"華章,看鐘譚琴瑟合鳴,開一代敘寫性靈文風;讀"天門沿革",看雍正年間避聖諱,從此"竟陵"稱"天門"……

古之竟陵,今日天門,乃通天之門也。

石家河文化遺址橫空現世,正在改寫華夏文明起源的歷史。考古界標榜石家河城址群落,其時之規模與繁華堪稱"東方芝加哥"。石家河遺址及由它命名的石家河文化,代表了長江中游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在中華民族文明起源與發展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1年3月,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2017年,先後入選"2016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第三屆世界考古論壇10項"重大田野考古發現"。高位推進石家河國家遺址公園建設,全力打造世界級城市文化名片。一次次震驚世人之後,對於這座擁有數千年曆史的遺址,更多秘密有待揭開。

"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陸羽《茶經》的問世,陸羽對茶之美的揭示宛如奏響了美妙的樂章,打開了人類審美茶的心靈,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人們對茶審美的追求。一部《茶經》傳承千年,至今依然引領著茶產業和茶生活的潮流。天門,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文化之鄉,茶聖陸羽故里從唐代享譽到如今。

唐代竟陵籍著名詩人皮日休,載入中國文學史冊的明"竟陵派"文學旗手鍾惺和譚元春,在他們所處的時代叱吒文壇,至今仍名滿天下。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天門籍進士蔣立鏞殿試高中狀元,與他同科二甲第四名的便是禁菸英雄林則徐。蔣立鏞及其父、子、孫、曾孫連續五代高中進士、兩登鼎甲,傳為中國科舉史上的美談。僅明清兩代,天門共有進士、舉人468人。據《天門進士詩文》編著者李國仿先生考證,今天仍有名有姓可考的天門進士和狀元達100多名。

"天上龍門開,竟陵出英才"。資料顯示,擁有多名"兩院"院士的天門,1978年恢復高考以來,每年都有萬餘學子考入大專院校,多次榮登湖北省的高考狀元榜。著名作家秦牧稱頌天門為全國高考"狀元縣",《人民日報》盛讚"江漢才子出天門"。據統計,在海外留學的天門籍博士有200多名。

天門是馳譽中外的"中國內陸僑鄉"。打起三棒鼓,飄流走四方。歷史賦予了天門人堅韌不拔、敢闖天下的秉性和作為。五大洲四大洋的每一個地方都有天門籍華僑華人的身影,不乏事業卓著的世界級名流。據不完全統計,天門有30多萬華僑華裔旅居海外44個國家和地區。"天門人闖天下",與山東人闖關東、山西人走西口、廣東人下南洋一樣,成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發進取的精神典範。

泱泱華夏,底蘊如此深厚的中等城市屈指可數。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書香氤氳的城市,"耕讀傳家、崇文重教"的傳統,滋養書香文脈。一所高校和一座城市,翹首著光榮與夢想的詩與遠方。

C.城市因逐夢者而興 國家因築夢者而強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風韻,每所大學也會有它的風骨。一座高校和一座城市之間,常常緊密相連、密不可分。

——天門籍著名文化傳媒企業家 鄧超明

10月15日,央視網《70年70城:記住天門!在這裡,唱響智能製造之歌》微視頻上線熱播,濃縮的影像、鮮活的人物,折射出70年來天門與祖國共成長的壯闊進程,鋪展出個體成長、城市發展和國家進步同呼吸、共命運的絢麗畫卷。

今日天門之鉅變,是過往不懈奮鬥的註腳,亦是開啟錦繡征途的基石。每一幀畫面都是天門前行的足跡,每一個音符都是偉大時代的讚歌。歷屆市委、市政府帶領百萬天門人民接續奮鬥,從撤縣建市、省管直轄到全國縣域經濟百強,從省級文明城市到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從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到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這些閃亮全國的天門元素,既是天門人篳路藍縷、奮進圖強的築夢故事,更是新中國70年雄渾交響曲中的動人音符。

城市為高校發展"立柱架樑",高校為城市攀登高峰"鋪路架橋"。天門和天門職業學院同頻共振,牢記智造與創新,不忘傳承與接力,奮鬥的腳步不停歇,奮進的合唱更嘹亮。

當前國家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迎來發展新機遇。學校搶抓政策機遇,不斷深化教學改革,辦學規模日益擴大,辦學條件不斷改善,管理機制逐步優化,辦學水平穩步提高,社會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濃墨重彩書寫著新時代的青春華章。

2019年4月24日,天門職業學院與中國500強企業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框架協議》。依據協議內容,雙方在五年內共同建設1個"天門職院· ICT"實訓基地、建立1箇中小型企業服務中心,在人才培養、企業服務、就業平臺搭建、1+X證書認證等方面不斷拓展與中小型企業的合作領域,不斷深化中外人才培養、專業人才培養、社會化服務、創新協同中心等內容,力爭將該專業打造成為湖北省區域性的特色專業群。這份校企合作協議簽訂,既是加強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具體行動,也是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

著眼全球,行穩致遠。2018年以來,天門職業學院與美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開展國際交流合作,以國際視野拓展未來,構建開放發展新格局。

德國人以重視職業教育著稱於世。2018年芳菲四月,德國賓根市市長費澤爾先生率團訪問天門期間,在時任天門市市長、現任市委書記莊光明的陪同下考察天門職業學院,探究合作路徑。

原天門衛校校友、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終身教授陳心廣先生,專程到學院考察交流。

意大利路偉集團的總經理Thomas親臨學院,探討校企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領域的合作,實現校企資源的有機結合和優化配置,共同培養人才新途徑。

日本醫療介護協同組合、BestLife株式會社聯合來院舉辦介護技能實習生面試,挑選了50多名學生到日本實習、工作。

60餘年芳華荏苒,砥礪前行守初心。學院醫護專業,具有60餘年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經驗,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依託,畢業生海外就業渠道不斷拓寬。

培育工匠精神,鍛造工匠人才。機械電子工程學院,結合天門產業佈局,立足服務地方經濟,以現代學徒制試點為契機,探索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打造特色專業群。

弘揚茶聖陸羽精神,傳承中國悠遠文化。陸羽國際茶學院,不遺餘力的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傳播茶文化,累計20餘萬人受到茶藝、茶文化薰陶;專業培養、自主選修"茶藝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帶著茶藝創業成為時尚。

一所高校和一座城市的詩與遠方(報告文學)

天門城標——筆行天下

下篇 :一所高校和一座城市的詩與遠方

D.我們都是奮鬥者 我們都是追夢人

一個有著豐富歷史文化傳統的風水寶地,不可以沒有大學。有朝一日,已經接近萬人規模、面向全國招生的天門職業學院,若能升格為竟(景)陵(天門)大學,那該多好!

——天門籍著名文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謝柏樑

鉅變,總在不經意間悄然發生。如今的天門職業學院,四個二級學院、高職和中職兩個教學層次18個專業,在14個省市投放全日制高校招生計劃,其中模具製造與維修、計算機網絡技術兩個專業具有"3+2"招生資格。不忘來時路,初心方永駐。意氣風發的天門職院人向著創辦全省一流高等職業院校的目標闊步前進。

9月26日,天門職業學院秋季開學典禮隆重舉行。院長熊安鋒發表接地氣而極富內涵的演講,對數千名年輕學子提出了殷殷期望。這篇2000多字的演講,僅天門社區網上的閱讀量就有6.8萬。熊安鋒語重心長地對同學們說:"讀高職院校並不是失敗,這只是不同人才選拔的結果。大學階段是你們打下堅實基礎的人生關鍵階段,是你們未來深造、走向社會的基礎。""希望你們在立行上下功夫,要有電影《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氣魄,上課坐到前排來,把頭抬起來,提出問題來,學到真本事,練就硬功夫,闖出一片天。"

零零後是新中國的新一代,新時代的青年學子應該搏擊風雨、展翅翱翔。二十多天的軍訓,開啟了學生入學的新旅程。優秀學生代表、2019級高護1班 韋媛媛發表感言說,從跨入天門職業學院求學殿堂的那天起,我們便懷揣著美好的理想,開始抒寫人生奮鬥的新篇章。我們要在這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熱土上攬萬卷文集,汲文明精華,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今天我以天門職業學院為榮,明天要讓天門職業學院以我為榮!

高校,猶如一座城市的精神"燈塔"和文化"燈塔", 點亮了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希望之光。轉眼,天門職業學院已步入十歲的門檻。她的過去十年,已書寫出精彩開篇,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她的未來征程,行穩致遠續寫華章,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前程似錦。

天門職業學院,承載了無數天門人的夢想。謝柏樑、鄧超明、周延安、徐進波、李國明等著名學者傾情獻智,建言學院開啟新的探索之路。

著名戲曲理論家、中國文藝評論基地主任謝柏樑教授說,我心中的天門的大學,在職業學院中不僅要有護士、機械與信息等王牌專業,還應該要有考古文字與文學藝術學專業,因為這是最為正宗的五千年綿延不斷的文脈傳承;應該辦好師範系科,研究實踐教育學乃至於歷代高考經驗,為全國的學子提供不滅的神燈。如何辦好國際交流系科和農林系科,如何在陳東昇、陳炎順、鄧超明等天門籍名人的支持下辦好商科,也值得研究和踐行。

中國藥學會藥事管理委員會委員、藥物流行病學委員、《中國藥師》雜誌副主編周延安教授說,健康服務、護理專業教育春光明媚,願天門職業學院再展宏圖。他建議學院繼往開來,拓展新的專業,如社區護理、疾病康復家庭護理、產婦居家護理、老年慢性病居家護理、安寧(臨終)護理及旅途護理等等,這些中高級護理人才就業於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臨終關懷等行業。

武漢理工大學藝術館副館長、信息藝術系主任、碩士生導師徐進波教授認為,載入中國文學史的竟陵文學派對中國傳統文學向近現代演變產生重要影響。天門是竟陵文學派發源地,發揚鍾惺、譚元春的創新精神,重振"竟陵派"藝術主張和美學思想,天門職業學院大有可為。

武漢知勝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格局商學天門分院院長李國明高級培訓師說,適逢國家新一輪職業教育發展黃金時期,也是地方職業學院謀求新一輪改革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天門職業學院必將擔負起為地方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配才、育才、薦才的光榮使命。祝願並且相信,學院能夠在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界的共同支持下,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最大力量。

E. 夢想照進現實 夢想就在此處

絃歌不輟七十載,乘風破浪新時代。一代又一代天門職業學院人執著追求、砥礪奮進,在社會經濟發展主戰場書寫著濃墨重彩的青春華章。回溯歷史,永遠不要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

——天門職業學院院長 熊安鋒

一座城標,名曰"筆行天下";一條道路,冠名"學院路"。 北湖之東,學院路上,一座頗具恢弘之勢的建築,不僅是職院學子的知識殿堂,也是外來遊人參觀天門的新景觀。

天門古城,千年榮光。科教興國,文化立市。六任市委書記、市長,接力描繪高校藍圖。資本營運盤活老校產,私立改公辦增加投入,市辦省管向全國招生,舉全市之力興辦高校。

"擴規模、抓內涵、優隊伍、強管理、活機制、創特色", 逐步形成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用五年左右時間提升硬實力。學院新一輪發展工程全面啟動。

踏上新徵程,勇攀新高峰。校園佔地數百畝,總建築面積30萬平米,在校生12000人(其中高職生6000人,中職生6000人),新增3個省級重點專業,建設15個省級共享課程,引進專業教師450人(副教授50名以上),雙師型教師達到60%;建設機器人專業博士工作站、民間大師工作室等20到30個名師工作室,年培訓能力達到5000人次……發展沒有窮期,未來正在發生。天門職業學院,正在創建社會知名、同類學校中較有影響力的高職院校。

夢想照進現實,夢想就在此處。學院有一篇感人至深的美文《中國夢 我的夢》。這裡摘錄其中幾段:

每天清晨,當我步入校園,仰望春光下巍峨的教學大樓和迎風飛舞的彩旗,行著注目禮的同時,有兩個璀璨的詞組,不禁閃爍於腦海:"中國夢"、"我的夢"。

"科教興國"是"我的夢"的主題,她是"中國夢"的一個亮點。"振興職院"是"我的夢"的關鍵詞,她重重地烙在我的生命和靈魂深處。昔日的荒郊野地之上,"我的夢"已如春筍般崛起;莘莘學子尋夢而來,師生之經緯正編織著"夢"的錦繡。

"中國夢 我的夢",是花蕾,我們要做的是對果實的付出;"中國夢 我的夢",是夢境,我們不能停留在"不求留下痕跡,我在天空飛過";"中國夢 我的夢",不是夢,我們要少在夢中囈語,多多腳踏實地;"中國夢 我的夢",是彼岸,我們要使足力氣,眾人划槳開大船,齊心協力讓夢圓。

昨天不過是今天的回憶,明天不過是今天的夢想。天門作為一座有著厚重文化底蘊和活力四射的現代都市,以其豐饒的土壤孕育了天門職業學院這所年輕的高校,天門職業學院正以其奮進的雄姿和驕人的碩果回饋這片熱土,回饋這個時代。

蓄積數千年磅礴之力,奮進新時代築夢之途。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天門,年輕的天門職業學院,同一個夢想,共築美好家園;同唱一首歌,共築強國夢。

作者簡介:向金祥,資深媒體人,天門日報社原副總編輯,主任記者。曾任湖北省記協群工內參專業委員、湖北省市州報新聞獎評委和天門市科技成果評審鑑定專家、天門市新聞職稱評審委副主任,獲湖北省優秀新聞工作者、湖北省雙十優編輯記者、天門市優秀黨員、天門市優秀黨務工作者、天門市勞動模範、天門市十大新聞人物等榮譽,出版《心海帆影》、《喊出時代強音》、《新聞採訪與寫作》等專著。在《人民日報》、《中國改革報》、《中國企業報》、《法制日報》、《農民日報》、《工人日報》、《湖北日報》和《半月談》、《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等報刊雜誌發表新聞、報告文學作品5000件,百餘篇作品獲全國、省級新聞獎,其中"全國省區黨報好新聞獎一等獎"、"湖北新聞獎一等獎"、"湖北市州報新聞獎一等獎"、全國縣市報新聞獎和湖北省縣市報新聞獎一等獎20餘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