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她有多盛名,就有多孤傲

“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她有多盛名,就有多孤傲

民國時期,中華奇女子眾多,有傾國傾城,天見猶憐的張愛玲;有集才華與美貌於一身的林徽因;也有巾幗不讓鬚眉,敢為天下先的女俠秋瑾;在群星璀璨的民國,有一位奇女子,名叫呂碧城,她身上貼滿了“第一”的頭銜,她不僅是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編輯,第一位女校長,也是第一位以實力單身的大齡剩女。她用自己的方式,活出最真實的自己,她有多盛名,就有多孤傲。

1、幼時桀驁,不向命運低頭


呂碧城出身書香世家,幼年早慧,本應錦衣玉食,過著無憂無愁的日子。奈何13歲那年喪父,家道中落,自己與家中姐妹倍受欺凌,因為家中無男丁繼承家產,同族親人慾霸佔其祖業,多番為難。年僅13歲的呂碧城毅然決然的挑起家族的大梁,想盡辦法與家父生前好友取得聯繫,找人求助,繼而才保住家業。正因此事,原本與她定親的汪家,覺得此女太過招搖,恐不守規矩,遂而與呂碧城撕毀一紙婚約。

父親早逝,家族內亂,本就如晴天霹靂,再加上汪家退婚,更是雪上加霜。在民國那個封建年代,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呂碧城被退婚,意味著被男人拋棄,為世俗眼光所不容。平常人家的女子若遭此變故,定然尋死覓活,消沉頹廢,呂碧城又豈是尋常女子?她非但沒為被退婚這事苦惱,反而在心中立志要堅強,要用自己的能力改變社會對女子的看法,堅決維護女子主權。


一個13歲的女子,能有這番覺悟,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她的骨子與生俱來的直傲,幼時的她便像一匹桀驁不馴的野馬,敢於與這個不公平的社會作鬥爭。

長大後,她以筆作劍,寫出了一篇篇驚世駭俗的文章,這也為她後來的故事埋下了伏筆。

“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她有多盛名,就有多孤傲

2、性情冷傲,像一朵帶刺的玫瑰


1903年,呂碧城剛好20歲,第一次來到津門,她聽聞這裡有一家報社,便想投稿,宣揚自己女權主義的觀點。她運氣極好,一紙書箋恰好被《大公報》的創始人英斂之看到,呂碧城從小就練習書法與繪畫,字跡清秀,文章言之鑿鑿,有理有據,這一篇《滿江紅•感懷》成功引起了英斂之的注意。

英斂之亦是惜才之人,幾番打聽後欲登門拜訪,一睹芳容。一個黃昏時分,英斂之輕釦柴門,見一妙齡女子佇立門前。英斂之隨即問“姑娘好,我找你媽呂碧城”,呂碧城看了眼前的男子一眼,微笑說道,“我就是呂碧城”。英斂之大驚失色,舉止慌亂,不敢相信這豪情萬丈的的文章竟然出自一小女孩之手,心中甚是佩服。同時也被呂碧城的美貌傾倒,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況眼前不僅是位美人,還是位大才女。

英斂之對這位姑娘青睞有加,呂碧城在《大公報》從此亦是聲名鵲起,追捧的粉絲無數。英斂之曾多次向呂碧城示愛,她都不為所動,其一是她知道英斂之是有婦之夫,自己不願意插足,做人見人恨的第三者;其二是年幼時遭遇退婚,心中亦多少留下一些陰影,不敢輕易讓人靠近。其實這兩點原因都只是推諉搪塞英斂之的藉口,真正的原因是自己眼光太高,一般人根本入不了眼。

呂碧城後來在一次宴會上侃侃而談:生平可稱心的男人不多。梁啟超早有家室,汪精衛太年輕;汪榮寶人不錯,也已結婚;張謇曾給我介紹過諸宗元,但年屆不惑,鬚眉皆白,也太不般配。我的目的,不在錢多少和門第如何,而在於文學上的地位,因此難得合適的伴侶。


英斂之知曉此女性格剛烈,宛如一朵帶刺的玫瑰,自己也就不敢僭越。久而久之,英斂之退而求其次,將目標放在了呂碧城的二姐呂美蓀身上,她雖然沒有呂碧城的才華與美貌,但性情溫順,哪個男人不喜歡溫柔芬芳的花兒而花時間去追求一顆渾身是刺的仙人掌呢?

呂碧城在任北洋女子公學校長期間,正值花樣年華,她的思想也很前衛,個人裝扮也相當時髦,超短裙、旗袍,身段本就婀娜的她,簡直就是當時的明星模特,自然引來很多青睞的目光。英斂之堅決反對她的這類時尚的裝扮,覺得有傷風化,主要還是因為自己未能一親芳澤,得到呂碧城的芳心,不忍其他男人欣賞她的美,男人的嫉妒心作祟,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於是二人的關係亦疏遠,慢慢僵化,老死不相往來。


呂碧城此時已名滿天下,她擇偶的標準從未因時勢變化而有所動搖,她骨子的冷傲的靈魂支撐著她一步步前行。寧願一生孤獨,也不將就,更不會為了名利而出賣自己的身體與靈魂。

“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她有多盛名,就有多孤傲

3、個性凌傲,有原則與底線


作為北洋女子公學最年輕的校長,當時很多年輕的公子哥慕名而來,想要一睹芳容,其中最著名的一位當屬袁世凱的二公子,袁克文。袁公子出生帝王之家,自然滿腹經綸,風度翩翩。他早前就聽聞呂碧城有清照之才,西施之貌,今一見,更是傾心不已,魂不附體。呂碧城也對這位年輕男子亦有好感,都是豪爽暢快之人,二人你來我往,把酒吟詩,談笑風生。


呂碧城深知袁公子對自己的關愛情已然超乎了友情,她亦不想攀上高枝做鳳凰,於是開始和他保持距離。後來秋瑾不幸去世,呂碧城也受牽連入獄。袁克文不惜一切代價救她出獄,卻因此也得罪了自己的父親。他本想迎娶呂碧城為妻,但呂碧城與袁世凱政見不合,並且堅決反對袁世凱復闢。袁克文在愛情與親情面前,亦是兩難,徘徊不定。

呂碧城是女權的倡導者,堅決反對封建統治制度,與袁世凱的觀念水火不容,在強權與壓迫面前,她選擇了堅持原則,不委曲求全,毅然決然的與袁克文斷絕來往。

個性凌傲的呂碧城因得罪了袁世凱,在津門難有容身之地,但她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初衷,而是去了當時魚龍混雜的上海,準備闖出一片新天地。

“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她有多盛名,就有多孤傲

4、狂放不羈,生財有道


在官場上的失意,並未消磨呂碧城的意志,她輾轉來到大上海,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以及往日的名氣,拉攏了一大批商界名流,以她的才貌以及對局勢的分析把控,在勾心鬥角的商場,遊刃有餘。

她狂放不羈的個性讓她變成一個“女強人”,她冒著風險與外商合作貿易,短短三年時間,就擁有了巨大財富。豪宅、豪車、別墅,應有盡有,一時之間,她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是上海高層社會的一朵嬌豔的玫瑰。

她不習慣奢華的生活,狂傲的個性讓她與眾不同,她並不崇洋媚外,討好別人,而是用賺來的錢做善事,例如1917年,颱風入境,民不聊生,她自發組織當地商人集資募捐,自掏腰包捐出10萬大洋,用於救助災民。

5、笑傲天涯,周遊世界


1920年,此時呂碧城已37歲了,在國內享譽盛名,無論是文化界、商界還是政界,她都有一席之地,她不滿足現狀,想要營造更優秀的自己,於是隻身前往美國學習,以旁聽生的身份在哥倫比亞大學呆了兩年,主修繪畫與英語。


1926年,43歲的呂碧城開始環遊世界,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感寫於書中。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她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塑造更加完美的自己。名利雙收的她,此刻,足以笑傲天涯。

“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她有多盛名,就有多孤傲

6、皈依佛門,常伴青燈


1930年,已經47歲的呂碧城看破紅塵,看透世間的紛紛擾擾,毅然決然的皈依我佛,常伴青燈。一個人放棄所擁有的一切,需要多大的勇氣?


拿起容易,放下難,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如過往雲煙,呂碧城看得通透。13年後的一個夜晚,她從夢中驚醒,寫下這首絕筆詩,從此與世長辭。

護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績忍重埋。
匆匆說法談經去,我到人間只此回。


呂碧城在最輝煌的時刻,選擇皈依佛門,有點像郭襄女俠當年看破紅塵上峨眉出家一般。她的人生其實並不完整,桀驁一生,孤獨一生,直到六十歲去世也沒能尋找到意中人。

呂碧城冷傲的個性,在詩壇大放異彩,她在《大公報》時期便擔任主編,獨樹一幟。她堅持用文言文寫作,而且所填詩作,詞作皆遵循格律,韻律。在明清之後,近體詩創作便趨於邊緣化,很少有人寫格律詩詞。呂碧城卻是此中佼佼者,且文筆犀利,意境頗深,以她的作品《瓊樓》為例:

“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她有多盛名,就有多孤傲


這首小詩表達了難言的愁緒,詩人經歷了風風雨雨,看慣了人世悲歡,心中已泛不起半點漣漪。詞學家龍榆生稱譽她是“鳳毛麟角之才女”,“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


結語:


呂碧城在政界風生水起,在商界有著輝煌的成就,激勵著一代代年輕人奮發圖強,樹立了榜樣。她一生倡導女權運動,敢於挑戰,敢於反抗,正所謂巾幗不讓鬚眉。

作為“民國四大才女”之首,呂碧城當之無愧,她桀驁不馴的個性,高風亮節之傲骨讓人傾佩。誰言女子不如男?誰言女子無才便是德?呂碧城用她輝煌的一生證明,女人也可以撐起半邊天。

“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她有多盛名,就有多孤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