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她有多盛名,就有多孤傲

“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她有多盛名,就有多孤傲

民国时期,中华奇女子众多,有倾国倾城,天见犹怜的张爱玲;有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也有巾帼不让须眉,敢为天下先的女侠秋瑾;在群星璀璨的民国,有一位奇女子,名叫吕碧城,她身上贴满了“第一”的头衔,她不仅是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编辑,第一位女校长,也是第一位以实力单身的大龄剩女。她用自己的方式,活出最真实的自己,她有多盛名,就有多孤傲。

1、幼时桀骜,不向命运低头


吕碧城出身书香世家,幼年早慧,本应锦衣玉食,过着无忧无愁的日子。奈何13岁那年丧父,家道中落,自己与家中姐妹倍受欺凌,因为家中无男丁继承家产,同族亲人欲霸占其祖业,多番为难。年仅13岁的吕碧城毅然决然的挑起家族的大梁,想尽办法与家父生前好友取得联系,找人求助,继而才保住家业。正因此事,原本与她定亲的汪家,觉得此女太过招摇,恐不守规矩,遂而与吕碧城撕毁一纸婚约。

父亲早逝,家族内乱,本就如晴天霹雳,再加上汪家退婚,更是雪上加霜。在民国那个封建年代,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吕碧城被退婚,意味着被男人抛弃,为世俗眼光所不容。平常人家的女子若遭此变故,定然寻死觅活,消沉颓废,吕碧城又岂是寻常女子?她非但没为被退婚这事苦恼,反而在心中立志要坚强,要用自己的能力改变社会对女子的看法,坚决维护女子主权。


一个13岁的女子,能有这番觉悟,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她的骨子与生俱来的直傲,幼时的她便像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敢于与这个不公平的社会作斗争。

长大后,她以笔作剑,写出了一篇篇惊世骇俗的文章,这也为她后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她有多盛名,就有多孤傲

2、性情冷傲,像一朵带刺的玫瑰


1903年,吕碧城刚好20岁,第一次来到津门,她听闻这里有一家报社,便想投稿,宣扬自己女权主义的观点。她运气极好,一纸书笺恰好被《大公报》的创始人英敛之看到,吕碧城从小就练习书法与绘画,字迹清秀,文章言之凿凿,有理有据,这一篇《满江红•感怀》成功引起了英敛之的注意。

英敛之亦是惜才之人,几番打听后欲登门拜访,一睹芳容。一个黄昏时分,英敛之轻扣柴门,见一妙龄女子伫立门前。英敛之随即问“姑娘好,我找你妈吕碧城”,吕碧城看了眼前的男子一眼,微笑说道,“我就是吕碧城”。英敛之大惊失色,举止慌乱,不敢相信这豪情万丈的的文章竟然出自一小女孩之手,心中甚是佩服。同时也被吕碧城的美貌倾倒,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眼前不仅是位美人,还是位大才女。

英敛之对这位姑娘青睐有加,吕碧城在《大公报》从此亦是声名鹊起,追捧的粉丝无数。英敛之曾多次向吕碧城示爱,她都不为所动,其一是她知道英敛之是有妇之夫,自己不愿意插足,做人见人恨的第三者;其二是年幼时遭遇退婚,心中亦多少留下一些阴影,不敢轻易让人靠近。其实这两点原因都只是推诿搪塞英敛之的借口,真正的原因是自己眼光太高,一般人根本入不了眼。

吕碧城后来在一次宴会上侃侃而谈: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梁启超早有家室,汪精卫太年轻;汪荣宝人不错,也已结婚;张謇曾给我介绍过诸宗元,但年届不惑,须眉皆白,也太不般配。我的目的,不在钱多少和门第如何,而在于文学上的地位,因此难得合适的伴侣。


英敛之知晓此女性格刚烈,宛如一朵带刺的玫瑰,自己也就不敢僭越。久而久之,英敛之退而求其次,将目标放在了吕碧城的二姐吕美荪身上,她虽然没有吕碧城的才华与美貌,但性情温顺,哪个男人不喜欢温柔芬芳的花儿而花时间去追求一颗浑身是刺的仙人掌呢?

吕碧城在任北洋女子公学校长期间,正值花样年华,她的思想也很前卫,个人装扮也相当时髦,超短裙、旗袍,身段本就婀娜的她,简直就是当时的明星模特,自然引来很多青睐的目光。英敛之坚决反对她的这类时尚的装扮,觉得有伤风化,主要还是因为自己未能一亲芳泽,得到吕碧城的芳心,不忍其他男人欣赏她的美,男人的嫉妒心作祟,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于是二人的关系亦疏远,慢慢僵化,老死不相往来。


吕碧城此时已名满天下,她择偶的标准从未因时势变化而有所动摇,她骨子的冷傲的灵魂支撑着她一步步前行。宁愿一生孤独,也不将就,更不会为了名利而出卖自己的身体与灵魂。

“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她有多盛名,就有多孤傲

3、个性凌傲,有原则与底线


作为北洋女子公学最年轻的校长,当时很多年轻的公子哥慕名而来,想要一睹芳容,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当属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袁公子出生帝王之家,自然满腹经纶,风度翩翩。他早前就听闻吕碧城有清照之才,西施之貌,今一见,更是倾心不已,魂不附体。吕碧城也对这位年轻男子亦有好感,都是豪爽畅快之人,二人你来我往,把酒吟诗,谈笑风生。


吕碧城深知袁公子对自己的关爱情已然超乎了友情,她亦不想攀上高枝做凤凰,于是开始和他保持距离。后来秋瑾不幸去世,吕碧城也受牵连入狱。袁克文不惜一切代价救她出狱,却因此也得罪了自己的父亲。他本想迎娶吕碧城为妻,但吕碧城与袁世凯政见不合,并且坚决反对袁世凯复辟。袁克文在爱情与亲情面前,亦是两难,徘徊不定。

吕碧城是女权的倡导者,坚决反对封建统治制度,与袁世凯的观念水火不容,在强权与压迫面前,她选择了坚持原则,不委曲求全,毅然决然的与袁克文断绝来往。

个性凌傲的吕碧城因得罪了袁世凯,在津门难有容身之地,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初衷,而是去了当时鱼龙混杂的上海,准备闯出一片新天地。

“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她有多盛名,就有多孤傲

4、狂放不羁,生财有道


在官场上的失意,并未消磨吕碧城的意志,她辗转来到大上海,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往日的名气,拉拢了一大批商界名流,以她的才貌以及对局势的分析把控,在勾心斗角的商场,游刃有余。

她狂放不羁的个性让她变成一个“女强人”,她冒着风险与外商合作贸易,短短三年时间,就拥有了巨大财富。豪宅、豪车、别墅,应有尽有,一时之间,她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是上海高层社会的一朵娇艳的玫瑰。

她不习惯奢华的生活,狂傲的个性让她与众不同,她并不崇洋媚外,讨好别人,而是用赚来的钱做善事,例如1917年,台风入境,民不聊生,她自发组织当地商人集资募捐,自掏腰包捐出10万大洋,用于救助灾民。

5、笑傲天涯,周游世界


1920年,此时吕碧城已37岁了,在国内享誉盛名,无论是文化界、商界还是政界,她都有一席之地,她不满足现状,想要营造更优秀的自己,于是只身前往美国学习,以旁听生的身份在哥伦比亚大学呆了两年,主修绘画与英语。


1926年,43岁的吕碧城开始环游世界,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写于书中。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她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塑造更加完美的自己。名利双收的她,此刻,足以笑傲天涯。

“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她有多盛名,就有多孤傲

6、皈依佛门,常伴青灯


1930年,已经47岁的吕碧城看破红尘,看透世间的纷纷扰扰,毅然决然的皈依我佛,常伴青灯。一个人放弃所拥有的一切,需要多大的勇气?


拿起容易,放下难,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如过往云烟,吕碧城看得通透。13年后的一个夜晚,她从梦中惊醒,写下这首绝笔诗,从此与世长辞。

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
匆匆说法谈经去,我到人间只此回。


吕碧城在最辉煌的时刻,选择皈依佛门,有点像郭襄女侠当年看破红尘上峨眉出家一般。她的人生其实并不完整,桀骜一生,孤独一生,直到六十岁去世也没能寻找到意中人。

吕碧城冷傲的个性,在诗坛大放异彩,她在《大公报》时期便担任主编,独树一帜。她坚持用文言文写作,而且所填诗作,词作皆遵循格律,韵律。在明清之后,近体诗创作便趋于边缘化,很少有人写格律诗词。吕碧城却是此中佼佼者,且文笔犀利,意境颇深,以她的作品《琼楼》为例:

“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她有多盛名,就有多孤傲


这首小诗表达了难言的愁绪,诗人经历了风风雨雨,看惯了人世悲欢,心中已泛不起半点涟漪。词学家龙榆生称誉她是“凤毛麟角之才女”,“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结语:


吕碧城在政界风生水起,在商界有着辉煌的成就,激励着一代代年轻人奋发图强,树立了榜样。她一生倡导女权运动,敢于挑战,敢于反抗,正所谓巾帼不让须眉。

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首,吕碧城当之无愧,她桀骜不驯的个性,高风亮节之傲骨让人倾佩。谁言女子不如男?谁言女子无才便是德?吕碧城用她辉煌的一生证明,女人也可以撑起半边天。

“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她有多盛名,就有多孤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