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始於嚮往與期待,止於敬畏與仰望

玉樹,始於嚮往與期待,止於敬畏與仰望

玉樹,始於嚮往與期待,止於敬畏與仰望。

這片神秘的地方位於青藏高原腹地,介於青海省西南部,總面積26.7萬平方公里,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河流均發源於此,有“中華水塔”的美稱。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覆蓋全境,境內草原廣闊、山川綿延、江河縱橫、風光綺麗、風俗獨特、資源豐富,可供旅遊觀光的景觀、景點多達40餘處。

玉樹的民俗風情獨具魅力,有規模盛大而聞名遐邇的玉樹賽馬節,有形態各異的帳篷文化,有多姿多彩的玉樹歌舞,有魅力獨特的格薩爾說唱,有高雅華貴的服飾文化等,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旅客。

玉樹之美體現在名山聳立的壯麗之美,江河之源的神奇之美,牧草遍野的廣袤之美,康巴藏族文化的多彩之美,藏傳佛教的神聖之美,人與自然水乳相融的和諧之美。只有真正踏上這片聖潔的土地,品一樽美酒,嘗一碗酥油茶,觀犛牛戲水,看經幡隨風起舞;沿盤山公路翻山越嶺,行走在藍天白雲與青山綠水間,才能真正領略玉樹的美。

讓我們沿著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走進玉樹,去探秘“三江之源”,尋訪一路絕美的好風光。


玉樹,始於嚮往與期待,止於敬畏與仰望

三江之源,源在玉樹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長江、黃河、瀾滄江均發源於此,被稱為“中華水塔”。三江源科學和人文源頭的最新成果的發佈,是科技與人文完美結合的成功典範。普及三江源科技與人文源頭的基本知識,珍惜水資源,呵護中華民族共有的家園,保護人類地球的最後一方淨土,是科學考察依據的“河源唯遠”的原則,同時兼顧流量、流域面積、河谷地質構造和河谷形態、歷史與習慣等因素,確定三江正源。已科學認定、文化認同、權威發佈、繼承實事。

想要感受“中華水塔”的魅力,最好的時機是每年6月5日去玉樹參加母親河公祭日及國際水峰會論壇。

玉樹,始於嚮往與期待,止於敬畏與仰望

玉樹草原 攝影|張樹民

唐蕃古道,路在玉樹

唐蕃古道,路在玉樹。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吐蕃王國贊普松贊干布派大相噶爾·東贊宇松攜帶厚禮,到長安向唐太宗請婚,幾經周折終於得到了太宗應允,以宗室女文成公主許嫁。於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唐朝派江夏王禮部尚書李道宗護送16歲的文成公主入吐蕃。

從此,唐蕃古道傳頌著1300年前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成為探尋漢藏優秀傳統文化的脈絡的路徑,演繹了傳播漢藏和親“愛情不老路”的千古佳話。

這條全長2731公里的“世界頂級旅遊景區穿越之旅”,這條路被譽為“離西藏最近的自駕之旅”,成就了“千年唐蕃古道,千萬自駕人”的夢想。

玉樹,始於嚮往與期待,止於敬畏與仰望

珍稀動物,棲在玉樹

由於玉樹當地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天然牧場面積逐漸擴大,有生之年見一見稀有的野生動物也不失為一件幸事。

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分佈的獸類、鳥類分別佔到青海省的60.19%和51.58%,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少有的大型珍稀物種主要集中分佈區之一。園區內共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69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有野犛牛、雪豹等16種,國家二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有岩羊、藏原羚等35種。值得一提的是,藏原羚約6萬頭,西藏野驢約3.6萬頭,藏羚羊約6萬隻,白唇鹿和野犛牛的種群數量也很大,均為1萬頭。雪豹種群數量為392只至659只。

作為青藏高原重要的“旗艦物種”,雪豹、棕熊最近幾年不時進入人們的視野,甚至偶爾到村莊“拜訪”。

玉樹,始於嚮往與期待,止於敬畏與仰望

玉樹風光 攝影|張福華

格薩爾王,魂在玉樹

《格薩爾王傳》是世界最長的一部史詩,2009被列入世界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主人公相傳五千年前是神、龍、念(藏族原始宗教裡的一種厲神)三者合一的半人半神的英雄,因在玉樹曲麻萊格拉扎賽馬稱王,由此得名格薩爾王美譽。現今在玉樹、那曲、昌都、果洛、甘孜等地有為數不多,口述格薩爾王故事滔滔不絕的特異功能藝人,被藏族人稱為“神授藝人”,是藏區文化的一大奇葩。

值此人間萬物充盈,雪域始現莊嚴的金秋時季,在華夏子孫永生仰望,減嶺雄獅之王格薩爾橫空出世的中華聖地黃河源頭,英雄格薩爾就是在玉樹曲麻萊格冉雜神山腳下通過賽馬榮登王位,開始了他抑強扶弱、統一雪域的偉大征程。

每年八月八日是中國青海玉樹格薩爾“王者榮耀”賽馬節如約而至,值得期待。

玉樹,始於嚮往與期待,止於敬畏與仰望

玉樹囊謙 玉樹藏族自治州文體旅遊廣電局提供

康巴文化,根在玉樹

康巴文化屬雲南迪慶、四川甘孜、青海玉樹、西藏昌都文化研究範圍。由於居住地域和社會交往的因素,自古以來,康巴人就較早地接受了來自青海、甘肅等地的黃河文化,來自四川、重慶的巴蜀文化、長江文化和來自雲南白族、彝族、納西族等多民族文化中的精華部分,並將其融入到了自有文化之中,逐漸形成了既有多方位、多民族文化複合、又有康區獨特個性和凝重宗教色彩,具有豐富內涵和底蘊的康巴文化,並在語言、服飾、宗教、民俗、民居建築、民間文化等各個方面,都有其明顯區別於其他藏區地域文化的特殊表現。

不僅如此,在玉樹這塊聖潔而美麗,純樸而熱情,粗獷而豪邁,古老而新鮮的高天厚土上,以玉樹為主體的康巴藏族文化獨樹一幟、根源純真、內涵豐富,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

玉樹,始於嚮往與期待,止於敬畏與仰望

可可西里,疆在玉樹

可可西里是一個神秘的名字,更是一片廣袤無垠而又孕育高原精靈的土地。人類作為智慧之巔立於地球之上,可可西里作為上天的恩賜靜於一隅,當兩種造物主的恩賜交織在一起,彷彿琉璃的生命之光綻放在青色的山樑。億萬年前的那場地質運動,將一片嶄新的高地託舉於世界之巔,這裡就是被譽為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

可可西里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是我國目前建立的面積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已申報列入世界級自然遺產。可可西里生長著214種種子植物,其中有84種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種。可以說,可可西里是地球上植物家族最後的伊甸園,聖潔而神奇的可可西也是科學考察和旅遊探險的理想去處。

玉樹,始於嚮往與期待,止於敬畏與仰望

崑崙之巔,峰在玉樹

崑崙山自玉樹境內發端,逶迤千里而去,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崑崙山為中華“龍祖之脈”。崑崙山脈主峰玉珠峰,被藏區稱為十大神山之一,海拔6019米,位於玉樹州曲麻萊縣曲麻河鄉昂拉村境內,離國道109崑崙山口26公里,州府所在地結古555公里(全程S308線)。

中國龍脈始祖源自於崑崙山。對於崑崙這座大山,人們只知道它的高大雄偉,實際上它是中國乃至世界龍脈的發源地和鼻祖。古時便被看作為產生源氣之所。黃河由它發祥而出,它是生氣之源,物本之源。氣脈從崑崙山向全世界擴展,所發端出的五支龍脈,其中三支在中國,兩支向歐洲方向延伸出去,因而成為天下的主山。

玉樹,始於嚮往與期待,止於敬畏與仰望

佛教四派,容在玉樹

玉樹屬藏族聚居的全民信教區,宗教文化濃厚,現州境內有各類藏傳佛教寺院192座,25000僧尼,藏傳佛教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格魯派四大教派齊全、和諧相容,著名的有結古寺、當卡寺、毛莊寺、賽巴寺、藏娘佛塔、古白塔、尕爾寺、夏日寺、達那寺、拉布寺馬頭明王唐卡、賽康寺觀音肉身銅像。阿育王遺址釋迦摩尼佛像等,被海內外遊客視為“稀世之寶”,每年吸引數十萬信徒前來朝拜。

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生活在同一時期的第一世嘉那活佛在這裡,刻下了第一塊嘛呢石經。嘉那活佛圓寂後,至今600多年過去了,經石已達27億多塊,因為它的宏大規模而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