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你吃到的有可能是假抹茶

近年來,抹茶口味的食品日益風靡,抹茶在新茶飲中應用也日漸廣泛。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自己吃到的並不一定是真正的抹茶,而是普通的綠茶粉。雖然抹茶和綠茶粉原料都為綠茶,但二者製作工藝和流程相差甚遠。

那麼,抹茶粉和綠茶粉的區別是什麼呢?以歐標抹茶為例,貴茶集團產品創意總監雷英暉先生在創飲talk2019咖門飲力學院全國巡迴課深圳站上做了詳細介紹。

一、1杯抹茶的營養成分超過30杯普通綠茶

抹茶含有豐富的人體所必需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主要成分有茶多酚、咖啡鹼、遊離氨基酸、葉綠素、蛋白質、芳香物質、纖維素、維生素C、A、B族、E、K、H等,微量元素鉀、鈣、鎂、鐵、等近30餘種。

普通綠茶雖然含有極高的營養成分、但是茶葉裡真正溶於水的部分僅僅為35%。抹茶粉則是用熱水沏開後被一飲而下,在營養素的保留方面,這種吃茶的方式要遠遠優於泡茶,一杯抹茶裡的營養成分超過30杯普通綠茶。變喝茶為吃茶不僅是一個飲食習慣的改革,同時也是適應快節奏現代化生活的需要。

當心!你吃到的有可能是假抹茶


二、成品抹茶口感鮮醇,苦味被大大減輕

綠茶在清明節前採摘的茶葉品質最佳。但抹茶採摘要推遲到五月份,延長了茶葉的生長期,以減少茶葉中苦澀的茶多酚,因此,成品抹茶跟綠茶相比,口感上,綠茶粉吃起來比較苦澀,類似於把茶葉嚼碎以後乾澀的味道;而抹茶粉味道鮮醇,苦味大大的減輕。

當心!你吃到的有可能是假抹茶


三、成品抹茶自帶“覆蓋香”,顏色翠綠鮮亮

抹茶的原料(碾茶)通常需要用每年4-5月間採摘的“春茶”製作,在採摘前20天進行關鍵性的茶樹遮蔭覆蓋,覆蓋可以增加茶芽的葉綠素和氨基酸含量,使得茶樹新梢比夏季碾茶的含水率更高、整齊度更高、減少粗纖維的含量,優化兒茶素組分,形成綠茶粉不可能複製的“覆蓋香”(類似海苔的香味)。同時在加工工藝上採用蒸汽殺青,保綠性更好。所以正宗成品抹茶顏色是翠綠明亮的。而普通的沖泡綠茶則有些偏黃。


當心!你吃到的有可能是假抹茶


當心!你吃到的有可能是假抹茶


四、成品抹茶工藝複雜,標準嚴格

抹茶栽培必須進行覆蓋遮陽處理,一年通常只採摘春季一季,為儘量確保原材料質量的一致性,抹茶園栽培的茶樹要採用具有良好的純正性和一致性的無性系品種。而綠茶採摘不需要進行覆蓋,一年也可進行多次採摘。生產抹茶的茶青採摘後立即進行攤晾加工,然後切割,進行莖葉分離,之後蒸汽殺青,保持葉片鮮活綠色,同時去掉青草氣。然後散茶冷卻,使用專用碾茶爐進行快速烘乾。之後去梗留葉,進行二次乾燥後再做篩分成為碾茶原料,碾茶送到精加工,低溫研磨後才能成為抹茶粉。

當心!你吃到的有可能是假抹茶


在2017年頒佈的抹茶國標文件GB/T 34778-2017《抹茶》中規定,抹茶粒度D60(樣品總量的60%)不得大於18μm,但工藝上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沒達標,也仍是綠茶粉,不能稱之為抹茶粉。

當心!你吃到的有可能是假抹茶


由於抹茶的營養價值高、工藝複雜,導致普通綠茶和抹茶的價格天壤之別。正宗抹茶粉每公斤價格一般在300元以上,品質上乘的抹茶粉每公斤價格甚至超過千元,而添加綠茶粉冒充的抹茶粉,價格則會相對較低,每公斤從幾十元元到幾百元不等,單純的綠茶粉價格甚至更低。究竟二者如何鑑別,除了嚴謹的專業的理化檢驗的手段,我們還可以用感官審評方式去分辨。

五、“一看二聞三嘗”

一看:指的是看產品的顏色。抹茶在製作過程當中,是經過嚴謹的蒸青工藝的,因此它的色澤是鮮綠明亮的,而大多數綠茶粉呈現的顏色偏黃。真正的抹茶粉在光照條件下顏色會變淺,而普通的綠茶粉因為本身顏色已經比較差,所以變化不明顯,不容易被發現。

二聞:指的是聞產品的香氣。抹茶清香、清口,滋味鮮爽淡雅,具備獨特的海苔香、奶香,而綠茶粉的香氣則多為青草香,香氣雜而不純或清香不足。

三嘗:指的是抹茶兌水後吃起來基本沒有苦澀味,而是一種清香的感覺。綠茶粉沏水後會有一種類似把茶葉嚼碎的乾澀感。

抹茶和綠茶粉看似很像,但由於兩者的營養成分、製作工藝都截然不同,抹茶的價格比綠茶粉要高几十倍,實則是“明星”和“替身”的區別。在購買時一定要擦亮雙眼,謹防上當受騙。畢竟只有優質的原料才能做出好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