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讓烏克蘭沒有脾氣,連澤連斯基的老闆都站在了自己一面

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更多的是一種象徵性,無法改變基輔和俄方對壘處於劣勢的境況。

據《紐約時報》近日報道,烏克蘭媒體大亨、銀行家洛莫伊斯基在美國接受採訪時表示:(基輔若要走出當前困境),應和西方決裂,轉而和俄羅斯靠齊。俄方的整體實力遠勝於烏克蘭,兩國非同一層面的對手,基輔方面需重新審視自己當下的外部方針。

當然,對於澤連斯基而言,洛莫伊斯基的觀點只具有借鑑意義,若要嚴格的“生搬硬套”,可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麻煩。

普京讓烏克蘭沒有脾氣,連澤連斯基的老闆都站在了自己一面

第一、在克里米亞和烏東的戰略方針上,烏克蘭當局很難有調整的空間。11月初,基輔爆發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活動,數以萬計的烏克蘭人湧入總統府周圍,進行強烈的抗議。

他們反對澤連斯基和普京講和,更無法接受在外部勢力的參與下在領土問題上做出讓步。隨後不久,烏克蘭當局終止了和俄方的談判,稱其會傾聽廣大民眾的心聲。

第二、克里米亞成為俄方新“領土”已經成為既定事實。2014年,克里米亞地方政府通過公投的方式,徹底倒入了俄方。烏克蘭當局為了收復“失地”,採取了大規模的用兵方式。

普京讓烏克蘭沒有脾氣,連澤連斯基的老闆都站在了自己一面

然而在俄武裝面前,基輔一敗再敗,不僅將有限的家底“掏空”,更為未來在頓巴斯的“剿叛”失利埋下苦果。也就是說,在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問題上,基輔若要取得進展,非通過撼動俄方的軍事基礎的方式不可,以當下的烏克蘭的實力,其又能有幾成勝算?

第三、和俄方的連年征伐,已經致使烏克蘭的經濟實力處於崩潰的邊緣。數據顯示,烏克蘭的經濟正處於近年來少有的緩增區間,其全年的經濟增速遠低於歐盟設定的2%的基本數值。

另外烏克蘭的數百億外部債務也已經到期,世界銀行、歐盟組織正向前者施加莫大的壓力,迫使其進行經濟調整,以兌現自己的還款承諾。這多重壓力的疊加,讓澤連斯基政府焦頭爛額,因而如何改善民生、提升財政收益比較如何處理領土問題更顯得棘手。

普京讓烏克蘭沒有脾氣,連澤連斯基的老闆都站在了自己一面

第四、烏克蘭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很難保持“中立”。對於美國、德國等北約組織成員而言,烏克蘭是制約俄擴張腳步的一張“王炸”。

目前北約東擴方針和俄西進策略處於了前所未有的碰撞期,烏克蘭作為北約的親密夥伴,勢必向自己看齊,從而更好的履行盟友的職責。

我們看到的是,美國的標槍反坦克導彈、島級巡邏艇(美國海岸警衛隊退役的二手艦)等戰備物資,先後進入了烏克蘭的軍火庫。但這批裝備的到來只能短時間提振烏克蘭安全部隊的士氣,無法從根本解決基輔戰力不足的缺陷。

換句話說,烏克蘭不想成為北約手中的棋子,更不想被俄羅斯同化,其必須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遺憾的是,處於兩大陣營的夾角,烏克蘭很難有自己的觀點,更無法平衡外部勢力。

普京讓烏克蘭沒有脾氣,連澤連斯基的老闆都站在了自己一面

此次洛莫伊斯基的言論,更可以看作是烏克蘭對當前境況無奈的體現。畢竟澤連斯基無法自行裁奪國家的命運,只能在兩大陣營的陰影下“苟活”。

作為澤連斯基曾經的老闆和引路人,洛莫伊斯基代表了廣大烏克蘭中產階級對於基輔未來走向的關切的心情。

即在領土問題和民生問題上,烏克蘭或只能有一種選擇,如果執意向西方靠齊,輕則可導致烏克蘭政局不穩,重則可致使烏克蘭全面解體。

顯然放下歷史成見,和俄羅斯交好,或是能夠保障烏克蘭現有領土完整、保障經濟持續運行的唯一方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