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来最热的一个夏天:北京城暴毙1万人,乾隆吓得不敢出门

马上入冬了,不少人开始怀念起夏天来,但夏天的温度也不是什么人都受的了的。清朝乾隆八年,也就是公元1743年的夏天,乾隆帝吃着西瓜抬头眯着眼看了一眼太阳:这天似乎比往年要热的多啊,难道是我错觉?正心里暗自揣测着,这边远远的望见一个小太监三步并两步的慌张赶来,递上一张印着朱红色印泥的公文,乾隆心里一咯噔,打开了公文...

2000年来最热的一个夏天:北京城暴毙1万人,乾隆吓得不敢出门

乾隆

1743年的那个夏天,中国历史上似乎并无大事发生,但诡异的天气却悄然袭来,这个夏天,清朝乾隆帝治下的中国因为中暑和其他疾病,被热死了10000多人!是什么样的高温,造成了这种惨剧?

北京城酷暑热死1万人,天津屋顶被融化

根据《清史稿》和当时多地的县志记载,1743年从5月一直到当年的8月,持续了近4个月的高温天气,和我们所经受的夏天不同,这场史无前例的酷暑,热死了10000多人不说,连屋顶都被融化了,比如《续天津县志》就记载:“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原来高温不仅能热死人,还能融化掉房子,这也太可怕了!

《浮山县志》:“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

天津被融化掉房子,还大多只是财产损失,在北京城,那就是真是人命关天了。根据《浮山县志》的记载,当时的北京城从5月开始就已经酷热难当,走在路上都时不时有人被热死,最惨的是那些走街串巷的商贩和外地的商客,不出门没饭吃出门就极可能被热死,经常走着走着人就没了。

2000年来最热的一个夏天:北京城暴毙1万人,乾隆吓得不敢出门

乾坤避暑

当时乾隆年间可不像今天的我们有着冰棍和空调,大部分家里降热靠的是井水和蒲扇,在那个夏天,这些降暑工具能起到什么作用?不要说人了,根据记载,1743年的夏天,在山东和附近地区,树林都被成片烤焦,并时不时有大火发生,家里的家具摸起来都是发热的,坐的地方都没有。

《青城县志》:“大旱千里,室内器具俱热,风炙树木向西南辄多死。六月间,自天津南武定府逃走者多,路人多热死。”

那这么热的天乾隆怎么办?乾隆帝自然和平头百姓不一样,在京城时有暴毙发生的时候,乾隆早早就去了承德的避暑山庄,那里储藏着大批冬天的冰块。既然没有空调就造一个人工空调,在宫殿四周都铺满冰块,任你外面酷暑难当,我自在冰窖里巍然不动。

1743年那个夏天温度究竟多高,带来哪些影响

经过近4个月的高温,京城也被热死1万多人,乾隆皇帝被迫改变了一些海禁的政策。因为乾隆七年时全国范围都发生了重大水灾,黄河改道江苏和山东等多地的农作物都变成涝地,还没来得及缓口气,马上乾隆八年又迎来这场史无前例的旱灾。

2000年来最热的一个夏天:北京城暴毙1万人,乾隆吓得不敢出门

干旱的土地

灾民泛滥的情况下,为了让这些难民不至于造反,乾隆被迫开放海禁,部分南方难民向热河等北方地区迁移,还有部分人则向沿海地区迁移。那么当时的温度到底有多高呢?

乾隆年间东西方已经来往比较密切,虽然受到清朝闭关锁国的影响,但是在京城等地还是有西方传教士等人的出现。当时几名西方传教士随身就带着温度计,根据温度计的显示,当时京城近郊的温度高达44.4度,即使到了今天,这一记录依然未被打破。

这也就难怪,走在路上也能被热到暴毙了,果然还是有空调的今天最幸福!

《浮山县志》

《青城县志》

《续天津县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