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中崛起的新左港——一個貧困村的華麗轉身

通城美麗鄉村再添靚麗風景,左港“善源谷”定於11月19日

開園。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 老子《道德經》

鄉村振興中崛起的新左港——一個貧困村的華麗轉身

依山而居、枕水而眠,人傑地靈,左港自然資源得天獨厚。近年來,左港村搭乘鄉村振興的東風,藉助慈善企業家黃暉的力量,挖掘山水資源,做活土地文章,發展特色農業,做強扶貧微工廠,打造具有善文化的“善源谷”,讓偏遠貧困村華麗轉身,逐漸蛻變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排頭兵。

鄉村振興中崛起的新左港——一個貧困村的華麗轉身

鄉村振興中崛起的新左港——一個貧困村的華麗轉身

鄉村振興中崛起的新左港——一個貧困村的華麗轉身

鄉村振興中崛起的新左港——一個貧困村的華麗轉身

“彎急路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上學要走好幾裡,看病成問題,有女莫嫁左港村”。這是當地傳頌的一首民謠。

鄉村振興中崛起的新左港——一個貧困村的華麗轉身

左港村位於通城縣五里鎮左港水庫中上游,原是一個集邊區、山區、庫區為一體的重點貧困村。全村共有9個村民小組,708戶3898人,貧困人口233戶749人,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3畝。發展底子薄,基礎設施差、百姓極貧困、村莊面貌落後曾是這裡最真實的寫照。

鄉村振興中崛起的新左港——一個貧困村的華麗轉身

2018年3月,左港村抓住國家開展鄉村振興政策這一契機,啟動了由通城縣人民政府和瀛通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政企合作共建的“善源谷”美麗鄉村項目。按照“不搞大拆大建、突出山水特色、打造美麗家園”的要求,以“善”文化為主題,延展水文化,打造上善若水的鄂南風貌山地水鄉特色景觀,最終實現“山美、水清、業興、安居”的發展目標,讓村民充分參與圍繞農業增收,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同步,三產融合,打造集循環農業、觀光農業、生態養生於一體的美麗鄉村。


鄉村振興中崛起的新左港——一個貧困村的華麗轉身

縣委書記熊亞平,縣委副書記、縣長劉明燈多次到左港村調研,現場指導,議定方案,紮實推進,要求爭取項目建設一年基本成型、兩年全面建成、三年成為總結推廣的示範性項目;縣紀委監委作為聯繫左港村的部門,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陳新日多次到村裡對相關工作進行部署、督辦。

鄉村振興中崛起的新左港——一個貧困村的華麗轉身

鄉村振興中崛起的新左港——一個貧困村的華麗轉身

通過一年多的建設,左港“善源谷”項目初具規模,進入掃尾階段,蓮池獻瑞、井泉水港、善源琴谷等十景美如畫,房屋獨具風格, 環境優雅寧靜,昔日偏僻落後山區村已換新顏。

鄉村振興中崛起的新左港——一個貧困村的華麗轉身

10月24日,56歲的老村主任付先龍拿著左港村舊照給記者介紹善源谷佈局,各景特色,“善”文化所蘊含的內涵,他十分激動:“這個新建的文化廣場原來是村民家的牛欄,做夢都沒有想到左港村能有今天的變化”。

“四善”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01企業家之善 真情反哺家鄉

左港村是湖北瀛通通訊線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暉的家鄉,這位從窮日子中走出來的農村企業家,通過自己的艱苦奮鬥發家致富後,沒有忘記家鄉落後的面貌,沒有忘記那片生他養他的故土,時刻用實際行動反哺家鄉,為家鄉造福。

鄉村振興中崛起的新左港——一個貧困村的華麗轉身

2010年,黃暉捐資900多萬元,在五里鎮左港村建成了一所軟硬件設施全省一流的村級小學,讓山區的孩子可以享受到城裡孩子一樣的教育。

2016年,黃暉出資100萬元為左港村建設了一個120千瓦的光伏發電站,增加村集體經濟。

在左港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黃暉先後出資4000多萬元用於項目建設,同時從瀛通公司派出多名得力干將常駐左港村,為項目建設獻計出力。

10多年來,他累計捐資近億元,支持家鄉基礎設施建設,支助教育事業和社會弱勢群體,先後為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為福利院孤寡老人改善生活條件出資出力。

在左港村,沒有人不念黃暉的好,沒人不記黃暉的情,感謝他為家鄉所做的一切。

02老百姓之善 大愛建設家鄉

“想致富 需先修路”。左港村地理位置特殊,把道路修好是祖祖輩輩的期盼。在村裡修路過程中,很多村民彰顯出了大愛精神,舍小家為大家,積極支持公益事業。環庫公路是連接當地村組的一條重要道路,為了修路佔用了許多村民的土地,但大家都沒有要求任何補償。

今年80歲的胡福安老人,為了修路砍掉了自家山上的200多棵板栗樹,佔用了1畝多田,硬是沒要一分錢補償。九組有著二十多年黨齡的老黨員黎世雄得知修路的消息,主動向“路委會”捐資五萬元用於公路項目建設。在公路建設過程中,他還主動義務投工投勞。56歲的老村主任,2018年退休後,一直駐守在上善田園項目上,村裡大小事務也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他說,自己身為一名老黨員,又是左港村的一員,退休後能為村裡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非常願意,也非常高興。

鄉村振興中崛起的新左港——一個貧困村的華麗轉身

如今,一條路面寬9米和刷黑7米的公路從程豐通到了左港村寶泰屋場,各村組公路也已全部連通。

03能人之善 返鄉創業促增收

“我們村裡開辦了豆油皮加工廠,我們在這裡上班,一天可以掙八十塊錢,覺得還可以”。今年40多歲的村民徐書平每天都過得很充實,說起村裡的扶貧微工廠,她一臉的高興,因為可以在家門口上班,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像徐書平這樣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的村民還有很多,這得益於左港村一批老闆,他們把在外面學到的技術和經營理念帶回村裡,開辦工廠,讓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鄉村振興中崛起的新左港——一個貧困村的華麗轉身

黎紅波的豆製品專業合作社、戴雄兵的雄鴻鞋業廠、戴三和的小砂紙工廠,讓貧困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

“感謝這些能人回家辦工廠,讓上有老人下有小孩,不能離開家鄉這種人也能在家門口上班,讓他們有份穩定的收入,保證他們長期脫貧有保障。”五里鎮政府幹部、下派左港村村支部書記黎俊說。

打贏脫貧攻堅戰,發展適合本地的產業,增加村民的收入是關鍵。左港村能人回鄉創業,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強大活力,更成為扶貧攻堅的一支“生力軍”。

04幫扶之善 增強村黨組織戰鬥力

左港村黨支部曾是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問題主要體現在黨組織書記思想動搖、工作不在狀態、村集體無經濟收入等問題。通城縣紀委監委駐村工作組入駐左港村後,進行點對點幫扶,對村黨支部人員進行調整,加強村幹部的教育培訓,藉助掃黑除惡之勢淨化村莊風氣。同時積極為村級爭項目、爭資金,推動一批項目實施,讓村集體經濟有了堅實基礎,脫貧攻堅有了成效。如今,左港村黨支部戰鬥力和凝聚力顯著增強,人民群眾對村黨支部認可度有了大幅提升。


發展特色產業 走出致富新路
對於人均耕地面積較少的左港村,如何發揮土地最大效益,使土地成為“聚寶盆”,讓村民走上致富“快車道”,左港村通過自己的實踐給出了答案。

鄉村振興中崛起的新左港——一個貧困村的華麗轉身

胡江波的左港四季果園種植有草莓、紅龍果、黃桃等果木品種,以“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方式流轉土地100畝,園內四季瓜果飄香,年銷售額約80萬元,在帶動9戶貧困戶24人就業的同時,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左港素有“板栗之鄉”的美譽,全村有400多戶種有板栗,種植面積2050畝,年產板栗三四十萬斤,年銷售額一百多萬元,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鄉村振興中崛起的新左港——一個貧困村的華麗轉身

為給貧困戶提供更多的脫貧致富機會,左港村還發展了龍蝦基地50畝,解決22人就業。採取“黨支部+基地+農戶”的模式,開發油茶基地500畝,掛靠了9戶貧困戶,他們平時在基地務工增加收入。油茶掛果豐收後,每年還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萬餘元。

2016年至2017年,左港村先後建設120千瓦光伏、60千瓦光伏發電站各一座,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16萬元。佔地60畝的四季花園基地也正在建設之中。。。

鄉村振興中崛起的新左港——一個貧困村的華麗轉身

鄉村振興中崛起的新左港——一個貧困村的華麗轉身

鄉村振興中崛起的新左港——一個貧困村的華麗轉身


如今的左港村交通便利,寬闊的柏油路直通村組,四村聯通,超越區劃共發展。環境優美,屋場乾淨整潔,河道水清岸綠,花草茵茵齊飄香。經濟富裕,扶貧車間、產業基地、小工廠等建設,村民脫貧致富喜開顏,展示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副祥和、安康的農村新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