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县县城集中安置区“巾帼扶贫车间”:后续帮扶有事做,闲时务工新常态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特约记者 石立新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艳阳天,走进风景如画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新民家园内,只见高楼毗邻,道路通达,老人挨膝唠家常,孩童在广场戏耍。

古丈县县城集中安置区“巾帼扶贫车间”:后续帮扶有事做,闲时务工新常态

“哒哒哒......”在安置区广场边的古丈县农家女素绣有限公司“巾帼扶贫车间”里,编织机响个不停,20多名妇女在这里加工苗绣手工作品。笑声爽朗,话语不停:“社区有了‘扶贫车间’,我们不用出门,在忙完家务照顾完老小后,也能就地打工致富了。”“感谢王老板,让我们多了一条增收致富路,现在每个月能多搞得到两、三千块。”这是新民家园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妇女们对扶贫车间发自内心的好评。

古丈县县城集中安置区“巾帼扶贫车间”:后续帮扶有事做,闲时务工新常态

该扶贫车间成立于2019年3月,由古丈县农家女素绣有限公司创立,同年5月被授予县“巾国扶贫车间”称号。用工招工注重向居住县城安置区的搬迁户和乡镇到县城找工作的建档立卡户倾斜,目前该公司员工40人,其中易地搬迁户23人,长年临时用工80人,月平均工资在2500元至3000元,80多名搬迁户实现了脱贫增收。

古丈县县城集中安置区“巾帼扶贫车间”:后续帮扶有事做,闲时务工新常态

让贫困群众走出大山,通过就业帮扶是脱贫的一条捷径。古丈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湖南省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总人口14.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88%,山区占81.7%,人均耕地不足1亩,很多区域山高箐深坡陡,贫困面较大。“巾帼扶贫车间”创立人王良玉是古丈县三届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湘西苗绣代表性传承人、素绣新风俗画创始人,也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穷苦人,当她了解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仍有一部分贫困群众由于家庭要照顾,且需要打工就业,特别是一些群众由于暂时没有产业支撑,增收较为困难时,她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与镇、居委会对接,把扶贫车间开到了安置区,以“扶贫车间”为载体,通过技能培训、委托搬迁户绣制加工素绣湘服、湘西苗绣产品,捐赠帮扶等方式,优先吸纳搬迁户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助力搬迁户脱贫致富。

古丈县县城集中安置区“巾帼扶贫车间”:后续帮扶有事做,闲时务工新常态

据了解,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古丈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标,高标准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组合拳”,为加快易地搬迁贫困户脱贫步伐,该县发改部门、易地扶贫搬迁联席办积极协调,把企业引向安置区,在全县安置区范围内建立了“扶贫车间”5个,实现400多搬迁群众就近就业,人均月增收2000元。“扶贫车间”的广泛建立,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的“三零” 扶贫模式,改变了搬迁户单纯的获得收入的生产生活方式,激发了搬迁群众依靠辛勤劳动增收脱贫的内生动力,“忙时务农,闲时务工”逐渐成为广大农村群众,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生产生活的新常态。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新湖南客户端读者热线:0731-84326002。转载授权:0731-84326133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