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深受雍正信任,还允许他配享太庙,为何乾隆却要打击他

在安徽桐城的张氏家族中,有祖孙三代人,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重用。他们就是张英、张廷玉、张若霭祖孙三人。

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就是在雍正时期,备受皇帝宠信的张廷玉。

张廷玉出生于康熙十一年,二十六年后,张廷玉准备参加科举,谁知他的父亲张英,又被任命为总裁官,导致张廷玉必须回避。两年后,张英登上相位,张廷玉这才可以参加考试,康熙三十九年,张廷玉考中进士,入职翰林院。

张廷玉一直深受康熙重用,他父亲去世后,他便子承父业。雍正即位后,将张廷玉提拔为自己的左右手,他对张廷玉说:

“朕再四思维,非汝不克胜任。”

是什么职位非张廷玉不能胜任呢?答案就是礼部尚书。

张廷玉深受雍正信任,还允许他配享太庙,为何乾隆却要打击他

雍正六年,张廷玉成为保和殿大学士,并且兼管吏部事务。一年之后,雍正正式设立军机处,让张廷玉与怡亲王、蒋廷锡一同主管。雍正十三年,皇帝病危,在临终之际,雍正皇帝留下遗诏。

他让张廷玉、鄂尔泰,以及庄亲王允禄,共同担任顾命大臣,并准许张廷玉配享太庙。乾隆即位后,尊重父亲遗愿,让张廷玉等人共同辅政。张廷玉平时要兼管的事情很多,可乾隆仍然要他兼职总裁官,编纂《清世宗实录》《明史》等重要典籍。

然而乾隆与张廷玉的君臣关系,并不像雍正时期那样,乾隆对张廷玉的意见,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增长,甚至开始打压他。张廷玉深受雍正信任,是雍正钦点的顾命大臣,还允许他配享太庙,为何乾隆却要打击他呢?笔者认为,可能有三个原因。

张廷玉深受雍正信任,还允许他配享太庙,为何乾隆却要打击他

一、不是乾隆心腹

张廷玉于康熙朝入仕,在雍正朝步步高升,可以说,他拥有如此高的成就,是雍正一手提拔起来的。也就是说,张廷玉可以说是雍正的心腹之臣,却不是乾隆的。他可以得到雍正的绝对信任,却得不到乾隆的。

在我看来,乾隆之所以重用张廷玉,有两个原因。第一对乾隆来说,张廷玉只是父亲给他留下的顾命大臣,他不能违背父亲的遗命,才不得不重用张廷玉。如果张廷玉将来犯事,乾隆可以毫不留情地,将其依法处置。

第二张廷玉确实有本事,乾隆即位初期,很需要有本事的大臣,来辅佐自己,让自己逐渐走上正轨。张廷玉确实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帮到乾隆。因此乾隆对其有意见,都是在自己完全能够理事的情况下,才发生的。

张廷玉深受雍正信任,还允许他配享太庙,为何乾隆却要打击他

二、张廷玉是汉臣

众所周知,张廷玉是整个清朝,唯一获配享太庙殊荣的汉臣。也正因为他是汉臣,所以乾隆对他还是有所保留。乾隆即位时,让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以及两位亲王: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四人共同辅政。

其中允禄和允礼都是乾隆的叔叔,鄂尔泰又是满洲镶蓝旗人,对于这三个人,乾隆自然要比对张廷玉信任。乾隆十年,鄂尔泰去世,乾隆让讷亲坐上了他的位置。除此之外,乾隆还定下

“嗣后内阁行走列名,讷亲在前。吏部行走列名,张廷玉在前。”

乾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满汉大臣相互制约,这凭这点来看,乾隆对张廷玉就有所保留。张廷玉自然也知道皇帝心思,只是他不知该怎么做,只好任由乾隆安排,自己听天由命。

张廷玉深受雍正信任,还允许他配享太庙,为何乾隆却要打击他

三、性格使然

张廷玉为人固执,而且越老越严重,这让他和乾隆的关系越来越差。乾隆十四年,张廷玉请求辞职,乾隆便允许他回去养老,还特许他原官致仕。原本老老实实回去享福,也就没什么了,谁知张廷玉此时又犯一个错误。

他为了感谢乾隆,特地写了一份奏书,在奏书中,张廷玉提到配享太庙一事。大致意思是说,当初世宗皇帝特许,让他可以配享太庙,如今自己要告老还乡了,但这一待遇,还希望乾隆不要忘记。

不说还好,这一说难免让皇帝以为,张廷玉这是嫌我记性不好,还是怕我违背先帝遗诏?总之就是令皇帝下不来台。第二天张廷玉的儿子,代表父亲来谢恩,乾隆认为他本人不来,是不尊重自己,于是更为恼火。

本来乾隆打算,让傅恒去传旨,让张廷玉自己来谢恩。谁知旨意还未传达,张廷玉就自己来了,乾隆便认为这是军机处泄露了旨意。一气之下,乾隆罢免了张廷玉的官职,并取消他配享太庙的殊荣。

张廷玉深受雍正信任,还允许他配享太庙,为何乾隆却要打击他

乾隆二十年,张廷玉去世,享年八十四岁。乾隆想到他生前功绩,还是颇有感触,于是决定尊重先帝遗命,让张廷玉配享太庙。就这样,张廷玉成为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我认为虽然张廷玉与乾隆,中途发生了很多不快的事情,可他去世后,仍然享受了配享太庙的最高殊荣,就已经不枉此生了。众所周知,配享太庙不是谁都可以享受的,就连满洲的大臣,都必须是立下大功,才能求得这一殊荣。

张廷玉身为汉臣,在满洲统治的朝代,享受了这一待遇,已然是天大的殊荣了。不管生前怎样,这一结果,也算是为其一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