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急之下:朱元璋在皇覺寺卜三卦後,便去投奔紅巾軍

情急之下:朱元璋在皇覺寺卜三卦後,便去投奔紅巾軍

情急之下:朱元璋在皇覺寺卜三卦後,便去投奔紅巾軍

朱元璋在皇覺寺寺裡,接連不斷得到外邊的消息:前些日子紅巾和尚彭瑩玉佔襄陽,元兵死了多少;某日又佔了南康,元軍不戰而逃;芝麻李帶著八個人,裝作挑河夫,一晚上佔了徐州。說的人,說得津津有味,聽的人,聽得心花怒放。

紅巾軍發檄文指斥元朝罪狀,最精彩的話是“貧極江南,富誇塞北”。蒙古人、色目人飽得脹死,漢人、南人卻餓得要死。什麼好東西,財帛糧食,刮空了運到北邊。做活出氣力的,是一種人,罷著手在享用的,又是一種人。

檄文真把幾十年來,多少人心裡悶著的話,全給說出來了。又聽說徐壽輝已在蘄水建都,作了皇帝,國號天完,年號治平,拜鄒普勝作太師,一支軍隊已進了江西。

元兵到處打敗仗,好容易調了六千綠睛回回阿速軍,幫著漢軍來攻潁州。阿速軍以精悍著名,擅長射騎,只是紀律不好,將軍光會喝酒玩女人。剛打住陣,看見紅巾軍陣勢大,主將就揚鞭連說:“阿卜!阿卜!”阿卜是走的意思,一霎時,全軍退卻,淮西人當作笑話,傳來傳去。

又調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兒統三十萬大軍收復汝寧,才到城下,尚未交鋒,便躍馬後退,地方官急了,挽住馬韁不放,也先帖木兒也急了,拔刀便斫,說:“我的不是性命!”飛馬先逃,三十萬大軍跟著潰散。蒙古、色目、漢軍都不能打,真正和紅巾軍作戰的,是各地官吏地主募集的義兵和民兵,這些人有的怕紅巾軍不放過,也有的要保家產,為著自己的身家才肯拼命。

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二月底,朱元璋又聽說濠州也給紅巾軍佔了,頭目是郭子興、孫德崖、張天佑幾個人。

郭子興是定遠縣有名的豪傑,原是曹州人,他父親到定遠賣卦相命,很積了一點錢。有一家大財主的閨女,長得體面,可惜是瞎子嫁不出去。讓他父親給娶了,得了一份大財喜,生下三個兒子,郭子興是老二。

郭子興一來家財豐厚,二來素性慷慨,平日,喜交結賓客,接納壯士,焚香密會,盤算做一番大事業。

紅巾軍起事以後,鍾離、定遠的農民,拋去鋤頭,拿起兵器,一鬨就團聚成幾萬人的一股。地方官平時只會貪贓枉法,到這時便毫無辦法了,只好張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不知道,惹不起,也犯不著多事。二月二十七日,郭子興帶了幾千人趁黑夜先後偷入濠州,半夜裡一聲號炮,闖入州衙,殺了州官,先前有過杜遵道的號令,五個頭目都稱濠州節制元帥。

元將徹裡不花,遠遠的隔濠州幾十裡扎住營,怕紅巾軍厲害,不敢攻城,成天派兵到各村莊騷擾,把老百姓捉去,包上紅布,算是俘虜,向上官請賞。濠州紅巾軍見官軍不來搗亂,樂得安閒,關起城門享福,兩下里“互不侵犯”。只是苦透了一般老百姓,官軍硬派作紅巾軍,隨便捉殺;紅巾軍呢,又怕是官軍的奸細,要盤問防範,老百姓竟是左右做人難。又得供應糧秣伕役,紅巾軍要了,官軍又要,鬧得實在沒法子活下去了。有錢有地的大戶怕事,都投到官軍這邊;無錢無地的窮人,不消說,只有一條路,揣塊紅布,呼親喚舊,投奔濠州,拼上這條命,也不受官府大戶的氣。

 朱元璋划算了又划算,雖然相信領頭系紅巾造反的和尚彭瑩玉的話,韃子一定得趕走,漢人南人一定得翻身,眼前就是窮人的好日子來了。可是,還得仔細計較,揀便宜省事有好處的路走。擺在前面有三條路:投官軍呢,犯不著。官軍的紀律他知道得太多,去了是自投死路。再則韃子殺人放火,姦淫擄掠的一本血帳,提起來,誰都痛恨。外祖父說的崖山的故事,還記得清清楚楚,男子漢縱然不能做什麼大好事,也萬萬不可喪心病狂到替敵人作走狗,來殘害自己的兄弟姊妹!投紅巾軍呢?聽說濠州有五個元帥,一字並肩,沒有頭腦,誰也不服誰,誰也支使不了誰,鬧得亂哄哄,不成體統,怕沒大出息,成不了事。留在寺裡過安閒日子呢?遲早給官軍捉去拿賞號,死得更是不明不白。想了又想,三條路都走得,又都有難處。有人從濠州捎來一封信,是孩時的夥伴寫的,勸他到紅巾軍隊伍裡來。背地裡讀了,越發一肚皮心事,在大殿上踱過來,踱過去,以口問心,以心問口,反覆計較,還是下不定決斷。過了幾天,同房的師兄偷偷告訴他,前日那信有人知道了,要向官軍告發,好漢不吃眼前虧,還是趕快上濠州吧。

朱元璋急得無法,到村子裡找小夥伴湯和討一個主意,湯和想了半天,說不出道理,勸向菩薩討一個卦。元璋心裡忐忑不定,慢慢走回寺裡,還不到山門,就嗅到一股煙燻的氣味,再走進去,只見東一堆瓦石,西一堆冒煙的木料,大殿只剩下半邊,僧房齋堂全燒光了,只剩下伽藍殿,隔著一片空地,還完整。滿院子是馬糞、破衲衣、爛傢俱。僧眾星散,不知去向,冷清清只剩了幾尊搬不動燒不著的泥菩薩。原來,官軍認為僧寺裡有彌勒佛,紅巾軍裡有許多和尚,念彌勒佛號,怕在寺的和尚和紅巾軍有勾搭,把附近的寺都燒光了,皇覺寺自然不能例外。

朱元璋呆了一陣,走到伽藍神前,磕了頭,拿起聖珓,默祝:許出境避難,賞陽珓;守破寺,一陰一陽。一擲兩珓全陰,兩擲三擲還是全陰。不許走也不許留,只有投紅巾軍去了。再祝,投紅巾軍給陰的,一擲果然是陰的,大吃一驚。三次默祝,投紅巾軍實在害怕,還是求菩薩指點,逃往他鄉,另求生路。閉著眼睛把珓擲出,一看一個是陰珓,投紅巾軍;另一個呢,不陰不陽,端正地豎在地面。菩薩也勸元璋造反了,還有什麼可說的!後來,朱元璋在皇陵碑裡描寫這時候的心情道:“住(皇覺寺)方三載,而又雄者跳梁。初起汝、潁,次及鳳陽之南廂。未幾陷城,深高城隍,拒守不去,號令彰彰。友人寄書,雲及趨降,既憂且懼,無可籌詳。旁有覺者,將欲聲揚。當此之際,逼迫而無已,試與知者相商,乃告之曰,果束手以待罪,亦奮臂而相戕?知者為我畫計,且默禱以陰相。如其言,往卜去守之何詳,神乃陰陰乎有警,其氣鬱鬱乎洋洋,卜逃卜守則不告,將就兇而不妨。”

  第二天,朱元璋離開皇覺寺,投奔紅巾軍去了。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