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頭條|許傳江:“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黨報頭條|許傳江:“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以初心為精神航標,以公心為衡量標尺,岳家村黨支部書記許傳江在村裡耕耘37 年,只為一個信念——

“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侯慶萍

11月8日,記者走進莒縣城陽街道岳家村,一眼望去,道路寬闊平坦,樓房整齊劃一,廣場秀麗雅緻,商業街人來人往……處處顯露著一個村莊的文明與殷實。

為人親切而熱情,思維清晰而敏捷,筆挺的西服上,彆著鮮紅的黨徽——見到許傳江時,他正從外面匆匆趕來。“最近這段時間,村裡正在推進醫養結合體項目建設,不去現場看看,不放心。”

從擔任莒縣城陽街道岳家村黨支部書記起,許傳江在這方土地上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在他的帶領下,岳家村發生了鳳凰涅槃般的變化——從窮村、亂村,變成了富村、文明村。

這份敢叫天地換新顏的魄力、永不停歇的動力源自哪裡?“其實,我只有一個想法,就是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上任之初,許傳江就向父老鄉親立下了自己的“初心”誓言。

37年來,以初心作“鋤”、岳家村為“田”,許傳江團結村民,艱苦創業,耕耘出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新官”鐵了心

堅定聽黨的話,跟黨走

上世紀80年代的岳家村,可謂是“一窮二白”。

都說岳家村窮,到底窮成什麼樣子?

“俺村靠窮出的名!”83歲村民張清芳難忘舊日情景,“當年俺村就沒有條像樣的路,‘晴天飛沙土,雨天泥一身’,村裡到處堆著些柴火破爛,四鄰八村的姑娘沒有願意嫁過來的”。

“村裡窮得叮噹響,不僅支部辦公沒地方,還欠下7380塊錢的債,俺村還有一個在全城陽叫得開的名字——賊窩’。”岳家村黨支部委員谷明蘭感慨良多。

都說岳家村亂,到底亂成什麼樣子?

有句民謠流傳已久:岳家村,賬目亂,你開會,他搗蛋,年頭到年尾,鬥毆從不斷;秋後交公糧,幹部挨戶串,群眾說不交,幹部沒法辦。

“一窮二亂人心散”,這就是37年前岳家村的模樣。要接手這樣的“燙手山芋”,剛剛28歲的許傳江不是沒犯過愁。

到底該怎麼辦?

迷茫中,他遇到了建國前老黨員許世巖,沒成想,與老黨員的一翻聊天,卻讓他的心一下子透亮起來。

“老人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腿負傷殘疾了。可是,當我問他有什麼困難需要解決時,他卻擺擺手說,他已經沒法為組織作貢獻了,決不能再給組織添麻煩。”

“他告訴我,咱們是黨員,只要聽黨的話,跟黨走,辦事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就一定能帶領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老黨員的話,像是一股暖流,湧入許傳江的心頭。“走出老黨員的家門,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幹好這個支部書記,聽黨的話,跟黨走,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回憶過往,許傳江依然難以抑制內心的敬仰。

自此,為了老百姓的“好日子”,年輕的許傳江像上足了弦的發條,沒日沒夜地忙碌起來。

“闖將”不避難

讓百姓有活幹,有飯吃,一碗水端平

80年代,“有飯吃、有活幹”成為“好日子”的基本註釋。

“恨不得立刻讓村莊變個模樣”,許傳江一上任就帶著村裡的幹部東家進西家出地調查情況,聽取群眾的想法。

沒成想,得到的卻是群眾的一陣數落:“許傳江,你真有本事,就給老少爺們乾點事,只要俺有飯吃,有錢花,有活幹,什麼都聽你的,沒本事就滾下臺來!”

血氣方剛的許傳江不服這口氣,可他也深知群眾既盼又怕的心理。於是,他們白天繼續走村訪戶,夜裡連續開了幾個支部會,漸漸理清了治村頭緒——“先保住吃飯,再治髒和亂”。

岳家村緊鄰沭河,河灘沙地產不了糧,許傳江咬緊牙關:翻土壓沙,改良土壤,種糧吃飯!

就這樣,在許傳江的帶領下,全村父老一分一畝,翻出了大棚地、翻出了西瓜田;一鋤頭一鋤頭,“刨”出了對村黨支部的信任。

第一年,村裡家家戶戶都有了大棚;第二年,多的每戶有兩個大棚,一個棚收入超過了1000元。

兜裡有了錢,鄉親們臉上開始有了笑模樣。可許傳江的眉頭還是緊鎖著:全村1560口人,除了沙灘地,好耕地只有500多畝,人均3分多,僅靠種地,那得種金豆子才能富起來。只有自己上項目,搞企業,才能把村集體的“蛋糕”做大。

賬算透了,這個想法也就得到了群眾的認可。那一陣子,他跟支部一班人腦子裡整天想著乾點項目掙點錢。經過幾番認真考察後,決定上個油漆廠。

沒資金,村幹部帶頭湊,想辦法貸;沒廠房,村裡的3間辦公室先用上;沒技術,選拔有文化的青年到外地學。歷盡艱難,一個投資25萬元的油漆廠開工了。

很快,油漆廠生產出來的第一批油漆銷出了一部分。不幸的是,油漆因質量不好被退回來了,未賣出的油漆壓到庫房裡,機器停了!

“當時真是急啊!”許傳江回憶說,在打聽到青島有個趙工程師後,他起身就去了青島,好不容易找到了工程師,可人家並沒有理他,連著吃了兩次“閉門羹”,許傳江在這個趙工程師家門前苦等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工程師剛一開門,許傳江就跪在了他面前:“我是一個村的黨支部書記,想帶領群眾致富,為老百姓辦點事……”

趙工程師被感動了,在他的指導下,油漆質量差的原因找到了。臨走時,趙工程師說:“我也是一名黨員,你實心實意為百姓辦事不容易,你這個忙我幫了。”這句話,在許傳江耳邊迴響了30多年。

經過技術指導,岳家村產的油漆在市場站穩了腳跟,當年就盈利7萬元!

岳家村打了個翻身仗,可老黨員那句“要一碗水端平”的話卻一直提醒著許傳江,做事要公平公正。於是,兒子從部隊回家探親一個月,恰逢村裡修路,許傳江就讓他在工地上幹了22天活兒;村裡辦企業,村裡的婦女都去打工補貼家用,許傳江卻讓妻子把機會留給更需要的人……樁樁件件事,百姓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鄉親們翹起大拇指:“傳江還真行,是當家的料!”

村裡人真的有飯吃、有活幹了,腰桿挺起來了!

“公僕”講公心

做幹部就要吃虧、吃苦、吃氣

油漆廠的開端,帶來的不僅是金錢,更是寶貴的信心。

從此以後,東興塑料、宏偉橡膠、誠凱製衣等企業也先後在岳家村的土地上聳然立起……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有效益的項目,讓岳家村集體收入實現“零”的突破,從十萬到百萬再到千萬,2018年達到3200萬元!

手頭有了錢,許傳江開始琢磨改善群眾居住環境:“得住得安全、住得健康、住得舒坦!”

於是,90年代初期,岳家村掀起了改建熱潮,成為莒縣第一個舊村改造的村。伴隨著片片新房拔地而起,硬化、亮化、淨化、美化緊跟而上,曾經髒、亂、差的村,成功變身為花園村。

“十里八鄉的老百姓沒人不羨慕我們岳家村的”“我們已經很幸福了,可我們的書記卻停不下來,想著法子讓我們過上更好的日子……”採訪中,一句句動情的話從村民嘴裡脫口而出。

岳家村從窮村到富村,從髒村到花園村,從亂村到文明村,百姓為何能夠如此心齊?“咱們有句老話叫‘不患寡而患不均’,咱們當幹部的,只要講公心,勇於吃虧、吃苦、吃氣,只要心繫群眾,就能換來信任和擁護!”許傳江言辭誠懇而真摯。

“1993年,俺村實施舊村改造。書記家的房子在原地蓋就行,宅基地很平整,不需要削高填窪。後來,書記得知村民白鳳五家的宅基地還需要填窪,可他家的條件並不好,就主動將自己的宅基地讓了出來。”谷明蘭回憶。

這份公心,感動了所有的村民,也在所有村民心裡紮下了根。

再後來,新一輪舊村改造分房的時候,岳家村沒有抓鬮,村幹部們主動把靠街的位置讓了出來,先給困難戶、病災戶、烈軍屬等村裡的困難群眾,然後是群眾、黨員,最後才輪到村幹部。而許傳江,依然是最後一戶。

公心凝聚了民心,也成就了岳家村的和諧、發展和穩定,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黨員、幹部和群眾,激發出了強大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1998年,村民自發捐款16000元,建成了“公心亭”。

後來,在黨員的倡議下,把每年的11月1日定為“公心節”。如今,“公心節”已連續舉辦了19屆,吃苦、吃虧、吃氣,無官心、無傲心、無私心的公心精神,已在岳家村蔚然成風。

初心終不改

使命永在肩 接續再出發

從村莊變社區、從村民變居民,岳家村人提升的不僅是物質生活,更有精神境界。而“好日子”在許傳江眼中,又有了新的內涵:讓百姓的幸福指數更高。

2007年,伴隨著村裡又一次村居改造,岳家村投資3190餘萬元建成了花園式老年幸福公寓,集中供養60歲以上老人。

“不但吃、住、醫療全包,而且每月還給200元零花錢,沒事的時候找上塊拉拉呱下下棋,兒女也不用惦記著。”所有老人和家有老人的村民都為這種“老有所養”讚不絕口。

感受幸福指數倍增的不僅僅是老人,還有一個個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每一個適齡的孩子都由村裡出資上學,考上大學的,村裡不光出學雜費,還另給30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獎勵。

伴著鄉村振興號角的吹響,岳家村在許傳江的帶領下,開始了新的征程——

創造性打造開發莒州文街,投資藍灣城市綜合體,建設以銀杏大道為中軸線的沿街商鋪區……一條以三產融合為主的新發展模式已經成型。

與此同時,岳家村還規劃建設高標準的學校、醫院、商超,完善了公益設施建設,使群眾享受到了與城裡人一樣的教育、醫療、娛樂等條件,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如今,漫步岳家村,隨處可見“心底無私天地寬,一公天下無難事”“弘揚公心精神,推動鄉村振興”等標語,而它們,也成為村民幸福生活的最好見證。 “不要小看農村、小看村幹部,這是咱們黨最基層的組織,它是橋樑、是紐帶。”許傳江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於我來說,初心就是帶著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歲月靜好,初心為伴。我們有理由相信,在許傳江的帶領下,岳家村的興業富民路會越走越踏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