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两道巷

两道巷

于都县城在过去的历史上有一个叫两道巷的地名,因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相信不少人都不知道它之前是在哪了,又为什么叫这个地名?

因我的家住在两道巷里,童年时期就在巷道里面玩耍,对两道巷非常熟悉,还是让我慢慢地告诉大家。


于都两道巷



两道巷座落在于都县城的建国路图书馆旁边的一个巷子。解放初期,那里叫两道巷,那是因为巷口有一口井和一幢门楼,上面嵌着一块红麻石门匾,刻着“两道风霜”四个赫然大字,左下首有一行小字落款:吉水解缙题。

解缙可是一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曾在明代的朝廷担任要职的大学士。有一年,他在外出巡视于都时,听说两广御史郭端廉洁奉公,一尘不染。他告老返乡后,仍然热心为当地的人们自掏腰包,请人挖井解决饮水难的难题。饮水思源,人们把这口井取名为“郭屋井”,解缙知道这件事后很感动。于是,他挥笔写下了“两道风霜”来赞扬郭端“两广御史,一身风霜”的高尚品德。


于都两道巷



位于县城建国路图书馆旁边的右侧有一个大约一百余米狭长的幽静小巷,在明朝永乐年间出了一个叫郭端的名人,他赴京城赶考高中进士,明永乐三年(1405年)入京太学,授官行人司行人。永乐十年选为御史,来到广东、广西两地出任御史,也就是任两省道台一职多年。他清正廉洁,尽管他身居高位多年,仍然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后来他退休告老返乡,看到周围的居民饮水不方便,家家都要到于都河里挑水。他感到十分不安,于是,就请人在家门口挖了一口井,笑着对大家说:“我没有啥好东西招待大家,俗语说人情好吃水也甜”。这口井为周围的人服务了几百年,直到上世纪70年代,因自来水已经普及,井才被自来水公司停用。


于都两道巷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郭屋井”。

正因为有了这块“两道风霜”门匾,为纪念郭端这位两任道台,当地政府把这小巷命名为“两道巷”,一直到解放以后,地名重新命名时,它才纳入进建国路当中,不再使用“两道巷”了。


于都两道巷



现在虽然已经没有“两道巷” 这个地名了,但这个古巷还依然存在,还真值得人们去探幽,去缅怀。


于都两道巷


(供稿:于都县志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