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就是抛售吗为什么有的减持是大宗交易?

反恐金鹰


减持不等于抛售,但对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来说在实质意义上没什么区别。减持是减少自己所持有的公司股份,而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一般持股数量比较大,即使少量减持在数量上也大得惊人,在二级市场的中小投资者眼中大股东减持就相当于是“疯狂”抛售套现。



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大手笔减持对二级市场的杀伤力极大,属于重大利空,消息公布后二级市场一般会以股价暴跌作为对股东减持的回应。减持,首先会让投资者认为公司股东也在逃命公司可能有什么问题。其次是二级市场承压。其三股东减持会引起市场连锁反应。

股东减持可以有多种方式,第一是集合竞价坚持,第二是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当然还有一些不能摆在台面的变相减持手段,就如:协议转让,大量质押。

大股东用集合竞价方式减持可以高卖低不卖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缺点是如果减持数量庞大耗时会很长,同时也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来关注股价的东西,因此集合竞价方式比较适合少量的减持。为了达到大量一次性快速抛售变现就只能通过大宗交易来达成,大宗交易是在盘后通过交易所撮合买卖双方达成一致成交。走大宗交易的优点是快,缺点是一般会比市场低很多的价格卖出也叫折价,折价多少要看公司质量和接盘者对上市公司价格的认可程度,可高也可低。


前面两种坚持方式,后面还有一种混合减持方式,所谓混合减持方式就是集合竞价和大宗交易同时进行。一部分通过二级卖出,一部分则通过走大宗交易卖出。这种两线并行的手法是综合了集合竞价和大宗交易各自的优缺点来个折中,既不完全折价又可以争取到部分的利益最大化,也大大缩短完全靠集合竞价减持的时间消耗。


雪狐财经


减持是指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出售自己的股票,卖一百股是减持,卖一万股也是减持。在我们A股市场上,减持的理由很奇葩,有因为再投资需要资金的;有因为不再担任公司职务,去别的公司高就的;甚至还有手中没钱,需要改善生活而卖股票的。

一般来说,如果只卖出少量股票不称为抛售,凡称势售的都是大量卖出股票。打个比方说,某只股票共有1亿的盘子,其中的一个大股东只占1%的股份,哪么他手里的股票数量也有100万。如果将这100万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短期内全部卖出,对股价的影响非常大。

而且大股东拥有的股票都是原始股,或者公司以极低的价格奖励的股票,成本非常低。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卖出的时候,价格再低也不心疼。

在A股市场,股票上市后,大部分都会经历一轮热炒,致使股价远远高于原始股价格,甚至远远高于发行价,所以大股东的股票成本价格非常低,一旦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卖出,他们不会在意股价的高低。如果在短期内全部卖出,往往导致股价快速下跌。所以现在市场上有看法,现在不仅散户容易被割韭菜,一些主力机构也容易被大股东割韭菜。

为了减少大股东在二级市场卖出股票对股价的影响,监管部门设立了大宗交易平台,要求大股东在减持自已股票的时候,到大宗交易平台上交易。市场上有个规律,大股东在大宗交易平台上卖出股票的时候,往往以比二级市场低的价格出售。其实,对股价的影响一点也没减少。

本来监管层是好意,效果并不好。大股东减持对股价的危害已经被投资者熟知,投资者在发现大股东卖出股票的时候,也会跟随做空,导致股价下跌。为什么会这样?

大股东卖出手中的股票,对个股来说绝对是一个最大的利空。打个比方说,家中有只能下金蛋的老母鸡,每天都能给家里带来收益。当家中遇到经济困难的时候,我们宁肯出去借点钱应急,也不会把这只老母鸡卖掉。只有这只老母鸡不能给家里带来收益的时候,才会卖掉。因为,不卖的话,还要天天喂粮食,反而造成亏损。

因此,现在市场上已经形成共识,凡有大股东减持的股票,一定远离。既然市场上对这件事有共识了,按理说上市公司应该对大股东卖出股票这件事很谨慎才对。为了公司声誉和股价稳定,尽量不让大股东卖出股票。但因为公司经营和经济发展大环境影响,仍然有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说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前景悲观到了极致,才会卖出股票。

未来市场发展的趋势是,这些有大股东减持的公司,逐渐没有资金关注了,变成了仙股。而买入仙股的投资者,赚钱越来越难。

以上是小不点的感悟,希望能对朋友们有帮助,喜欢的请点赞支持,谢谢!


小不点333


减持与抛售在资本定义上有着一定的区别。我们单从定义给出的解释可以看出,减持通常是指股东对手中股权进行主动性的出售,通常发生在获利了结的过程中。同时,减持一般在日常交易中多数指企业大股东的行为。一般不用于中小股东的描述。

与减持不同的是,抛售一般是指股东在出现风险因素或者为有效降低亏损比例进行的一种类似被动似的行为。资本市场中,我们可以看到多数情况下,抛售是不不计成本因素的。换句话说,股东在市场出现风险时,便会大量的抛售出自己手中的股票。

不过,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二者已经渐渐的模糊了定义中的界限。同时,目前的市场中,充斥着大量的虚伪行为。比如,有时公告减持,实际上却存在不计成本抛售的可能。当然,有时看似是在抛售,实际上大股东已经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其行为是获利减持。所以,我们在投资过程中,不应仅仅拘泥于某种行为定义的逻辑,还是应该注重市场本身存在的风险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