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漢字:佛儒道三家的精髓,就在一個同音同調的漢字裡

中國傳統文化三大支柱的形成過程,就是中國文化兼容幷蓄、融合發展的過程。正是因為中國文化的包容性,才使得中國古代文明一脈相承延續至今。所謂文明,簡單地說就是一個族群的共有物質和精神財富。再簡單一些說,就是人們的生活方式有類似性,精神信仰方面有認同感。

神奇的漢字:佛儒道三家的精髓,就在一個同音同調的漢字裡

中國文化的包容性

人們在說到佛、儒、道的時候,往往會想到他們的不同處,而忽略了他們的相通處,那就是立足中國傳統文化認知上的同根同源,唇齒相依。一個主要的誤解在於,不知道中國佛學、佛教是中國化了的中國佛學、中國佛教。

關於“中國化”這一點,不是本文要闡述的重點,但為了方便讀者朋友理解,順便說一下。佛教初來中國,面對著兩個方面的強大的對手,一個是皇權化儒學,一個是擁有牢固民間基礎的道家思想,為了發展,必須按照儒、道兩家學說進行教理教義方面的改造,甚至不惜降尊紆貴,以承認老子為釋迦牟尼的弟子的代價,引進老子理論,以老解佛。當然在長期的交叉磨合過程中,最終形成三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動融合局面。

神奇的漢字:佛儒道三家的精髓,就在一個同音同調的漢字裡

今天要說的重點是:不管佛學也好、道學也好,儒學也好,其核心只用一個相同的漢語拼音中的三個字,就能概括。這個漢語拼音就是“jing”,而且是同音同調的“jing”。

這個“jing”到底有多神奇?同聲同調的“jing”有多少?

競、竟、淨、徑、敬、痙、竸、鏡、靖、靜…….你可以百度一下,估計不下50個第四聲的“jing”。那麼,哪三個字可以代表中國的“三教”呢?

這三個字就是:敬、淨、靜。儒家是“敬”,佛家是“淨”,道家是“靜”。而且還有一個共同的“鏡”字。

三個字代表三教精髓

孔子問禮於老子,這個“禮”是什麼?甲骨文的造字方式很明確:神示旁代表神靈,“曲”是從原始的敬獻玉器的形狀轉化而來,曲是酒麴、酒母,即以“美酒”取代美玉,是祭品。下邊的“豆”是盛器,即盛放祭品的禮器。因此,“禮”的意思就是用美玉、美酒敬拜祖先和神靈。

神奇的漢字:佛儒道三家的精髓,就在一個同音同調的漢字裡

儒家的“禮”是從敬拜天地祖先神靈,推及到人倫秩序管理的,“敬而無妄”“敬貫動靜”便成為儒家實行“禮”的基本要求。能做到敬,則於“禮”不遠也。

佛教講淨而無染,就是淨土、淨身、淨六根,舍此,無以修佛。

道家修行重在“致虛極,守靜篤”,核心在心的寧靜,心如潭水靜。

但是,三家在修行上都重視同一個字,那就是“鏡”。儒家講“吾日三省吾身”,這是儒家為學為人的基本功。這個反省就是對照儒家學說的基本要求,也就是那面鏡子,時時反省;道家強調“至人之用心若鏡”,意在修道者空明透徹無私慾雜念;佛家講人心透徹無染,似明鏡一般:“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神奇的漢字:佛儒道三家的精髓,就在一個同音同調的漢字裡

儒家的敬

敬,恭敬;端肅。恭在外表,敬存內心,敬的本意在於表達對天地祖先神祗的敬畏之心,後延伸到對人的尊重和待人接物的莊謹、當心,意思是自重且敬重別人,是儒家為人處世的基本道德規範。

《禮記·曲禮上》說:“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心中時刻都要有個“敬”字,外表要端莊,就像若有所思樣子,態度誠懇和藹,句句在理。社會才能安定。若是對人對物不能以敬待之,自欺欺人,爾虞我詐,道德秩序混亂,就會人人自危,天下大亂。

《論語》要求“執事敬”,就是做事的時候,要把握中庸,心懷虔敬,小心翼翼,不可懈怠,即便是做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也要認真對待,敬以表誠,心誠則靈。

《孔子家語》記載了孔子答問魯哀公的對話,說明了孔子仁政思想的核心:“愛與敬,其政之本與。”為政者的根本就在於愛與敬。還說:“立愛自親始”“立敬自長始”,孝悌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它關係著愛與敬。

儒家講“仁愛”,仁愛,由親親而尊尊,愛自親親始,唯如此,才能“不獨親其親”,才能“泛愛眾”, 才能建設和諧大同社會;敬自尊長始:“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沒有敬畏之心,則無以為君子。

神奇的漢字:佛儒道三家的精髓,就在一個同音同調的漢字裡

儒家的治世目標,是建立大同世界,禮儀教化是其實現目標的根本手段。禮儀教化就是要讓百姓敬禮、懂禮、守禮,敬禮是禮儀教化的核心,是"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的關鍵環節。因此,無“敬”不成禮,因“敬”而禮成。

道家的靜

相對於儒家的古道熱腸,道家顯得十分冷靜客觀。在老子的世界裡,一切都是寂兮廖兮的,萬物的生滅變化無不在寂然中悄然進行,因此他得出的結論是:“清靜為天下正”。要掌握萬物的生髮變化規律,必須從靜中求,在靜字上下功夫。

在道家觀念裡:靜生百慧。人類的智慧直至快樂與幸福,無不從清淨的內心流淌出來。煩躁的心恰似汙濁的水,一片混沌。

神奇的漢字:佛儒道三家的精髓,就在一個同音同調的漢字裡

老子根據萬物生長變化循環往復的自然現象,揭示虛靜是萬物的生命本根,是萬物生命的自然本性。"致虛極,守靜篤",就是要達到虛空至極,守住靜的狀態保持篤定,不留一絲雜念汙染,空明湛然,去掉主觀意識,達到空和虛的狀態,不受負面因素的干擾,才能接受足夠多的信息,以分析判斷事物發展的規律,才有可能求道得道。

老子認為,萬物皆因動而生髮,由靜而歸根,最終歸於其本。萬物作息,秋收冬藏,落葉歸根。天有天根,物有物根,人有人本,這個根,這個本,即是大道。根在哪裡?道在何處?盡在將開未開、將動未動的靜態之中。天地萬物孕化之前,無跡無象,無從把握。化育而後,則萬物蓬勃,卻不見其根在何處。追根求源,只有將萬物將生未生時的虛清狀態下,才能找到得到。

所以老子告誡人們,修行得道的唯一途徑就是虛極靜篤,收心歸靜,專心於虛,養氣於靜,明察陰陽消長,運化大道真炁。唯如此,才可物我一體,物我暢達,化萬物正氣為一體,與天地精神獨往來。

《中華道藏》收編各宗各派各門的修真求道的方法、境界、層次等共計有八千卷之多 。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無非六字箴言:"致虛極,守靜篤"。太上在此示人以養生求道之妙法,唯有收斂浮華,歸於虛靜。

神奇的漢字:佛儒道三家的精髓,就在一個同音同調的漢字裡

佛家的淨

南懷瑾大師將三教之別,歸納為儒糧道藥佛百雜,很是恰當。幾千年來,中國人是吃著儒家的食量長大的,靠著道家的精神良藥強體治亂的,佛家的日用百雜店,有事沒事都可以逛逛,興許能滿足人們的日常所需,幫助人們擺脫煩惱,求得慰藉。

在佛家看來,人生來就是不潔淨的,出生前的父精母血,不淨;出生後的芸芸眾生,不淨;生命的貪慾雜念,不淨;總之,人的生生死死皆為不淨。不淨,故生煩惱。去不淨,才能擺脫煩惱的糾纏。

淨,即是看破緣法,因為一切都是虛幻的,不實在的,都是緣法的彙集所致,緣聚則生,緣散則滅,所以看到的萬物,並非真有實在。所以六祖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切有為法皆空,不要妄想執著,才能明心見性,自證菩提。

神奇的漢字:佛儒道三家的精髓,就在一個同音同調的漢字裡

所以,佛家主張熄滅內心妄念,不糾纏,不妄想,執念與妄念都是汙穢,欲得清淨,須除妄念,去無染,不糾纏,從而自性清淨。

淨,即是無煩惱。六祖慧能說:“僧者淨也”,“僧”即是六根清淨,不染塵埃。所謂“皈依”就是清淨自心,自性覺,猛回頭,有依靠。自性覺即佛性。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超越世間法,永離妄想心,丟掉分別心,真心修佛性。

所謂“真心離念”,念即妄想、妄想;真心無妄念,則為清淨心、平等心。以清淨心生活,則生活清淨;以清淨心處世,則世界清淨;心有有佛,則萬物是佛;心中有汙,則萬物皆汙。若有清淨心,則無一不清淨。心淨,身則淨,身心清淨,則國清土淨,天下太平。

神奇的漢字:佛儒道三家的精髓,就在一個同音同調的漢字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