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名关古城融为一体,河北省承德喜峰口旅游度假区

喜峰口旅游度假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境内,据历史记载,喜峰口古称古兰径,宋、辽、金时称松亭关,是明代长城中的名关之一,潘家口水库的兴建将古塞化为一泓碧波。总面积8平方公里的度假区内,清山绿水,名关古城融为一体,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

青山绿水,名关古城融为一体,河北省承德喜峰口旅游度假区

喜峰口旅游度假区拟分为五个景区:喜峰湖景区、古长城景区、丹梯峡景区、大佛山景区及大坝景区。它将建成融山、水、城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以满足游客度假、观光、旅游、疗养等不同层次的需求。景区整体形象酷似一条巨龙静卧山间,又有"蟠龙湖"的别名。 景区总面积182平方公里,而水库满库容水面面积就有45平方公里,乘快艇游览景区全程长达四小时。游客可以乘游船一边欣赏湖光山色,一边领略长城风貌,库区连绵不断的群山秀色中掩映着长城众多的烽火台供游客远观。逶迤的水路将众多景点穿成了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拟人拟物的山体使整个水上旅游线路充满了诗情画意,而两岸山间坡地的17个自然村落更使自然景色中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不同的坡地种植着不同的经济作物、植物,春季可看花,秋季可采摘,同时可以对果树和山地进行认购,自己做农场主。更可安营扎寨、露宿于岸边坡地,别有一番情趣。

青山绿水,名关古城融为一体,河北省承德喜峰口旅游度假区

喜峰口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古称卢龙塞,路通南北。汉代曾在此设松亭关,历史悠久。东汉末曹操与辽西乌桓作战,东晋时前燕慕容儁进兵中原,都经由此塞。后易名喜逢口。相传昔有人久戍不归,其父四处寻问,千里来会,父子相逢于山下,相抱大笑,喜极而死,葬于此处,因有此称。约至明永乐后,讹称为喜峰回。明景泰三年(1452)筑城置关,称喜峰口关。今通称喜峰口。

青山绿水,名关古城融为一体,河北省承德喜峰口旅游度假区

古长城;位于潘家口水库库区内,因历史久远但从未进行人工修复保存完好而闻名。喜峰口在河北迁西县境内西北50多公里处,是万里长城上的一座雄关险镇。喜峰口长城主体已淹没水下,水下部分墙体隐约可见,是万里长城独有的一处景观。

为明清时期长城重要关口之一,也是当时蒙古乌梁海部的重要贡路,现仍是唐山地区通往承德、宽城等县的交通要冲。明永乐年间改今名,景泰三年(1452年)七月建关,均筑城墙与万里长城相接,营垒相望,烽墩相连,形势雄壮。关口有明嘉靖年间所建来远楼,今与城楼俱倾圮,仅存遗址。

青山绿水,名关古城融为一体,河北省承德喜峰口旅游度假区

喜峰口在宋、辽时称松亭关。明永乐年间重建关门并改称喜峰口。城关楼高4丈,楼门两边构筑城墙并与万里长城相连。喜峰口自古就是交通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有"三更抚枕急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的诗句,可见其军事地位之重要。1933年侵华日军妄图从喜峰口入关,抗日将领宋哲元率部迎敌。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大军挺进华北解放平津,也由此进关。

喜峰口依山傍水位置险要,易守难攻,是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近代最著名的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喜峰口战役。

潘家口水库是开发滦河水利,引滦入津、入唐的骨干工程,于1983年竣工,水库大坝位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葛州坝和丹江口水库大坝。水库大坝高107.5 米,顶长1040米,总库容29.3亿立方米,库区水面由北向上延伸30公里。泛舟水上,两侧奇峰怪石,绿水青山,兼具北方雄奇及江南秀美,令人目不暇接。古老的长城在山峦之间时隐时现,孤寂的敌楼、烽火台耸立于群峰之巅,令人浮想联翩。可进行水上娱乐、水上垂钓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