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历史」昂昂溪区历史沿革(一)

昂昂溪区是齐齐哈尔市的南大门,距中心城区18公里,是齐齐哈尔市的卫星城区。昂昂溪是蒙古语“狩猎场”之意。境内居住着汉、满、回、朝鲜、蒙古、达斡尔等16个民族,人口10万。全区幅员面积753平方公里,是齐齐哈尔市所辖7区中面积第二大区;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素有“鱼肥水美乳飘香,历史文化四海扬”之美誉。


古文化渊远流长。昂昂溪拥有7500年的历史,1930年秋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次子、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及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梁思永先生,在得知中东铁路俄籍雇员路卡什金在昂昂溪附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后,于当年9月19日从北平出发,与助手一起前往调查发掘昂昂溪遗址。梁思永一行是考古学者首次进入黑龙江地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性地把地层学应用于昂昂溪遗址发掘工作中,为中国田野考古工作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之后,梁思永先生经细致研究,于1932年发表了5万字的大型考古发掘报告《昂昂溪史前遗址》,从而揭开了嫩江流域史前文化研究的序幕,引起中外考古学家、史学家的广泛关注,并把以梁思永先生在昂昂溪发掘的墓葬为代表的文化称为“昂昂溪文化”,确定了昂昂溪文化在我国乃至世界古代史研究上的重要地位。昂昂溪遗址现已成为中国北方草原渔猎文化、细石器文化的突出代表,1988年国务院公布昂昂溪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赞誉为“北方的半坡氏族村落”,昂昂溪文化被写入《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异国文化风情浓郁。近代以来,沙皇俄国一直把吞并中国东北地区作为既定国策,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即酝酿建设一条穿过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把远东重镇海参崴与其国境内的西伯利亚铁路东段连接在一起。1896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允许俄国修筑东清铁路。1903年7月14日,东清铁路全线通车,并开始正式营业,1920年改称中东铁路。昂昂溪站和哈尔滨站是中东铁路上同时期建设的,当时都是一个村子,后来哈尔滨因地处中段,人口集聚,逐渐发展起来。昂昂溪站1902年建成时,称为齐齐哈尔站,定为二等站,1924年齐齐哈尔铁路通车后才改称昂昂溪站。就是因为中东铁路的修建,才积累了昂昂溪区浓郁的异域文化,当时俄国人在昂昂溪道北罗西亚大街建设了大量珍贵的俄式建筑群落,主要有火车站、俱乐部、教堂、跑马场、医院以及108栋俄式民居,分布在罗西亚大街两侧错落有致、风格独特,居住在此的俄国人多达4000人,现在还有后裔50多人,这些都见证了昂昂溪近代史的沧桑和与西方文明的交融。

齐齐哈尔市新闻传媒中心编辑综合整理自昂昂溪区人民政府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