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几位差点自成一派的京剧演员,但都没能成为张君秋

京剧流派是某一位演员的艺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所能形成独属于自己的艺术特点后,创立自己的新流派。我们所熟悉的各个流派都是这样形成的,这也标志着京剧的进步与传承发展。

比如,余叔岩原是谭派徒,但自身到达一定程度后,创立了自己的余派。而余叔岩的弟子杨宝森在之后又创立了杨派。所以,京剧流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推陈出新的。

在京剧领域,对开宗立派都有一套自己的考量标准的,一般包含着以下几点:是否有自己的艺术特点;是否有自己对京剧的影响力;是否有自己的创作代表剧目;是否有传人及流派学艺者。当然,这也不是十分严格的规定,只是大家约定俗成的标准。

现在京剧界所传习的各个流派,几乎都是在建国前创立的,在建国之后,只有一个受到公认的流派,那就是张派。也有将赵派称作为新流派的,不过在业内是不受到承认的,我们不在这里多讨论。

那除了张君秋外,其实当年也有几为演员差点自成一派,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作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关正明

建国后几位差点自成一派的京剧演员,但都没能成为张君秋

1940年进入上海戏剧学校正字班学戏,天赋极好,校内就可是崭露头角。毕业后,随前辈艺人李文骙学戏,主攻谭派及余派代表剧目,并受马派、杨派唱腔的熏陶,较为熟练地掌握老生行的各种技巧。

1947 年起搭班演戏,曾先后与李玉茹、杜近芳、赵燕侠、李慧芳、李蔷华等合作,至各地巡演。1950年与戏校校友组织了红旗青年京剧团,任主演。1954年加入武汉市京剧团,同年拜马连良为师。并任三团团长。与高盛麟、高百岁、郭玉昆、李蔷华等长期合作。

关正明有一江湖诨号叫“关老邪”,他的戏具有极强的个人特点,有别于各个流派。而本是师从百家且能驾驭多流派的戏,这也是关正明艺术水平的证明。

杜近芳

建国后几位差点自成一派的京剧演员,但都没能成为张君秋

幼年随京剧名家律佩芳学习青衣,10岁起即登台演唱,曾受陈世鼎、刘玉芳等艺人指教。1945年拜“通天教主”王瑶卿为师,1949年拜梅兰芳为师。

其艺术风格兼融梅(兰芳)、王(瑶卿)而有自己的创造,既有婀娜娇艳之美,又具刚劲坚实之力。杜近芳的扮相俊美,台风华贵耀人;她的嗓音宽厚、嘹亮,音色优美,唱腔舒展大方;她的演唱音色甜美、圆润清纯、吐字清晰、以声传情,她善于控制气息、音量和节奏并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技巧。

杜近芳被称作是“东方皇后”,在国内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杜近芳首创京剧旦角的科学女性发声方法,并将人物心境与京剧传统的象征性动作有机结合,为京剧的程式动作赋予新的生命。

关肃霜

建国后几位差点自成一派的京剧演员,但都没能成为张君秋

自幼受到艺术熏陶,8岁开始练功,三十年代末,她曾向雪艳香学艺,15岁时,她正式拜京剧名旦戴绮霞为师,不但学习花旦戏,还学习老生戏、花脸戏、小生戏、武生戏和老旦戏,并注意向话剧、楚剧、汉剧和杂技演员学习表演。她随师边学边演,经过勤学苦练,强记博采。

她的武打表演,在当时上海剧坛引起轰动。她以俊俏英武的扮相、甜美圆润的唱腔、文武兼备的艺技崭露头角,蜚声艺苑。文、武、生、旦,无一不演,每演必技压群雄。不论唱、念、做、打、舞俱可称奇绝。

关肃霜被称作“梨园怪杰”,她戏路宽广,技艺方面,她长于武旦和刀马旦,反串小生、净角也别具一格。尤其是在刀马旦上,被看作是泰山北斗的人物。

童芷苓

建国后几位差点自成一派的京剧演员,但都没能成为张君秋

受家庭熏陶,11岁即能演出《女起解》。后拜近云馆主及张曼君等为师,在天津与白家麟、高盛麟、李盛斌等合作演出。1939年拜荀慧生为师,并向王瑶卿问艺。1940年自组苓社,偕李盛藻去上海演出。并与林树森、唐韵笙、高百岁等合作很久。后又拜梅兰芳为师。

童芷苓与二哥童寿苓、弟弟童祥苓、妹妹五童葆苓一起使“童家班”扬名京剧界。她戏路极宽,不拘成规,表演细腻,善于刻画人物。戏迷们评价她具有梅神、荀韵、程腔、尚骨。将四大流派的特点化自身所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