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首家乡村诗社又成乡村图书室,文学之光引领乡村文化振兴典范

11月16日,初冬略带寒意的空气忽然升温,昆明嵩明县兴隆村涌来一群兴致勃勃的陌生人。上午九点正,一场独特的文学活动在农民诗人刘福祥简陋的小院里拉了序幕。

云南省作家协会原主席黄尧,副主席、协秘书长胡性能,昆明地区的50余位作家诗人和澄江县“抚仙湖农民读书会”的朋友们都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云南首家乡村诗社又成乡村图书室,文学之光引领乡村文化振兴典范

云南第一家、全国不多见的农村诗社

事情要追溯到6年前。

2013年,昆明市作家协会获知,嵩明县兴隆村有几个文学爱好者常于荷花开放的时节,相聚诗歌爱好者刘福祥(笔名胖子)家,举办“荷花诗会”。于是,产生一个创意:要在农民刘福祥家挂牌成立诗社,并创办一家乡村文学图书室。

不久,昆明作协主席张庆国率30余位昆明诗人和作家来到嵩明县兴隆村,在农民诗人胖子家的土墙上,挂上了落款为昆明作家协会的“兴隆村诗社”小铜牌。这是云南第一家、全国也不多见的农村诗社。

那天的挂牌活动中,30位昆明诗人和作家每人捐出2册个人收藏的文学图书,时任《滇池》文学杂志主编的张庆国捐赠了数百册全国各省公开出版的文学杂志。众人合力,在胖子家创办了一个小小的乡村文学图书室。

云南首家乡村诗社又成乡村图书室,文学之光引领乡村文化振兴典范

云南省作协黄尧主席、胡性能秘书长揭牌

张庆国主席现场发言说:我们在这里点燃的文学之灯,一定会照亮几个人的心灵,这些人又会感染更多人,这就是文明传播的方式之一。

已惠及乡村文学青年数万人次

此后,每年秋天,昆明作协和《滇池》文学杂志,都会带着一批昆明作家和诗人并邀请嵩明县的文学爱好者,汇聚于刘福祥家,举办诗歌活动。

云南首家乡村诗社又成乡村图书室,文学之光引领乡村文化振兴典范

黄尧老先生致辞

时隔六年,点燃在刘福祥家的文学之灯越来越亮。嵩明县图书馆捐赠过书架;县文联协助,在胖子家做过多次文学活动;胖子四处募集,收藏的数万册图书和杂志已堆满家中一楼三间房的书架和一二楼的楼道边;书架上方摆着8个镜框,装有历次文学活动中收集的作家墨宝。

远至北京的图书机构都来这个小院挂牌赠书,门口有昆明作家协会最早挂上的“兴隆村诗社”铜牌。另有北京商务印书馆、农家书屋、儿童图书捐赠点等机构挂上的十个小铜牌,浓郁书香飘摇,弥漫在菜地和稻田的上空,沁人心脾。

云南首家乡村诗社又成乡村图书室,文学之光引领乡村文化振兴典范

胡性能致辞

农民诗人胖子说,六年来,闻讯来他家读书和举办文学活动的各地文学爱好者,包括农村文学青年,已有几万人次。

“胖子乡村文学图书室”挂牌

2019年初冬,云南省作家协会与昆明作协合办,再次来到农民诗人胖子家,举办了“胖子乡村文学图书室”匾牌的赠牌和揭牌仪式。于是,便有了11月16日周六上午出现的隆重热闹场面。

云南首家乡村诗社又成乡村图书室,文学之光引领乡村文化振兴典范

张庆国致辞

赠牌和揭牌活动丰富有趣,昆明美女诗人王敏主持,黄尧主席和胡性能秘书长登台揭牌并深情致辞。匾牌上的书法题字,就是黄尧主席亲自题写的。

多位诗人朗诵了自己的作品。另有农村乡土艺术表演,几位嵩明农民花灯艺人,现场表演了最原本的农村花灯,其原旨原味的乡土气息,给诗人们带来了欢乐,引起了作家们关于乡土艺术创作的有益思考。

活动中,还有别开生面的乡村少儿诗歌朗诵比赛,13名嵩明县的乡村孩子,站在小屋台阶上,绘声绘色地朗诵诗歌,台下评委现场打分,《滇池》文学杂志的负责人李小松以评委组长的身份,宣布5名孩子获奖。

云南首家乡村诗社又成乡村图书室,文学之光引领乡村文化振兴典范

李小松担任主持

下午,作家和诗人们座谈,讨论了乡土题材文学创作,大家发言踊跃,纷纷表示要写出最真实、最有艺术创造力和最有思想启示意义的乡土文学作品。

当下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实例

云南首家乡村诗社又成乡村图书室,文学之光引领乡村文化振兴典范

农民诗人胖子朗诵

六年来,农民诗人胖子在各界关爱之下的不断成长,成为了我国当下乡村文化振兴的一个生动实例。昆明市文联党组书记陆毅敏等诸多领导,曾专门前往走访调研,给予关心和支持。

作为最主要的“幕后推手”,昆明作协张庆国主席尤为感慨。他说,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学的诚挚之心,会感动乡村的土地,这家乡村诗社和乡村文学图书室一定会美名传播,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受益,助推乡村的文化建设发展。

云南首家乡村诗社又成乡村图书室,文学之光引领乡村文化振兴典范

参会的全体诗人作家和嘉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