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給應屆生的工資都很低?為什麼還有人擠破頭呢?

與很多朋友聊天時,我問:為什麼大家都喜歡選擇國企?

他的回答是:穩定。

我接著問:每天做重複的工作,不累嗎?

“累,但工作不都這樣。”

“你一輩子就只想幹這一件事嗎?”

“至少這是一條明確的路,看得見未來”,朋友耐心回答著我。

正如他所言,這確實是一條能夠提前見到60歲的路。

也許他的想法,放在當下,有很多槓精辨駁,說什麼年輕人就該拿安逸來奮鬥;別過著25歲死去,75歲下葬的生活。

好像對於應屆生而言,“穩定”就不應該出現在他們身上,他們就應該是奮鬥、熱血的一代。

像鹿晗一首歌詞那樣:“誰說偉大一定被歌頌,乘風破浪後不一定會成功”;

偉大並不一定要成為偉人,實現人生價值,不一定要拋頭顱灑熱血,穩定發展也是一種途徑。

國企給應屆生的工資都很低?為什麼還有人擠破頭呢?

所以對於喜歡穩定,有點時間做自己喜歡副業又怕搞砸的人,正合適國企這種壓力相對低的工作。(你以為進入國企不用實力?)

“穩定”,好像已成為國企的代言詞,那究竟國企穩定在哪?接下來,小編談談自己對國企“穩定”的理解。

工資低不等於收入低

我有個朋友,是今年的應屆生,他和大多數同學一樣,絞盡腦汁地想進國企,但畢竟幸運的是,他擠進去了南網。可被南網錄取前,他還收到了份私企的offer,月薪6K。我很納悶,為什麼要放棄6K的工作,去國企呢?記得當時他說南網給的薪資比較低,實習週期也長。我問他:現在都在傳言國企給應屆生的工資很低的,為什麼還要去國企呢?他回答:從紙面上的價格看,國企的確實相對低,比外企和民企低的多,會讓很多盯著工資的應屆生產生一種錯覺,國企待遇比其他企業差。但事實上呢?工資低不等於收入低。我通過一些在南網工作的朋友瞭解到,在企業裡,薪資是分為三大塊:工資、福利、獎金。市面上絕大部分的企業,工資明面上確實比國企高,但把福利和獎金算進去,完全不夠國企比。(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除外)如果把月薪換成時薪,國企的工資也秒殺絕大部分民企。大部分國企朝九晚五雙休雷打不動,節假日更是少不了你,字典裡也壓根沒有加班倆字,但是在民企,又是另一種現象了。這一點,大家應該都懂。除了從不加班外,穩定也是國企吸引人的因素。

朋友圈有個段子:

因加班住院,領導前來看望,對著我說:感謝你這一年來廢寢忘食的加班,讓我開上了法拉利,年輕人就該多歷練歷練,我特意帶了兩斤的蘋果來慰勞你。

雖然是個段子,但也是個殘酷的現實。在華為,35歲的員工清退;在京東、海底撈、順豐,裡面苦逼的員工多了去,只是他們公關做的好,我們看到的全是他們富麗堂皇的一面,但是你只要深挖一點點,你就會看到。甚至你都聽過,為工作生病,住院一段時間,回來上班後,被架空;女生懷孕了,直接被公司全退等消息。 在國企,這些你都不用擔心,該年假年假,該工傷工傷,節假日不管有沒有加班,加班費都有,只要不犯什麼打錯,你的飯碗都不用擔心丟掉。

國企給應屆生的工資都很低?為什麼還有人擠破頭呢?

國企不是讓你享福的地方

大家都喜愛國企的穩定,但有人顧慮,在國企學不到東西,工作幾年就廢了,出來都不知道幹嘛了。如果你身邊有跟你說這種話的人,請遠離他,首先他本身就是一個鼠目寸光的人,其次是個不思上進的職場人。國企就是這樣,如果你貪圖享福,幾年後,你會發現你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會”,不僅體現在工作清閒,在這方面甚是明顯,任何機器壞了,只換不修,你想,一個工程師,只換不修10年,就廢了。這情況在私企就很多,有些私企只重點培養幾個核心骨幹,由他們壟斷技術,其他的都是學徒工。國企相對好一點,表哥通過不斷的去請教別人,私底下學習相關技術,後來都有許多私企的人來挖他。由於在國企,時間充足,可以通過副業賺了些錢,這種事在企業裡,大家都心知肚明,只不過沒擺上檯面說明而已。在私企,別說副業了,你連正業都不夠時間完成。

好國企都注重人才

經常有人會發出疑問:什麼單位好不好的?你去應聘一個崗位時,先做一個假設,自己在這個崗位幹10年,領導還能不能在大街上隨便拉一個人來代替你,如果能,那你的工作正使你個人價值逐漸地貶值,反之亦然。一個40歲的醫生,同等條件下,肯定比30歲的醫生值錢;相反,一個40歲的服務於肯定沒20歲的值錢。

為什麼呢?自己想想。

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裡的小丑為什麼每次都能把蝙蝠俠耍的團團轉?因為他手裡有底牌,有讓他立於不敗之地的砝碼。

國企和私企都注重人才,但你首先得是個人才。

國企給應屆生的工資都很低?為什麼還有人擠破頭呢?

在一期的《奇葩說》,有個辯題:高薪不喜歡和底薪喜歡的工作,你選哪個?這道題也是現實生活中,人們所面臨的抉擇;不管人們是選擇詩和遠方還是選擇麵包,選擇高薪不喜歡工作的人,後來都有權利去選擇其他的工作;而選擇底薪喜歡工作的人,只能面對生活的欺壓。

好好利用業餘的時間,提升自己,讓自己強大到公司需要你,你才能追求詩和遠方,你才有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