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和张郃都是降将,为何投降时曹操给的待遇不一样?

张海ded123-


一个是走投无路,一个是弃暗投明,一个是锦上添花,一个是雪中送碳,当然不一样了。

张辽投降曹操就是走投无路和锦上添花,张郃投降曹操就是弃暗投明和雪中送碳,两人投降时的形势和情况都不相同。

张辽投降曹操是在曹操攻破了徐州的治所下邳城,擒杀了吕布、陈宫、高顺等人,收降了魏续、宋宪、侯成等人,整个徐州地区除了张辽和臧霸等原来依附于吕布势力外,全都归属了曹操。

张辽与吕布同乡,虽然张辽也归属吕布手下,但张辽在吕布手下算是一支相对独立的势力存在,张辽先后在吕布手下任北地太守和鲁相,这都是镇守一方的官吏,所以当曹操攻打徐州治所下邳城时,张辽都不在下邳。

吕布败亡后,张辽在徐州也成了一支孤军,无法持续,徐州周边的势力除了曹操,就没别人了,张辽无处可走,除了投降别无他路,曹操也算定了张辽会投降,不过张辽投降曹操还是带领军队投降的,曹操理应对张辽有所奖赏。

两汉以功封侯,就算是投降,没有功劳也封不得侯,官职任命是一回事,封侯又是一回合,张辽投降曹操后,被封为中郎将,并且封为关内侯。

中郎将官职并不高,至少比将军官职要低,关内侯也是侯爵位中最低的,而且不能继承,像之后的关羽投降曹操就被封为偏将军,但是没有封侯,原因就是关羽名声比张辽响,但是投降时没有功劳,是个人投降,没有像张辽一样带兵投降。

不过就算是这样,曹操也算是对张辽厚待了,像吕布手下的魏续、宋宪、侯成等人在投降曹操后基本上就没有了消息。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张辽的投降对曹操的局势没有任何影响,换句话说,张辽投不投降,都一样,对曹操当时在徐州的势力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张郃就不一样了,张郃投降是曹操官渡之战获得胜利的转折点和决定性因素。

官渡之战时,曹操面对强大的袁绍,始终处于下风,虽然曹操获得了一系列的局部胜利,比如袁绍的先锋将军颜良与文丑先后战死,到后来的许攸投降献计烧乌巢存粮,到最后的曹操大破淳于琼火烧乌巢袁绍粮食,但是如果张郃不投降的话,曹操在官渡仍不算取得胜利。

官渡之战袁绍投入了11万军队,就算之前一系列失败和乌巢之败,袁绍军主力仍没有重大损失,至少还有七八万人,曹操这个时候如果想要取胜也是非常困难的,曹操在官渡之战总共投入的兵力也只有三四万人。

如果袁绍能火烧乌巢后采取正确的策略稳定军心,官渡之战曹操仍然难于取胜,而正是因为袁绍内部斗争,张郃受到郭图的陷害,最终导致张郃与高览反水投降,才最终决定了袁绍在官渡前线的崩溃。

张郃和高览至少带走了袁绍的三到四万军队投降,他们原本是攻击曹操大营的军队,人数不会少,救援乌巢的军队人数反而更少,只有一万多人,所以张郃的投降不仅让袁绍实力大损, 而且导致了多米诺效应,引起袁绍军的恐慌和溃败。

而曹操对张郃的投降也是相当重视的,史书上记载曹操对张郃的投降是相当重视,一是曹操亲自迎接张郃,二是曹操还用了两个典故来形容张郃的投降,这就是:“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

曹操把张郃的投降比喻为“微子去殷,韩信归汉”,这分别是两个典故,微子是商纣王的哥哥,因为看不惯商纣王的作风,屡次劝谏商纣王而得不到回复,于是微子选择投降了周武王,并且微子还把商朝祖先的牌位全部带走了,协助周武王来攻打自已的亲弟弟商纣王,商朝灭亡后,微子被周成王封为诸侯,其封国就是秦秋战国时期的宋国。

韩信归汉的故事就比较熟悉了,韩信原本是项羽手下的执戟卫士,因为在项羽处得不到重用,因此投靠了汉王刘邦,最终帮助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

微子和韩信都是弃暗投明的故事,他们的投降对周武王和刘邦都非常重要,同样的道理,曹操把张郃的投降比喻成微子和韩信的故事,说明曹操是相当重视的,而且这个张郃在曹操所有接收降将中得到的封赏算是最高了。

张郃被封为偏将军,并且封侯为都亭侯,都亭侯是列侯中最低的一等,但是高于关内侯,列侯有亭侯、乡侯、县侯之分,县侯是二十等军功爵位中最高的等级,之下是乡侯和亭侯,亭侯有爵位有封地,并且可以世袭。

张郃的偏将军官职也高于张辽的中郎将官职,与关羽官职一样,张郃的爵位都亭侯也高于张辽的关内侯,所以从曹操的角度来说,他认为张郃投降比张辽投降重要得多。根本原因还是张郃投降带给曹操的利益比张辽投降所得利益要大得多。

张郃投降,不仅得到了张郃所属的数万军队,而且曹操还赢得了官渡之战,而张辽投降,曹操就是得到了张辽的数千军队而已,不可同日而语。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张辽归降曹操时,被任命为中郎将,关内侯,而张郃归顺时,则被任命为偏将军,都亭侯。无论是官位还是爵位,确实都是张郃比张辽高了许多,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两人投降对曹操的意义大不一样。

张辽归降曹操,是在吕布兵败被杀以后。此时吕布所占据的地盘大多已经被曹操平定,虽然张辽、臧霸等人领兵在外,不过已经大势已去,他们的实力有限,没有多少抵抗之力。张辽除了投降曹操外,选择余地不大。

对于曹操来说,张辽投降是好事,不投降就消灭,影响并不是太大。所以张辽投降以后的封赏也就不是特别丰厚了。

而张郃来归降时完全不一样,当时曹操虽然偷袭乌巢成功,官渡之战已经胜利在望,但是毕竟袁绍大军还没崩溃。张郃等人主动来降,对于曹操来说这有助于瓦解袁军,大大有利于接下来的军事行动。

而且袁绍在河北还有相当的实力,实际上曹操后来也是花了好大功夫,最后因为袁氏兄弟内讧才得以平定。因此官渡之战击败袁绍仅仅是第一步而已,张郃长期在河北军中服役,熟悉河北军情,他的归降对于以后攻击河北也有极大的好处。

所以张郃归降曹操带来的好处远大于张辽,自然这个封赏也就有很大区别了。


不沉的经远


公元199年,吕布下邳兵败被俘,张辽率领所部投降了曹操,曹老板拜其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同年,曹袁官渡之战爆发,张郃、高览等由于被袁绍所猜忌,遂临阵倒戈投降了曹魏。曹老板拜张郃为偏将军,进封都亭侯。

二人加入曹营的时间大体相同,都是公元199年左右。而张辽加入曹营之前,官拜鲁相、北地太守,张郃只不过为袁绍麾下的宁国中郎将。从官职地位来说,在加入曹魏之前,张辽的官职地位远高于张郃。

但是!加入曹营之后,二人所受待遇截然相反,张辽无论在官职或者爵位上,都低出了张郃一个档次。

同为投降曹魏,为何会两般待遇呢?

第一、投降的时机把握

张辽投降曹魏,是在吕布兵败被俘之后发生的。曹操曾定下过一条军令“围而后降者不赦”。具体内容如下:

禁曰:"诸君不知公常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豨虽旧友,禁可失节乎!"自临与豨决,陨涕而斩之。——参考,《三国志·于禁传》

张辽在曹操破吕布之后投降,难免会降低在曹老板心中的地位。

而张郃恰恰相反,张郃投降之际,是河北袁绍军一家独大,曹老板在整体实力上处于下风。张郃的投降,更像是弃暗投明的举动。

第二、二者的作用不同

张辽虽然是徐州吕布麾下将领,但他毕竟不是徐州本土,跟长期盘踞徐州一带,根深蒂固的泰山臧霸没法比。对曹操治理徐州,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张辽虽然是带兵投靠,但他的主动加入,只不过为曹营增添了一员虎将,以及兵马钱粮的小小加成。

对曹魏集团的作用非常有限。

——反观张郃!

张郃加入曹魏集团,是在官渡之战曹袁对峙期间。张郃的加入,对曹操击败袁绍作用很大。

虽然在曹操与袁绍长期对峙,疲惫不堪,军粮极度缺乏之际,是许攸的率先倒戈,改善了曹魏的颓势。

但是,乌巢的粮草被烧后,袁绍的主力大军损失不大,并没有一败涂地。袁军兵力甚至仍然优于曹操。虽然部队无粮,阵脚稍有不稳,但撤退问题不大。

直到张郃、高览等人的临阵倒戈,使得袁绍方阵脚更乱。袁绍一度无将可用,被曹军追斩,一败涂地。曹操又让张郃攻打邺城,张郃知己知彼,对击破袁绍帮助很大。



所以!无论从投降的时机,以及对曹营的作用,张郃都有绝对的优势。


爱尚文史


这正是曹操高明的驭将之术。

如何给后加入的人才以合适的待遇,一直是一个很讲究的问题。这方面,曹操的做法值得今人借鉴。

“起步待遇”的差别

张辽初投曹操帐下,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张郃初投曹操帐下,拜偏将军,封都亭侯。

就官职而言,偏将军比中郎将大;就爵位而言,张辽在加入曹操集团后好几年,才“定江夏诸郡,还屯临颍,封都亭侯。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内部公平

在给外来人才安排待遇时,“待遇平衡”是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你辛辛苦苦干了好多年,工资从5000涨到1万,还来不及高兴,老板从外面招来一个人,和你做一样的事情,一来就工资3万,请问你是什么感觉?

同样,乐进、于禁这些老兄弟辛辛苦苦打天下,张辽、张郃一来,就高太多,说不过去呀!

张郃比张辽晚来一年,期间曹操的官职并没有变化。

但是,曹军众将的职位发生了变化。

张辽加入时,乐进还是讨寇校尉、广昌亭侯;于禁还是平虏校尉、益寿亭侯;徐晃是稗将军、都亭侯。

相比之下,张辽的中郎将、关内侯已经是很有诚意的待遇了!

而张郃加入时,于禁、徐晃,都已经是偏将军了,张辽也已经升为稗将军了。

因此,张郃一来就做偏将军,与于禁、徐晃相当,是符合“待遇平衡”原则的。

外部竞争性

(1)、长期竞争性

通过给跳槽过来的人更高的待遇,可以增强曹操集团的吸引力。

因此,曹操对投降人才的态度是:一般人,原职留任;稀缺人才,升职任用。

这种态度给曹操集团带来了相当的吸引力。

赤壁之战前,众人劝说孙权投降,鲁肃一语道破:我们这些人投降,都可以继续当官,搞不好还能升职...

张辽、张郃这样的人才,自然是升级任用。

张辽在投曹之前,是骑都尉,跳过校尉,直接上中郎将,够意思了!

张郃在投曹之前,已经是宁国中郎将了,投到你这里,你老曹总不能还给人封个中郎将吧!

吕布自己官位小,自然连累张辽也官不大了。

(2)、短期竞争性。

一般来说,从直接竞争对手那里挖人,待遇要优厚一些。

张辽来投时,吕布已经扑街,张辽来投,是一个破产的公司的失业高管再就业,对他的任用,主要考虑的内部平衡和外部长期竞争性。

但张郃不同,张郃来时,尽管官渡之战的大局已定,但袁绍集团依然十分强大,曹操格外优待张郃,以求进一步瓦解袁绍军的人心。

动态平衡:依功、补功

依功:前面我们提到,张辽在立功后,才升为与张郃相当的昌亭侯。

可是,后来,张辽升为征东将军时,结果他荡寇将军名号的,正是张郃。

看来,尽管起点不同,但此后二人的发展轨迹,基本靠着战功来运行的。

补功:前面我们的描述中,乐进的进步十分缓慢,一度被徐晃、张辽、张郃后来居上。

在迅速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适当的“倒挂”几乎难以避免:后来者比老黄牛获得更多的激励。因为,这比摆资历还是有活力得多。

可是,在206年,曹操一次补功:于禁为虎威、于进为折冲、张辽为荡寇,补上了老兄弟的功。

人言曹公善于用人。可是,一直以为来我们多在他的气度、性格上找原因。

事实上,他在各种细节上的拿捏,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与君共勉。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张辽和张郃的待遇不同,我有以下几各观点:

一、曹操与张辽、袁绍本为同僚,都在何进手下任职过。而张郃却只是袁绍下属;

二、张辽非战败而降,下邳之战当时张辽任北地太守、鲁相等职,不在下邳跟曹操对战。听闻吕布战败后张辽立马率领吕布军余众归降曹操,少了曹军出军收服所应有的伤亡又直接增强曹军实力,被拜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而张郃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直接参于战场。

三、战功看法:建安十年(205年),袁谭败亡后,张辽受命安抚海滨一带,征破公孙度所置的营州刺史柳毅、与长广太守何夔合兵讨平矣平贼从钱等。曹操上表汉献帝,称张辽、于禁、乐进说:“武力强大,计谋周全,品性忠正,操守高洁,每次征战,身先士卒,勇猛顽强,无坚不摧;亲自擂动战鼓,忘了疲倦。他们单独领兵征讨,统率全军,抚慰将士,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临敌决策,没有失误。论功记职,应该给予显要荣宠。”收复东莱诸县后的张辽引军还邺城,曹操亲自出城迎接,邀请他同乘一辆车,任命他为荡寇将军。王歆:“张郃名将,辽之亚匹,而可与徐晃等比肩。张郃打过败战而张辽没有过且战功累累,张辽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逍遥津之战,更是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成为历代推崇的名将之一,“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故事(小说有张辽败迹但史书没有)。而张郃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但大多都属于副将。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也是副将。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张郃战功比较少上升慢,后期战绩大涨都在曹操逝世后才有的战功。

四、张辽公私分明、顾全大局,曹操很欣赏。当年关羽投于曹操营下,张辽与关羽为好友,曹操便派张辽问关羽去留之心,关羽表明只会跟随刘备,张辽想到如果照实说给曹操,怕曹操杀关羽。但不说,又不是事君之道,便叹息:“曹公,是如父亲般的君上;关羽,是兄弟而已。”最后选择了照实说给曹操。此举被后世认为是为臣下者懂分轻重、能识大体的表现,如南朝宋左仆射刘穆之曾说:“我蒙公(指刘裕)恩,义无隐讳,此张辽所以告关羽欲叛也。”尚书右仆射何尚之亦曾言:“臣思张辽之言,关羽虽兄弟,曹公父子,岂得不言?” 张辽曾与护军武周不和,后来受胡质劝解,便与武周和好。与李典、乐进等虽然有不和,但在面对东吴大军之际,同样能不计前嫌。而张郃在曹操在位时少有表现。

五、张辽为将时多进言,有兼任军师、参谋。南北朝时的文学作品中,庾信《哀江南赋》有“张辽临于赤壁,王濬下于巴丘。乍风惊而射火,或箭重而回舟。未辨声于黄盖,已先沈于杜侯。落帆黄鹤之浦,藏船鹦鹉之洲”之句。元代杂剧中,张辽主要有两个身份:一是吕布手下“八健将”之一,二是曹操的亲随军师,更有“百计张辽”之称。 托名关汉卿所作的杂剧《关云长千里独行》中,张辽的开场白就已道出其出身:“笔头扫出千条计,腹内包藏七字书。小官姓张名辽,字文远。幼习儒业,颇看韬略之书。先曾在吕布之下为健将,后在于曹丞相手下为参谋。”而在不少杂剧剧目,张辽与许褚分别担任曹操军中重要的文武代表,二人经常作为曹操的心腹爱将而并列。如《刘玄德醉走黄鹤楼》中有“曹操以雄兵百万,虎将千员。左有百计张辽,右有九牛许褚,独霸许,虎视中原”句,《诸葛亮博望烧屯》中则有“则仗着主公前关将张飞,那里怕他曹操下张辽许褚,更共那孙权行鲁肃周瑜”句。 《三国志平话》中,张辽仍然担任曹军军师,有“智囊先生”的称号。而张郃没有。

六、史书记载的名人评价:曹操:“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曹丕:“此亦古之召虎也。” 孙权:“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魏略》:“张辽为孙权所围,辽溃围出,复入,权众破走,由是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恐之。” 陈寿:“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杜佑:“张辽审计,立擒贼首,亦同料敌之义。” 张仲宣:“张辽运筹之方,可以归之於先轨;关羽搴旗之效,可以论之於后尘。” 《全唐文》:“张文远身先士卒,果立殊功。” 《旧五代史·列传五·李存孝传》:“(李)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骑从,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楇,挺身陷阵,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 《智证传》:“魏将张辽,唐将王彦章皆有威名。当时小儿啼不止。其母呼两人者名。而儿啼止。” 张预:“设若奋寡以击众,驱弱以敌强,又不选骁勇之士使为先锋,兵必败北也。凡战,必用精锐为前锋者,一则壮吾志,一则挫敌威也。故《尉缭子》曰:‘武士不选,则众不强。’曹公以张辽为先锋而败鲜卑,谢玄以刘牢之领精锐而拒苻坚,是也。” 王文郁:“贼众我寡,正当折其锋以安众心,然后可守,此张辽所以破合肥也。” 苏籀:“错捐金带子舆台,李典张辽安在哉。济溺我应知大略,摧锋人自得高才。” 洪迈:“张辽走孙权于合肥,郭淮拒蜀军于阳平,徐晃却关羽于樊,皆以少制众,分方面忧。” 叶适:“孙权十万攻合肥,守者七千。旁无近援,固已不自保。而辽乃募士八百,击其未合,以至尾追,几获大丑。非操之智,无以使张辽;非辽之勇,而明亦不能自任。胜负成败,盖诚以人,不在众寡。士常如此,则立于积衰甘弱之地,为预怯莫前之说,以自附于明哲者,可察矣。” 陈元靓:“天造草昧,君子经纶。笃生晋侯,为魏元臣。千载嘉会,一代伟人。风云千载,孰继后尘。” 郝经:“张辽、徐晃诸将壮猛有谋,亦关张之亚匹;然失身于操,终为勇而无义。” 朱元璋:“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彧,猛将如辽、郃,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 罗贯中:“諕杀江南众小儿,张辽名字透深闺。才闻乳母低声说,夜静更阑不敢啼。” 黄道周:”魏围昌豨,粮尽欲归。辽请少缓,当中有机。屡视以目,发矢又稀。似可挑诱,因示德威。先附大赏,豨降不违。军中忽乱,绝不惊疑。不反安坐,反者自知。有顷有定,首谋杀之。魏恐贼至,封教相遗。贼来开教,教意颇微。唯辽有识,力战破围。孙权败走,安守合肥。为将若此,方称出奇。 袁枚:“然而公始则霁云断指,继乃公孙洞胸。小白未僵,大黄犹射。又典韦临危之戟,横贯数人。冲张辽已出之围,再呼残卒。浅色黄衫,盖棺之衣早备。玄緌新箧,归元之面如生。可以谓之勇矣,可以谓之烈矣。” 毛宗岗:“张辽之守合淝,其真大将之才乎!大将之才三:既胜而能惧,是其慎也;闻变而不乱,是其定也;乘机以诱敌,是其谋也。宜其为关公之器重欤!惟大将不惧大将,亦惟大将能知大将。” 赵翼:“其以少击众,战功最著者,如合肥之战,张辽李典以步卒八百,破孙权兵十万。” 曾国藩:“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战将也。” 王歆:“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从征柳城,格斩蹋顿;并镇合肥,突权麾下。以八百破十万众,贲育不过其勇也。合肥之战,胜不侥幸,乃得‘急’、‘裂’二字。急者,料敌于先,乘敌不备,破敌未合。权以重兵来犯,以为当者披靡,城守皆深沟高垒,不敢出应,是以惰将统骄卒。逆而击之,安得不破?裂者,募敢死士,以寡凌众,以强践弱,前指渠魁,立夺三军气也。设权杖槊当道,被矢不退,小大之势在,则辽必无功矣。不体天,不察地,不知我,不料敌,是权在合肥之谓也。辽既破贼,长屯居巢,以慑吴人,是魏武之能用人也。世多名将,鲜能终始,时移势易,胜负难以逆料。而‘张辽虽病,不可当也’语,是真畏敌也。辽能全功,或端赖权之功耶?一笑。” 梅公毅:“为将之道,胆欲大而心欲细;胆大则勇,心细则智,所以能战胜攻取,即有不利,亦不至一败涂地。三国时将材,可当此者,魏之张辽,汉之赵云而已。” 韩兆琦:“不仅智勇双全,而且为人忠厚坦诚。在曹魏武将群中,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格典范。”

张辽样样都胜于张郃,所以曹操对待两位降将,永远是比较重视张辽。


水清瀮


张辽与张郃都是曹操麾下的大将,但是与其他大将不同的是,这两位也都是从其他阵营“跳槽”过来的降将。这两人中,张辽是武庙七十二将之一,成就和名气最大的也是他,但是当初投降时张郃却比张辽更受器重。这到底是为何呢?

投降之初,张辽被曹操拜为中郎将并且赐他爵位——关内侯,而张郃投降的时候曹操则拜他为偏将军,并赐爵都亭侯。关内侯的爵位不如都亭侯,中郎将也比偏将军低一个级别,所以大家才会对此议论纷纷,都说曹操区别对待。

当然,曹操做如此决定肯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不会随意就给两人任了职。

第一,与两人投降之前的职位有关

  • 在二人投降之前,张辽在吕布手下任骑都尉将鲁相,降了之后被曹操拜为中郎将,都尉与中郎将之间还隔了一个校尉,所以说张辽的职位已经是越级提拔了,另外还给封了爵位,比起以前已经高升了。


  • 而张郃投降之前在袁绍手下的军职是宁国中郎将,投降之后由中郎将升为偏将军,也算是越级提拔,同样也封了爵位,能看出曹操也是比较器重的。由此看来,两人投降之后的待遇不同,是因为两人的起点就不同。

第二,两人投降的情形不同

  • 张辽并非是战败而降,下邳之战的时候,张辽任北地太守和地方官职,并没有与曹操在下邳对战。他是听说吕布战败,所以才立马率领吕布余下的部队全部归降曹操,有些墙头草的作风,但是因为他的归降既直接增强了曹操军队的势力,也免了曹军出兵收服费的功夫和兵力,所以被越级提拔为中郎将。而张郃与他不同,张郃是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当时直接参与了战争,曹操很是欣赏他的实力,所以归降之后根据他之前的职位也越级提拔了。


第三,两人投降的影响 不同

  • 张辽的投降是在吕布败亡之后,除了投降他无路可走,所以只好带兵投降,其实张辽的投降对曹操的局势没有任何的影响,当时对于张辽也就两条路,派兵收复或者灭掉,但既然张辽带兵投降了,曹操倒也省事了。

  • 张郃就不一样了,官渡之战时,对袁绍曹操一直处于下风,虽然曹操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如果不是张郃投降,这场仗还是很难打的。在关键时刻袁绍阵营内乱,张郃受到郭图的陷害,所以才选择投降,他的投降也导致了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的溃败。所以说张郃对曹操的重要程度自然要比张辽大得多,越级提升也不为过。

在战争上,当然也是看重利益的,谁带来的利益更多,谁自然就更受重视。


小姐姐讲史


是否待遇不一样,先来看看张辽、张郃投降时曹操所封的官职:

张辽,“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张郃,“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

中郎将,主要是统领禁宫、皇室的职责,更多是护卫性质,表示的是信任程度,品秩比二千石。

偏将军,负责侧翼作战,和主将相对,品秩二千石,曹魏九品中正制后为五品官。

关羽投降曹操时,官职就是偏将军。张飞在刘备投靠曹操时官职是中郎将。马腾归顺曹操时马超得到的官职就是偏将军。黄忠在刘表时是中郎将,投降曹操时是代理裨将军。赵云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夺下长沙四郡时官职是偏将军。赤壁之战后,周瑜从中护军升任偏将军。吕蒙擒获黄祖,升任中郎将,赤壁之战和周瑜夺取荆州,升任偏将军。

因此,偏将军相对中郎将地位高,主要原因是偏将军有领兵作战权力,中郎将更多是偏重护卫,虽然偏将军和中郎将在待遇上都是二千石俸禄。

关内侯和都亭侯谁高?

汉朝爵位有20个级别,有三个层次,最高是20级的彻侯、19级的关内侯,中间是10-18的卿,底层是1-9级的五大夫。

彻侯,又称为通侯、列侯,在东汉时细分为三等:县侯、乡侯、亭侯。

因此都亭侯是20级彻侯细分,比关内侯高一级。

张郃的偏将军、都亭侯,比起张辽的中郎将、关内侯,高出一个级别。从级别上来说,曹操比较重视张郃。

比较张辽、张郃投降时的情形

张辽是吕布兵败跟随吕布投降曹操:

“太祖破吕布於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张郃投降有两种说法:

1、袁绍不听从张郃建议,导致后方粮草被曹操所烧致使官渡之战失败,反而怪张郃说话不吉利,张郃恐惧之下投靠曹操;

2、袁绍派遣张郃、高揽率兵攻打曹操军,在后方粮草被烧后,主动投降曹操,导致袁绍军拜。

简单说,就是张郃投降曹操有两种相反情形:袁绍官渡之战摆后张郃才投降曹操、张郃投降曹操导致袁绍官渡之战失败。

如果是张郃投降曹操,导致袁绍官渡之战失败,曹操因此封张郃高官也就合情合理了。

曹操封张郃更高一级官职的原因还有张辽、张郃二人原官职不同:

张辽在吕后手下时官职是鲁相,张郃在官渡之战时是中郎将。

曹操不可能在张郃投降后还担任中郎将,否则体现出重视人才呢?肯定要提升一级。

为何曹操更重视张郃但张辽功绩更高?

原因大致有:

1、张辽比张郃投降更早。袁绍官渡之战失败时,张辽已经从中郎将升任裨将军。

2、张辽有独挡一面的独断能力。最典型的就是张辽拒绝在粮草耗尽时听从曹操的撤军命令,假传曹操命令,单身入城招降昌豨。

讨伐陈兰的天柱山之战,张辽坚持进攻,因此战得以假节。

张辽七千破孙权十万军的合肥之战更是经典。

相比之下,张郃主要都是跟随曹操作战的多,难以有单独表现的机会。夏侯渊死后张郃的表现就非常好,让失去了主帅的曹魏军依然能够坚守汉中,刘备没有办法夺取汉中,保持对峙态势。

曹丕继位后,张辽官职是前将军、都亭侯,张郃官职是左将军、都乡侯,在爵位上张辽稍逊一筹,在官职上张郃稍逊一筹。

比较下蜀汉时的五虎将军: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赵云的中护军是刘备死后、刘禅继位才被封。

曹魏五子良将在曹丕称帝后官职:前将军张辽(夷陵之战后所封)、右将军乐进(曹丕继位前被封)、左将军于禁(关羽北伐樊城前被封)、左将军张郃(曹丕即位所封)、右将军徐晃、后将军文聘。

从官职升迁而言,张辽战功并不比张郃更大,因为张郃被封都乡侯一年后张辽才被封。

只是张郃的战功没有张辽记录那么详细,可能是因为后期张郃和司马懿不和,陈寿在西晋时期不敢过于赞美张郃,只能简单一笔带过。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张辽,199年,在徐州降曹。
张郃,200年,在官渡降曹。
张辽降曹时,“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三国志》
张郃降曹时,“太祖得郃甚喜,谓曰:昔子胥不早寐,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三国志》

虽然看上去,张郃受封的官职爵位比张辽要高,但是需要清楚一点,那就是张辽降曹的时候,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曹操甚至连汉朝的一州之地都没能占据。而官渡之战时,曹操已经稳定了徐州,乃至跨河夺了河内,自身的势力也强大了不少,已经有了一统北方的气象。所谓水涨船高,对于将士的封赏自然也就高了起来。

张辽和张郃投降时得到的待遇不同,实不过是随着曹操势力的变化,此一时彼一时罢了。

张辽与张郃降曹时的官爵浅析

先说张辽。

中郎将,在汉朝时,将军、中郎将、校尉是武官的主要级别。但是只有打仗的时候,领兵者才挂上将军衔,所以平日里,中郎将已经是武将所获得的最高官职了。

但是到了东汉时期,黄巾起义这么一闹,仗是没完没了地打,于是将军就如同雨后春笋般愈来愈多,在官职规定中就低于将军的中郎将的地位一下子就尴尬起来,从和平时期顶格的武将官职变成了中级军官。

关内侯,始创于老秦,为了鼓励士兵奋勇作战,设立了二十等军功爵,汉朝也延续了这个爵位制度。关内侯是第十九级,仅次于彻侯,也就是列侯。

再说张郃。

偏将军,其意思是作为将军的助手,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这个军职。偏将军虽在将军之下,但是位肯定是高于中郎将。

都亭侯,更是二十等爵中的第二十级,属于彻侯了,是彻侯中的第三等,亭侯之上是乡侯,再之上就是顶尖的县侯了。

张郃的亭侯是有食邑的,而张辽的关内侯则没有。

至于都亭侯,意思是张郃的食邑是在都城之中。当然这个食邑已经与周朝时不同,只是能够享受赋税而无实际统治权。

两相比较,张郃的封赏自然是高过了张辽。

但是不代表曹操对张辽不重视,只是那时候还是地域军阀的他,对于队伍中的新人,能拿出手的官职爵位也就这样了。

张辽所受封赏的官职爵位浅析

(并州人张辽 虽属吕布 却有自己的班底和独立性)

中郎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武将官职。西汉时期的中郎将可是负责掌管皇帝侍卫的,可谓是亲近之臣。比如曹操的儿子曹丕,帮着辅助处理政事的时候,就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

当然这是后话,那么与张辽同为中郎将的又有哪些人呢?

周瑜:建威中郎将。

诸葛亮:军师中郎将。

而且这两位担任这个官职,都是刚刚加入到孙刘阵营之中。

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三国志》先主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三国志》

由此可见,极受器重的新晋之人才能被任命为中郎将。

乐进,从曹操起兵就跟着他,“五子良将”之一,199年的时候,才被封赏为讨寇校尉(杂号校尉,不能与汉朝定制的典军校尉等相提并论)。

于禁,“五子良将”之一,刚成为曹操手下的时候,仅被认命为“军司马”。

有了对比,才知道,曹操实则很重视张辽。

重视张辽的原因,一则是年仅三十岁的张辽确实能征惯战,曹操手下信任度排名第一的夏侯惇都败在他手。

二则是,张辽并不是吕布的手下,而是汉臣。他本来是受何进之名出去募兵,结果一回洛阳,董卓把何进杀了,于是就成了董卓的手下。吕布杀了董卓之后,张辽并没有和西凉人一样叛逃而是加入了汉军,被任命为北地太守。

张辽之所以跟着吕布,是因为他们都是并州人。吕布武装集团的中坚力量就是并州人,张辽与吕布仅仅是上下级关系,有着自己的人马和独立性。曹操得张辽并重用他,就能很容易地掌握吕布先前的部下。

从封赏看曹操对张郃的重视程度

(张郃反了袁绍之后 袁军中就再无有名大将)

张郃在官渡之战最后的关键时刻领一军来投,使得袁绍阵营备受打击,一下子就做了鸟兽散,这是很大的一份功劳了,可是竟然连将军号都没给一个,偏将军,是不是曹操不重视他呢?

当然不是。偏将军也是这时候的曹操能给予新人的最好封赏了。

先看看曹操任命过的偏将军。

关羽:“曹公东征,先主(刘备)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三国志》

马超在其父马腾入朝廷为官后,所得封赏和张郃是一模一样。

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三国志》

徐晃,与张郃“五子良将”之一,197年就投靠了曹操,直到官渡之战,才被封为偏将军。

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三国志》

曹操所任命的偏将军都是世间留名的一时良将,可见曹操对张郃军事能力的认可。

而封侯上,更能看出曹操对张郃的笼络之意。当然,曹操的目的也在于日后攻略河北,能够让那些河北武将可以少做抵抗。

关羽在杀了颜良后,被封“汉寿亭侯”,曹操的拉拢之意就很明显了。

马超,因为要留着他带着马腾的部下镇守西凉,所以这个都亭侯必须得封。

但是其余人想要食邑封侯实则很难。

比如曹仁,曹操族弟,屡立战功,但是直到205年平定河北之后才成了食邑封侯。

录仁前后功,封都亭侯。《三国志》

由此可见,曹操对于张郃的能力自是十分看重。而后张郃也用自己的实力证实了曹操的眼光。

结论 虽然一步在前步步领先 但熬得久就没什么差距了

虽则看起来降曹后的初次封赏,是张郃比张辽高一些,但是战乱之世,当兵打仗立功升官是很快的。

在张郃还没有降曹之前,张辽就升官了,200年一跃成为了将军。

率军救援白马,在关羽斩颜良后,张辽又“数有战功,迁裨将军”《三国志》

202年又成为杂号将军。

从讨袁谭、袁尚於黎阳,有功,行中坚将军。

206年,张辽因功成为四平将军之下杂号将军中的顶级将军。

“从攻袁谭,谭破,别将徇海滨,破辽东贼柳毅等。还邺,太祖自出迎辽,引共载,以辽为荡寇将军。”

随即又转战荆州,终于成了有食邑的彻侯。

“复别击荆州,定江夏诸县,还屯临颍,封都亭侯。”

而这一段时间内,张郃的官爵并无变化。

297年,曹操远征乌桓,在白狼山以万余精骑大破乌桓和袁尚联军,临阵指挥者就是张辽,“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

此次远征,张郃也在其中,终于是成为了杂号将军。

“从讨柳城,与张辽俱为军锋,以功迁平狄将军。”《三国志》

之后,张辽主要对阵江东孙吴,而张郃则是对阵蜀汉。

(威震逍遥津的张辽雕像)

不过要说有交集,应该是在315年。

“孙权率十万众围合肥,辽募其敢死者八百人,登锋陷阵,大破之。” “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

就是说,张辽从杂号将军升格为了四征将军,成为可以独镇一方的军事指挥官

而在这一年,

“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汉中。近军宕渠,为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郑。拜荡寇将军。”

也就是张辽成为征东将军后,空下来的荡寇将军职给了张郃。

可见虽然前后只是差了一年,但在天下战乱不休之时,慢上一步就可能步步落后。不过三国毕竟一打几十年,前期的那些差距到了后期,大家资格都够老了,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220年曹丕代汉自立,张辽为前将军、晋阳侯。

张郃为左将军,鄚侯。二人同为大将军之下的四将军。

至于前将军与左将军哪一个大,这个问题一直颇多争议。但是,张辽却是死于张郃之前。不过张辽是病死于曹丕朝,而张郃是战死于曹叡朝。


辽风物语


吕布败亡时,张辽并不屈服曹操,在关羽对曹操的求情下,张辽才归顺曹操。张辽为吕布八健将之首,文武双全,曹操挺欣赏张辽的,赐封中郎将,关内侯。。。官渡大战中,关羽斩了颜良文丑,河北四庭柱只剩张颔高览。袁绍令张颌高览袭击曹操大营不胜,谋士郭图说二人作战不力,张颌高览怕受处罚,加之袁绍粮仓乌巢被曹操所烧,袁营一片混乱。二人领兵干脆降了曹操,曹操大喜过望,有河北两位猛将相助,战胜袁绍起了决定性作用,重赏了二人,封张颌为偏将军,都亭侯。地位比张辽降时高了三级。。。张辽张颌武艺相当,后同为五子良将,张辽才智略高于张颌。张辽逍遥津一役一战著名,发展迅速,地位高于张颌。张颌是曹睿时期的肱股之臣。


刘坤忠120


张辽和张郃虽然都是降将,但是他们两个人被招降时环境不同、意义不同所以待遇也是不同。




张辽

招降张辽时,吕布已经大败而且已经被曹操杀了。曹操听刘备、关羽的保举,细想以后才想招募这个人。
事件起因,袁绍差人传信曹操,说要攻打公孙瓒,要借兵借粮。曹操起疑怕是袁绍趁机攻打许都,郭嘉对袁绍意图详细的解释给曹操,袁绍意思是他要攻打公孙瓒,防止曹操在后方偷袭袁绍,造成公孙瓒、曹操联手攻打袁绍的危局。并且以曹操现在的实力联合公孙瓒夹击袁绍胜算和意义都不大。所以郭嘉建议曹操支持袁绍,趁此机会攻打徐州除掉吕布。郭嘉曰:“徐州吕布,实心腹大患。今绍北征公孙瓒,我当乘其远出,先取吕布,扫除东南,然后图绍,乃为上计(摘自《三国演义》。)”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荀彧一旁出策:“可先使人约刘备,待其回报,方可动兵。(摘自《三国演义》)。”曹操差人送信给刘备,约刘备一起攻打吕布。刘备同意曹操的计划,回信给曹操,结果回信被陈宫截获,告诉了吕布。吕布当即出兵攻打刘备驻守的小沛,刘备兵力不足,星夜差简雍去曹操处求援。曹操知道后命夏侯惇为先锋率领五万大军先行救援刘备。曹操大军到达后,久战不下。郭嘉献计,吕布有勇无谋,不必硬碰硬。围困吕布在城内是军士将领毫无战意后城可破。围困吕布三个月后,吕布部下反叛讲吕布绑了,开城投降。吕布手下一干文臣武将均被俘。白门楼上,曹操听刘备、关羽保举招降张辽。曹操只听说张辽能力强,并不曾见过,只想招降这个人留下备用,所以给的待遇相对差些。



张郃

招降张郃时,官渡之战正在进行中。张郃因被郭图陷害所以率部投奔曹操。张郃的投奔举动不仅灭了袁绍军的锐气,也增长了曹操军的士气。曹操想更多袁绍的将领来投,所以当然要厚赏张郃,待遇自然要高于当时的张辽。
官渡之战,袁绍平定公孙瓒后欲图曹操。命陈琳写一篇曹操的罪状,讨伐时好师出有名。此时袁绍兵强马壮,讨伐曹操就是以众克寡,以强攻弱的状态。这让袁绍感觉战争毫无压力,也没把曹操放在眼里,再加上袁绍好谋无断的性格,使得张郃谏言袁绍说:“曹操兵少,粮食也不充足,只要守住乌巢粮草重地,缓而图之,曹操必败。”袁绍未采纳张郃的建议。曹操也成功的偷袭了袁绍军的粮草重地乌巢,焚毁粮草,使得袁绍军军心大乱。袁绍得之乌巢被袭,后悔不已。加上郭图将此次失败原因归到张郃救援不利。张郃走投无路只能联合高览,投奔曹操大营。曹操偷袭乌巢成功士气正高时,又有敌军大将来投,无异于锦上添花。曹操接受张郃投降,会让袁绍军士气大跌;厚赏张郃则会给了更多的袁绍部将来投的念头。所以张郃所得到的待遇比张辽时期要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