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破產?中小房企的日子真的不好過了嗎?

原創:地產同學會(ID:dichanzp001)

最近瓜很多,雷也很多,一些人開心吃瓜,一些商小心避雷。

繼百強房企董事長被員工逼哭、頤和地產10億債務違約,SOHO中國將出售所有國內項目之後,

前兩天,福晟集團又爆出“申請破產被政府駁回”、“裁員50%”的微信截圖,

儘管後面官方闢謠:裁員、破產消息為假,

但不可否認,寒冬時節,中小房企開始集體翻車是真。

01 “破產”——如出一轍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句話用在資金密集型的房企上,再合適不過。

對於高槓杆、高週轉、資金密集的開發商而言,錢就是企業的血液,一旦血液太少,企業的各種問題也就接踵而至了。

這幾天,傳得沸沸揚揚的百強董事長灑淚發言事件,緣由就在於,三盛宏業發佈的員工理財產品即將到期,公司沒錢兌付,

再加高管套錢跑路,多個項目停滯,上市公司停牌,被法院列入失信名單,多重壓力之下的董事長,這才在員工的舉牌聲討中,潸然淚下。

其實,三盛宏業的花式缺錢也並非一家之難,而是所有中小房企在寒冬下能否生存的癥結所在。

在三盛宏業董事長飆淚發言的第三天,粵系老牌房企頤和被爆:兩隻私募債未能按期足額償付本金及利息,構成實質性違約,高達10億元。

此外,還有標榜衝千億的百強房企和昌也因現金流告急,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出售項目。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他破產完誰接盤?終極原因就是錢。

02 “環境”——八面埋伏

中小房企圈,“斷臂求生戲”輪番上演。

10月29日,“地王制造者”——信達地產,發佈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信達地產權益銷售合同額159.8億元,同比下降33%,公司現金流、淨利潤等指標出現明顯下滑,資金鍊告急。

據悉,今年1月、5月和7月,信達地產通過發行公司債共融資49億,但是並沒什麼用。

6月,信達地產又將旗下三家此前收購的地產公司,全部股權轉讓。

還有華僑城、陽光100中國、上置集團、粵泰股份、泰禾集團等地產商,今年均選擇出售項目股權,進行回血。

再看看大環境,同樣不妙。

融資方面,2019年,融資渠道繼續不斷收緊,融資成本不斷攀高。

中小房企融資變得越來越難,即使有些艱難拿到融資,成本也高得嚇人,民企尤為明顯。

據悉,今年上半年,朗詩、新湖、泛海、當代置業等小房企美元融資成本超過10%,

安徽本土百億房企三巽,在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加權平均融資利率更是高達14.0%和12.7%。

不僅如此,就連大型房企泰禾的融資成本也達到了9.3%。

政策方面,也並未見好轉:三季度管理層明確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四限”調控仍將從緊,上半年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次數已達250多次,8月底,調控次數更是達到367次,“一城一策”持續發揮作用。

“穩”字當頭,限價限購繼續升溫,眾多房企項目都坐了“冷”板凳。

比如,百強房企光明地產,今年7月在成都的首個項目“光明蓉府”,推出218套住宅,僅有1人排隊報名。

行業有名的“金九銀十”也變“銅九鐵十”,以上海為例,10月上海新房成交量3824套,為近9個月新低,連4000的平均水平都未達到,堪稱“慘淡”。

裁員?破產?中小房企的日子真的不好過了嗎?

回款難,融資難,政策嚴,龍頭又強,中小房企規模還小,生存可謂難上加難。

03 “未來”——一葉知秋

行業寒冬下,龍頭房企市場上揚,中小房企市場下降,地產行業的馬太效應進一步凸顯。

在2019年恆大半年報業績發佈會上,總裁夏海鈞說:“未來的房企是大魚吃小魚,如果按全國商品房年銷售額15萬億元計算,2023年前三房企銷售總額將達3萬億元。”

從克而瑞發佈的2019年上半年銷售數據來看,以30強為界:

龍頭穩健增漲,TOP30市場份額穩中有漲,TOP50之後的房企則競爭優勢放緩,權益金額下降0.2個百分點。

所以,隨著房企產市場趨近成熟,未來地產集中度會更高,龍頭房企必將不斷吞併中小房企份額。

早前,重慶市前市長黃奇帆就曾說:

“今後十幾年,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數量會減少三分之二以上”。

目前,註冊房企為9.7萬家,即使今年真的有408家破產,從整個行業看來,也不過是毛毛雨。

未來十年還將有6萬多家房企要消失,而三盛宏業和頤和地產的今天或許就是大部分中小房企的明天。

此外,從整個行業來看,中小房企的翻車,實際反映的是整個行業在平穩發展。

隨著土地和錢,進一步向龍頭房企傾斜,中小房企將更難生長,企業 “優勝劣汰”,行業也將從以往野蠻生長轉變為有序、平穩、健康生長。

這一點從房地產大佬身價財富縮水上就能看出來。

前兩天,胡潤《2019斯維登集團·胡潤房地產企業家榜》出爐,許家印蟬聯地產首富,財富縮水450億。

頭部房企財富縮水,其他投資者更會謹慎,投機的少了,行業就會慢慢正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