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眼”中的防城港,兩年城市人口增速超15%

今年中國東盟國際馬拉松,又一次上了央視。朋友圈裡鋪天蓋地的宣傳,又給防城港刷新了一波存在。

其實從2017年的第一屆中國東盟國際馬拉松的舉辦開始,至今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了,這兩年間三屆的馬拉松隨著路線的一次次改變,也是側面見證者防城港這座城市的發展、擴張與變化。

百度“眼”中的防城港,兩年城市人口增速超15%

那麼在這幾年時間裡除了,除了我們能看到的城市硬件的變化之外,在城市的人口與名氣這些軟件上,防城港有了什麼樣的改變呢?

接下來通過一組數據來告訴你。

北方城市在收縮

最近百度參照了百度地圖每天1200億次的位置服務請求大數據,發佈一份了《中國實體城市人口變化》,這份報告是對2018年11月的中國常住人口數據,和2016年11月的常住人口數據做了一份比較,從而得出了百分比數據。

研究結果顯示:全國所有城市常住人口增加平均值為0.8%,在檢測了中國包裹縣級單位的3022個城市中,兩年期間常住人口減少的城市共1506個,其中178個城市常住人口減少超過15%。兩年期間常住人口增加的城市共1516個,常住人口增加超過15%的城市有179個。

百度“眼”中的防城港,兩年城市人口增速超15%


同時,這份研究報告又將兩年期間,常住人口減少5%及以上,面積大於等於10平方公里的實體城市定義為收縮城市,最終按照這個標準,識別出了217個收縮城市(圖3),佔所有3022個實體城市的7.2%。

百度“眼”中的防城港,兩年城市人口增速超15%

圖 | 收縮型城市

看到收縮型城市的分佈,你會驚訝的發現全國東北、華北、西北城市收縮相當明顯。


這些城市收縮可能是城市資源枯竭、產業結構轉型、棚戶區改造,出現人口遷出。

人口流向防城港

說完了全國的大趨勢之後,我們來看下廣西。我們放大了城市人口變化地圖中的廣西部分。

我們可以看到,以這張圖上的標註為例:大藍圈代表人口減少15%以上,小藍圈表示人口減少5%-15%,原點城市人口基本變化都是在正負5%以內,小黃圈代表人口增加5%-15%,而大紅圈代表人口增加15%以上。

百度“眼”中的防城港,兩年城市人口增速超15%

看完這張圖,整個廣西大藍圈的城市有兩個,分別是南寧和崇左,大紅圈的城市有三個分別是桂林,防城港和東興。

聽到這可能有人會聯想起,前幾個月防城港不是剛公佈一次戶籍人口達到100萬人麼,平均每年下來戶籍人口的增長也就是一兩萬。怎麼百度會統計出防城港和東興,兩年的人口增長分別都超過了15%呢?

百度“眼”中的防城港,兩年城市人口增速超15%

其實首先來說,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不是一個概念。現在常住在防城港的外地人,不可能人人都是防城港戶籍,並且防城港外地人的數量還是出了名的多。

所以說,百度的這份人口統計的意義在於,不論是戶籍人口還是非戶籍人口,只要你人在本地就都算,並且戶籍人口人不在本地的還不算在內。根本意義上來說,就是2016年和2018年兩組城市活躍人口快照的一個對比。不一定能反映出戶籍人口的增減,而真正反映的是城市的活躍度,和近兩年人口流動的大方向。

人口與房價的邏輯

最後來說回人口與城市房地產的未來。

對於房價來說有句話: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政策。但是我覺得基本上對於房價的大趨勢而言,真正有用的就是前半句。

人口代表需求,土地代表供應,而政策代表供需之間的調控。把目光放得長遠之後,會發現源源不斷的需求才是一個城市房價的基石。

沒有大量的需求,也就不會產生稀缺價值。而未來的需求究竟體現在什麼地方,那就是人口持續流入唄。

評判一個城市未來房價行不行,人口流入是一個最基本的條件。

對於今天的防城港來說,這座城市的常住人口到底有多少人,我估計沒人能準確的回答出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也絕對不止戶籍人口的100萬。


而城市人口的活躍,對於一個剛開發的五線城市來說,這是可能一個很好,同時也很微妙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