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共產黨員李峰:“我們就是牧民口中的白腿腿草原衛士!”

“現在,咱們這邊鼠疫疫源地的牧民一看到我們就會說‘白腿腿’來啦!”今年58歲的烏蘭察布市地方病防治中心鼠防科科長、副主任醫師李峰笑著解釋說,“因為在草原、田間地頭布控時,都會穿專業的白色防蚤襪,襪子口一直綁到膝蓋上方,看上去可不就是‘白腿腿’嗎。”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通過鼠蚤傳播為主,廣泛流行於野生齧齒動物間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烈性傳染病。鼠疫作為國家傳染病防治法甲類傳染病中的1號傳染病源,具有極大的危險性,起病急、發病快、傳播快、死亡率高成為鼠疫的代名詞。烏蘭察布市長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是內蒙古高原長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腹地,總面積5.45萬平方公里,疫源地總面積約2.33萬平方公里,佔全市面積的42.8%。目前該市的四子王旗被列為國家級鼠疫源監測點;化德縣、商都縣、察右後旗被列為自治區級鼠疫監測點。

1979年,從張家口地區衛生學校鼠防專業畢業的李峰被分配到烏蘭察布市地方病防治中心工作。從此,他便與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老鼠、跳蚤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鼠疫防治工作崗位上一干就是40年。

每年的4到6月、9到11月,李峰便帶領一線鼠防工作者奔赴這些監測點,布控、檢驗、查看併為當地牧民做宣傳教育工作。李峰說:“我們的工作可以簡單概括成‘兩頭不見綠’。春天迎著黃風出發,秋天沐浴薄雪歸來。每年下鄉100多天,下3年鄉就相當於1年不在家,工作確實很辛苦。這些年來,我們也習慣了這種以苦為樂的平凡工作,更懂得了這份重於泰山的責任。”

春秋兩季正是烏蘭察布市飛沙走石、寒意猶存的季節,有時沙塵暴襲來,能見度極低,在茫茫的草原上迷失方向是常有的事。鼠防工作者一旦遇到沙塵暴,就是食不果腹,夜不能宿。特別是在鼠疫防治、流行病學及疫源不明地區調查中,需要頂著風沙和酷暑、冒著可能被感染的危險,深入鼠疫疫區第一線,一天走100多公里是常有的事。滿頭白髮的李峰說:“在鼠防領域工作了近40年,最難忘的莫過於2003年。那年非典的爆發使鼠防工作開展得無比艱難。老鼠的密度一時間膨脹,鼠疫呈現爆發趨勢,萬幸都挺過去了。”

有科學技術助力,如今鼠防人員在布控時會運用衛星定位。以疫情報告點或疫情爆發點為中心,0.5公里為半徑劃定範圍,放置鼠夾並用煙炮燻鼠滅鼠。李峰說:“由當地政府組織人員,我們提供技術指導,對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培訓,比如怎樣穿防護服、如何點放煙炮等。布控時,見鼠洞就放夾,見鼠洞就放炮,一個都不能落下。”

上世紀80年代還沒有煙炮的時候,滅鼠使用的是一種叫做氯化苦的劇毒揮發液體。工作中,由於多次、長時間配製使用這種滅鼠藥,李峰和同事出現了口鼻流血的中毒反應,但為了能夠有效控制疫情,防止疫情擴散,通常只是簡單處理後,又投入到工作中。

小鼠夾也有大學問,李峰取了兩款鼠夾進行演示。在操作過程中,記者看到李峰的手上全是因為放置鼠夾而留下的累累疤痕。“放鼠夾的時候一定要做好鼠夾的隱藏。讓夾子和鼠洞口平齊,刨開鼠洞口堅硬的土塊,把土撒在夾子上,如果是晚上,還需要在夾子上塗抹一些麻油和麵的混合物來誘捕老鼠。”

捕到鼠是第一步,化驗鼠有沒有鼠疫桿菌才是關鍵。感染了鼠疫的老鼠會通過寄生在身上的鼠蚤把鼠疫細菌傳染給人類,如果老鼠先死,遊離的鼠蚤會產生更大的危害。所以,在化驗過程中跳蚤和老鼠同樣重要。說著,李峰取出一個塑料袋嚴密包裹的兩個小盒子,只見他輕緩地打開了其中的一個盒子,取出一個淺黃色的載玻片說:“這是一個鼠蚤標本。烏蘭察布市有50多種跳蚤,我們每次都會分類做成標本再化驗。”跳蚤只有2毫米大,製作標本的過程及其繁瑣艱難。記者跟隨李峰走進鼠防科標本室,只見一排排老鼠標本整齊排列著,“這是過去在烏蘭察布市活動的26種老鼠,現在只剩10多種了。”

“李科長是我們的智庫!可以說是烏蘭察布市鼠防方面的權威了!”科員曹江充滿敬佩地說,“李科長就像一部行走的百科全書,知識儲備量豐富,走在田間地頭隨便什麼動植物,他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如果碰上沒見過的,他會第一時間回去找資料。”

“我們的付出沒有白費,青山綠水會作證。”李峰高興地說:“上世紀80年代,一天就能捕到幾百個老鼠,現在一個監測季才捕幾百個。這說明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老鼠的天敵增加了,生物鏈平衡了,我們也算為建設北疆亮麗風景線出了一份微薄之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