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別把好事變壞事

降糖當然是一件好事,畢竟只有控制血糖,才能控制病情的發展,預防併發症的到來。但是不是所有降糖方法都值得提倡,比如血糖不是降得越快越好。

降糖,別把好事變壞事

周主任曾經和我們分享過一個案例。

有個女患者,姓周,66歲,糖尿病12年。周阿姨的血糖一直控制的不好,空腹經常是13左右,餐後更是達到了18。但是最近這段時間周阿姨血糖降低了,空腹實現了8mmol/L。但是周阿姨身體感覺並不舒服,出現了明顯的心悸乏力昏迷現象,為什麼血糖還是高血糖,卻出現了低血糖的反應?周阿姨很不解,於是打電話找周主任諮詢。

其實周阿姨的症狀就是典型的快速降糖引起的。由於患者此前長期處於高血糖環境中,機體對這種狀態已經比較適應了,一旦血糖在短期內快速下降,患者反而很難一下子完全適應,於是就會出現輕度頭暈、頭昏;此外,隨著血糖進一步下降,還會誘發交感神經興奮,使患者出現心悸、乏力、出汗、手抖、面部潮熱等不適。

降糖,別把好事變壞事

周阿姨的情況並非個例。這種情況(具有低血糖症狀但其實血糖高的情況)在臨床上被稱為“反應性低血糖”。這是機體對內環境劇烈變化尚不適應的一種表現,症狀輕重也因每位患者年齡、基礎血糖水平、自我調節能力、機體敏感性等不同而存在個體差異,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上述症狀會逐漸減輕或消失。

怎麼避免呢?其實很簡單,循序漸進地降糖,就可以。所以不止是運動需要慢慢加碼,降糖也是如此。

身體是需要一個適應過程的,快速的降糖就是違背了這個基本的生理規律,於是很容易矯枉過正出現低血糖。患者輕則出現心慌、出汗、手顫、全身軟弱無力,重則導致意識障礙、昏迷乃至死亡。而低血糖的後果,很多患者都知道會引起心動過速、心律紊亂,損害大腦,甚至引起心肌梗死和猝死。

另外,我們降糖本身是為了控制病情,但快速降糖會引起反跳性高血糖,使血糖忽高忽低,不利於患者的病情控制。尤其要注意的是,老年人由於機體各臟器調節功能下降、神經感覺衰退,比年輕人更易發生低血糖,尤其是無症狀性低血糖症發生率較高,因此危害更大。

降糖,別把好事變壞事

所以,降糖治療不是越快越好。為了解決日益增加的諮詢人數問題,我們新建了一個互助的慢性病友群,裡面還有有專業的醫師指導,想諮詢,學習,問問題的病友,關注下方留言,添加時記得寫上“慢性病加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