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老人照護養老機構不收?這家養老院不僅大膽收,還做的很前衛

失智老人照護養老機構不收?這家養老院不僅大膽收,還做的很前衛

親人就在身邊,他們卻不認識了。

在我們的身邊,生活著不少失智老人,他們大腦中的記憶如同手中的沙子,會順著指縫偷偷溜走,他們還會變成不懂事的“老小孩”,脾氣暴躁甚至動手咬人、打人。

失智症又稱阿爾茨海默症,這種疾病大多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

尤其是在養老機構中,失智照護是養老照護中最難的板塊,很多養老院不願接手。

失智老人照護養老機構不收?這家養老院不僅大膽收,還做的很前衛

是什麼原因讓養老院不願意碰這塊“燙手山芋”呢?養老機構的失智照護又應該何去何從?

1失智老人找養老院 要麼太貴要麼不收

家住朝陽區的馬女士今年61歲,她85歲的母親患有阿爾茨海默症,在生活上半自理,能自己吃飯上廁所,洗澡也能自己動手,但需要有人幫忙。

每天早上4點多,老母親就起床了,“她起來之後就會在屋裡轉悠,我睡覺淺,基本上也跟著一塊就起來了。”

失智老人照護養老機構不收?這家養老院不僅大膽收,還做的很前衛

6點多吃完早飯,母親就會反覆要求出門,一刻都等不了,馬女士不得不隨便扒拉兩口,帶著老人到小區裡去遛遛彎兒。

“老人的情緒更是時好時壞,有時候挺通情達理,有時候就突然急了,甚至開始罵罵咧咧,我們知道這是病,只能忍著,好聲勸著。”

馬女士有一個外孫女,可由於母親的病情,只得讓親家照顧孩子,自己每週抽空過去看上一兩眼。馬女士的哥哥身體特別不好,根本指望不上照顧老人,所以照顧老母親的重任就落在了她一個人的身上。

自己都步入老年了,還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心餅乾”,馬女士照顧起年邁的母親來感覺力不從心,於是前一陣找到家政公司,給家裡請個保姆,讓自己輕鬆一點。可是保姆只來了一個禮拜,就提出辭職了,理由是太辛苦、睡不好、心累。

馬女士想到了養老院,可是打聽了一大圈,又不得不打消了這個念頭。

馬女士先找到了離家最近的一個養老院,簡單諮詢後,養老院以人手緊張為由拒絕了她。

後來有人偷偷告訴她,其實養老院就是找藉口不想收,因為失智老人的照護太麻煩。

失智老人照護養老機構不收?這家養老院不僅大膽收,還做的很前衛

馬女士又讓女兒在網上搜索,查到了幾家專門收住失智老人的機構,好幾家都反饋床位已滿。

“就算有床位我們也住不了啊,一個月一萬多,真是負擔不起啊。”

母親的退休金才4000多塊錢,馬女士自己的退休金也只有6000多,都加起來也不夠。

最後,馬女士還是無奈地回到了原來的生活軌跡。

2養老院為啥不願收?成本高風險大

北京朝陽區有一家公辦民營養老院,這裡已入住40多位老人,他們大多都是自理、半自理或不自理的老人。

工作人員說,養老院只能收輕度失智的老人,如果是中重度的,就會建議家屬去專業的失智型養老院。

“失智老人需要分區管理,我們沒這個條件。”

工作人員解釋,中重度的失智老人可能會出現狂躁、傷人等狀況,所以不能讓他們與非失智老人一起生活,養老院肯定會被投訴。

失智老人照護養老機構不收?這家養老院不僅大膽收,還做的很前衛

工作人員表示,開闢失智專區的成本比較高,不僅要單獨闢出區域,還要對設施進行改造。

“失智老人最主要的表現就是記憶裡差,他們會經常記不住上廁所、記不住自己的房間號,要做專業的失智照護,硬件設置的改造需要投入一大筆成本。”

工作人員曾經粗略測算過,相同面積的空間,做專業失智照護的投入成本是普通養老院的1.5倍。

在護理人員配備方面,一般的養老院按照1位護理員照顧3名老人的標準來設置,但是照護失智老人的護理員比例要遠遠高於這個標準。

為了確保老人安全,即使在夜間,護理員也要每一小時巡視一次,睡不了整覺,精神壓力特別大。

失智老人照護養老機構不收?這家養老院不僅大膽收,還做的很前衛

照護失智老人的風險也非常的高。海淀區一家養老院的負責人說,失智老人很有可能剛才還有說有笑,一會兒就又變糊塗了,甚至還有可能出現摔傷甚至自殘等狀況。

“我們寧願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也不接收失智老人。”

這位負責人說,失能老人只是躺在床上無法自理,進行生活上的照顧即可,收費也比較高,護理員也相對輕鬆。但失智老人大多行動能力尚可,但精神上不可控,入院費差不多但風險高多了。

3國德老年康養中心為何敢接“燙手山芋”

雖然有很多養老機構可能將失智老人拒之門外,但還是有少數養老機構敢接這個“燙手山芋”,打造了專門針對失智老人的照護中心。

位於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金塘路2號的國德老年康養中心,就專門在園區內設立了失智老人照護中心,60張床位開辦剛滿三個月入住人次就已過半。

失智老人照護養老機構不收?這家養老院不僅大膽收,還做的很前衛

與其他絕大多數養老機構不同的是,在國德失智老人照護中心,還專門設立了懷舊時光專區。

在照護中心,一整個樓層的走廊通道與所有房間陽臺均已連通,形成一個巨大的環形,這樣設計的目的主要是因為有些認知症障礙老人會四處亂走,而這個結構正好讓他們一圈一圈走,不會走進死衚衕,也不會覺得自己走丟。

繞環形走過,有拾光列車主題牆、三四十年代火車站、上世紀的三坊七巷長廊、六十年代左右的居家生活場景及上世紀曆史大事記等,深度還原上世紀30至80年代歷史事件和生活場景,主要是為了幫助喚醒痴呆長者的留存記憶,促進他們的康復進程和延遲老年人失智退化。

失智老人照護養老機構不收?這家養老院不僅大膽收,還做的很前衛

失智老人照護養老機構不收?這家養老院不僅大膽收,還做的很前衛

失智老人照護養老機構不收?這家養老院不僅大膽收,還做的很前衛

失智老人照護養老機構不收?這家養老院不僅大膽收,還做的很前衛

另外,失智長者居住的房間都比較開闊且有獨立衛生間,還有在每層專門為長者設置活動大廳,這主要也是因為失智老人特別需要寬敞的空間,如果活動空間太小,他們會產生焦慮、徘徊和恐懼感。

在康養環境上,還努力完善“醫養融合”特色養老模式,於中心內設二級綜合醫院標準老年醫院,將中心的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相結合,為長者提供零距離、24小時優質醫療、生活服務。

失智老人照護養老機構不收?這家養老院不僅大膽收,還做的很前衛

其中,“醫”涵蓋了醫藥衛生服務、護理、預防保健、康復訓練、健康體檢、用藥指導等專業醫療服務,“養”涉及生活照護、文娛活動、社工介入與心理疏導服務,為入住長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當下,一個家庭如果有一位失智老人,基本上有多少人就得用多少人,照護負擔非常的大。

在園區內,不僅為失智老人打造照護中心的目的,也為了幫助家屬們從繁重的照護中解脫出來。

另外,目前社會和行業對失智老人的照護存在一定誤區,認為吃藥是對待失智老人的唯一辦法,但其實空間環境的營造、人性化的服務會讓這些老人延緩病情的進展,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加體面,國德老年康養中心希望在這個領域做出嘗試,提供一種全新的失智照護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