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观众还是忘不了“海岩剧”?

2015年,一部《太子妃升职记》捧红了主演盛一伦和张天爱。

对此很多观众大赞导演的选角能力,认为两位演员确实为这部剧的走红,添了不少花。

也有观众留言说,导演侣皓吉吉挑演员的眼光,和他爸一样“毒”。

此话怎讲?我查了些资料以后,这才意识到,时下一众俊男靓女,当年都是被这位眼光独到的父亲选中的。

我说几个名字你就知道了,孙俪、佟大为、陆毅、徐静蕾、刘烨、袁丽......

想来观众们又此说法,倒也不奇怪。那么这位拥有好眼力的父亲到底是谁呢?

他的身份还真不能用一个词来简单概括。

为什么观众还是忘不了“海岩剧”?

01、

尽管他有若干很硬的头衔:锦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昆仑饭店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但多数人对他的印象始终是作家。

既然是作家,当然得有几部高水准作品,这在他不算艰难。

别的且不说,就说那三部直到今天仍旧被翻拍的经典剧,《永不瞑目》、《玉观音》和《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皆出自他手。

除此之外,《舞者》、《五星大饭店》、《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等作品也由他创作。

说到这儿你大概心里有数了,这位有才华的作家,同时也算是成功的商人,名叫侣海岩,民间更喜欢直接叫他海岩。

要说海岩剧当年的霸屏模式有多强,只需看看剧中几位主演至今在圈中的稳固地位就一目了然了。

《永不瞑目》里,陆毅饰演的肖童,直接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荧幕标配脸。

据说后来佟大为在出演《玉观音》里的杨瑞一角时,观众纷纷表示他不够帅。

对此海岩回应说,佟大为的个人魅力足以胜任这个角色,并不是说只有大美男才能出演海岩剧。

除了佟大为,那时候还不是“娘娘”的孙俪和才华还不曾绽放的徐静蕾,也被观众认为不漂亮。

海岩同样以,这些演员有个性为由,予以回应。

日后经常有媒体追问海岩选演员的标准,而他的标准无外乎是寻找真正适合这个角色的演员。

只有他/她才能让纸页上的某个人立体起来,也只有他/她才能准确把握这个角色的“神”,从而赋予其鲜活的生命。

这些剧既然是根据海岩写的小说形成,那么他心里的人物轮廓早就立在那里,他所做的无非是一次次依循轮廓的寻找。

因此在选角时,他不会率先考虑观众是否满意,甚至他相信一位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演员,必定会在挑战观众接受度的过程里,最终为观众所接受。

事实证明,佟大为也好,孙俪、徐静蕾也罢,至今仍然有市场,并且圈粉能力在持续增长。

可见海岩的好眼力之称,与他对自己作品的了解和对演员们的了解分不开。

一方面他用心写作,在熟知每个人物的特征后,心里便已制定下选角的标准。

另一方面在和备选演员接触的过程中,他时刻进行观察,全方位锁定演员和角色间的契合点。

这种不迎合大众审美的选角方式,反而让众人眼前一亮,继而承认了自己先前以貌取人的仓促。

为什么观众还是忘不了“海岩剧”?

海岩剧《永不瞑目》

02、

提起海岩的经历,丰富显而易见。

早年他应证入伍,是海军航空兵二十八团的一名战士。退伍以后,又在北京市公安局劳改局做起警察。

那些和警察有关的海岩剧,与他这段工作经历分不开。

其中处女作《便衣警察》的大获成功,让海岩此后坚定的走上了创作道路。

此事还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说起。

偶然经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海岩,萌生了一个念头,想写本小说出版。

念头涌起,接下来便是从酝酿到完成的阶段。

两年后,拿着47万余字的小说《便衣警察》,站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面前时,对方以为他在开玩笑。

“没开玩笑,这样,您就看我手稿的第一页,看完您再做决定。”海岩说。

总编细细读完第一页,接下来,这本书不仅征服了各位编辑,也迷住了一众读者。

警匪悬疑+青春爱情的组合,让当时的观众倍感新鲜。而这股突如其来的新鲜感,正是海岩剧的魔力。

人们一边追着跌宕起伏的剧情,集集上瘾;一边为剧中少男少女的悲欢离合,准备好纸巾。

尽管海岩称自己为业余作家,因为在写作之外,他也经商,并且经营的很出色。

但是无论从质量,亦或数量,他完全不逊色于职业作家。

他以平均一年一本长篇小说的“开挂式创作”,几度令书迷或剧迷们以为,他已经彻底回归作家的身份。

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海岩忙碌的脚步从未停下,创作于他而言,只是抽空写。

所以当外界近几年盛传他江郎才尽,或者准备重出江湖时,他说自己向来都是有空就写,没空不写,不存在出江湖一说,因为他根本没在职业写作的江湖里。

至于江郎才尽,他也并不认可。如何定义才尽?是以当下的审美潮流或剧本模式为参考吗?

作为曾经影视剧热潮的引领者,他断不会尾随某种模式。

就像人们认为商人怎么会有情怀和时间写作时,海岩用自己丰沛的精力,每天写到凌晨三、四点,打破了人们的既定思维。

在变化的时代面前,他只有作为“打破者”的形象出场,才显得不那么突兀。

有一期《鲁豫有约》采访到海岩,他说自己是个笨人,只习惯用笔写。

而这话反倒令人叹服,毕竟手写和打字相比,前者更需要源源不断的耐心。

还有一次搜狐娱乐对海岩进行专访时,他说自己能够做成很多事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我是一个聪明人”。

他所指的聪明,在我理解是悟性和天赋,所谓的“天生就是根笔杆子”,遇事能够一点就通。

有天赋,有悟性,有耐心的海岩,徘徊在聪明和笨拙之间,对自己时刻保持着清醒的认识。

为什么观众还是忘不了“海岩剧”?

海岩剧《玉观音》

03、

最近,由海岩创作的小说《长安盗》改编的电影《长安道》,已于11月15日在全国正式上映。

影片聚集了包括陈数、焦俊艳、范伟等一批演技派,且是由一个真实的盗墓案改编。

据部分看过的观众表示,海岩还是那个海岩,剧本照旧扎实。

熟悉海岩剧的朋友想必有所了解,用一个个犯罪故事来衬托人性的复杂是海岩的“绝活”。

剧中人物绝不是用简单的好人或坏人划分法,就像导演是枝裕和电影里的人物,你很难对他们的善恶进行清楚判断。

也正因如此,这些人物才在观众的纠结里成为经典。

许是自小缺乏安全感的缘故,海岩的孤独感比别人更浓烈。

当情绪的低潮期来临时,他把自己锁在家里谁都不见,将所有的心事封闭起来。

假如他不想让人看穿,任凭谁也无法洞察到幽深的心底。

被孤独裹挟的海岩,喜欢在脑海里尽情想象。那些想象中的人物在每个深夜跃然纸上,与他约为密友。

他将他们带给观众,和众人分享他的朋友。假如恰好人们也喜欢,便会有更多人将他们记住。

于是我们记住了肖童、欧庆春、欧阳兰兰、杨瑞、安心、龙小羽、韩丁......

也记住了他们的创作者——海岩。

为什么观众还是忘不了“海岩剧”?

海岩曾说,他的剧比较淡,没有强烈的情节刺激和视觉刺激,口味不重。

我想这种感觉就像桌上的一杯水,你喝下它,觉得胃里很舒服。

而“舒服”的滋味,往往最让人留恋。

你忘不了胃里有过的体会,也就自然难忘那杯水。

同样的,观众忘不了一部部扣人心弦的海岩剧,当然也就难忘记海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