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股市深似海,一入基市長如江

相比於股票,基金倒是穩定的多,但不代表基金就是穩賺不賠的。

由於行業的原因,基金經理比股票分析師安靜的多。論技術,從實戰角度來看,基金經理遠遠大於股票分析師。因為股票分析師多數沒有實戰經驗的。

小一點的私募幾百萬資金,在權限範圍內可以向特定人群募集不超過2億資金,公募基金資金範圍就大了,幾億、幾十億、幾百億不等。論資產組合能力,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絕對是牛人。

基金和股票的區別,大家應該都知道,在這裡簡單說下吧,股票就是自己拿自己的資金入場尋求增值,基金就是把自己的資金交給專業的團隊打理尋求增值!

股票:

一入股市深似海,一入基市長如江

投資者開戶入場後,基本上就是散戶了,作為一個剛入場的散戶。很少人能夠真正認識到市場的本質。

股票的本質就是上市企業的所有權,我們買的是企業的未來(也可以說是企業的盈利能力)。但是由於二級市場的供需關係,股價出現了波動。有些投資者利用這些波動,建立了短線交易系統來實現短期的財富增值。

但是由於A股特有的制度,長期的牛票就不是那麼多。像貴州茅臺,格力電器,中國平安這種票少之又少。多數投資者不想長達幾年的持有一個或者兩個股票,則更加傾向於短線交易。

一入股市深似海,一入基市長如江

於是,市場上出現各種股票技術。什麼纏論,打板等。而且能熟練運用這些技術的人是極少的,多數投資者根本就沒明白這些技術,那麼在運用的時候,出現了大批量的虧損散戶。

每散戶由於經驗,技術,等不同,消化的信息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同樣的技術,就有了不同的解答。而且這些解答還都沒有錯!

綜上可以看出,市場的散戶。在消息,技術,認知上是最薄弱的。剛入市幾年的散戶,基本上都是以虧損終結股票生涯。

股票市場,入門很簡單,有點資金就行,但是進階很難,因為那不像上學,有固定的書本知識。市場上的書籍多如牛毛,高手都是翻了幾百本書後,才形成自己的系統。

對於剛入門的散戶而言,中長線是最好的操作技巧。有一類散戶是最讓機構頭疼的,就是怎麼洗也洗不出來。這種是最笨的技術,但是確實股市的本質,能做到的都是高手。一般人很難做到的。

基金:

一入股市深似海,一入基市長如江

基金在研究股市一般都是自上而下,從宏觀經濟,到行業,在細化到個股。越大的基金選股越謹慎,熟悉市場的人都知道,公募大型基金,一般建倉的都是大盤藍籌股,並且長期持有。

基金團隊可以和上市公司做深入的溝通,有的基金本身都是上市公司的股東。當然這裡並不是說“內幕交易、操縱市場”,只是公司和基金經理對未來公司發展的戰略打算。

基本面的研究,基金是專業的從業人員研究的,一般的散戶是根本看不懂財報的,普通投資者看到的財報都是表現很淺的數據,對交易沒有任何積極的幫助,反而會出現錯誤的提示。

基金的操作員都是職業交易員,一般最少的也是專業六屏操作。他們有很嚴格的操作記錄和基金經理定下的交易系統。他們全天盯盤,嚴格執行止盈止損,避開了很多系統性風險。在心理上散戶是沒法比擬的。

一入股市深似海,一入基市長如江

基金經理都是優中選優的,並不是每一個研究員都可以成為基金經理的。基金經理往往都是在牛熊市的洗禮中成長的。看上去滿臉滄桑,但是實力不容小視。相比於股票分析師。基金經理是高高在上的。

大家都知道,A股牛長熊短,大部分都是以震盪為主,在震盪行情中,基金的抗跌能力遠遠大於股票。而且基金的風控都是有嚴格的倉位管理的。這樣即使股票跌到後期,基金也有同樣甚至更多的資金加倉,這樣只要長期持有,基本上是很難虧損的。

說了這麼多,到底是買基金還是買股票呢?

投資不是兒戲,沒有足夠的技術支撐和資本支撐。想實現財富增值是很困難的,對於剛入市的投資者,重倉基金、小倉股票是最佳選擇。一般基金的利潤都是用長期衡量的,在此期間投資者可以認真學習技術,鍛鍊盤感。

一入股市深似海,一入基市長如江

即使股票虧損了,基金也是盈利的,那麼足以東山再起,但是需要知道的是,像18年的行情,好多基金都是虧損的,我們必須延長自己的投資眼光。

現在的股市處在3000點下方,那麼未來3-5年市場肯定會有較大的漲幅,那麼目前積累資金才是王道,負責再好的行情也是看著別人賺錢。散戶投資者必須學會潛伏。

一入股市深似海,因為入場後,你根本就不知道什麼該學習、什麼不該學習。最後發現什麼都得學習,越陷越深。

一入基市長如江!因為入場後,短期根本看不見利潤,沒有兩三年的沉浮基本上達不到理想的收益。基金就像老酒,越久越香(利潤越大)。

你是短期交易者,還是長期交易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