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養好脾胃,消化科醫生的這些竅門你必須瞭解

養胃是很多中老年人熱衷的事情,畢竟脾胃乃後天之本,養好了,身體的根本才會好。

那生活中哪些才是養胃的好習慣呢?


想養好脾胃,消化科醫生的這些竅門你必須瞭解

1、避免過飢過飽 稍飽即止


胃腸運動有一定的節律性,當腹部出現咕嚕聲時,說明腹中已經空虛,需要進食了,這就是醫學上的“飢餓收縮”。

若“飢餓收縮”超過半小時以上,仍未進食,反而會出現不覺餓的感覺,這就是老百姓所說的“餓過了頭”,久之胃腸功能發生紊亂而產生疾病;

胃有一定的容量,如果吃的過飽,超過胃的容量,會使胃的收縮性減弱,會引起傷食、消化不良、胃擴張等疾病。

理想的吃法應當是不讓胃餓過頭或不讓胃撐的過飽。

2、早餐吃好 午餐吃飽 晚餐吃少


在一天當中,上午活動較多,工作量大,熱量消耗亦多,所以應當攝 取高能量食物,如雞蛋、牛奶、瘦肉加米粥之類;

中午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如米飯、饅頭、麵條加蔬菜之類,要求吃飽,以保持旺盛的精力;晚飯宜清淡、七成飽為宜。

如早餐少、午餐簡單、晚餐豐盛,容易使大量脂肪積存在體內,容易引發肥胖、動脈硬化等,亦可引起或加重胃腸疾患。

想養好脾胃,消化科醫生的這些竅門你必須瞭解

3、注意飲食衛生


改變飲食習慣:儘量少食燻、炸、煎、烤及醃製、黴變食物,以減少亞硝酸鹽的吸收,可以有效預防胃腸腫瘤的發生。

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可減少對胃腸道粘膜的刺激,亦可有效防止胃腸道疾病的發生。

食物宜新鮮,儘量吃熟食:新鮮食物味美、營養保存好,生菜及生肉往往帶有蟲卵及幼蟲,吃後容易發生腸道傳染病及蟲證,勿食病死畜禽肉,易發生食物中毒。

還應注意生、熟食品的用具分開,防止交叉感染,食後生病。

當然大家還要記住這個原則:胃病靠「養」更靠防,良好的習慣會有助於降低得胃病的風險。

想養好脾胃,消化科醫生的這些竅門你必須瞭解

節制飲酒:

一方面,適量飲用低度酒,能增加胃部血客的血流量,另一方面,長期或一次大量飲用烈性酒,能直接破壞胃粘膜屏障,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腫,糜爛,甚至出血。

因此,可適量飲用水米酒,啤酒,葡萄酒等低度酒,禁止大量飲白酒或酗酒。

調節飲食:

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少吃辛辣,防止其侵蝕胃黏膜和潰瘍面而加重疾病。

有老胃病的人或腸胃一直不太好的人應做到少食多餐,定時定量,同時進食時細嚼慢嚥,以利於消化吸收,減輕胃腸負擔。

注意飲食衛生:

把住病從口關。做到便後,飯前洗手。生吃瓜果要衝洗乾淨。避免食物汙染上致病細菌。不食變質,黴變食物。

慎重服藥:

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撲熱息痛,強的松等藥物,可直接損傷胃粘膜,破壞胃粘膜屏障,或刺激胃酸。

想養好脾胃,消化科醫生的這些竅門你必須瞭解

長期服用中藥(如過用苦寒或辛溫燥熱之劑及有毒藥品)能引起胃粘膜損害,均能導致胃病。

因此,應儘量不用或少用損害胃粘膜的刺激性藥物,若病情需要長期服用刺激性藥物時,應飯後服用,以減輕其對胃部的刺激作用,並同時服用胃粘膜保護劑。

保持心情舒暢:

一個人在緊張、煩惱、憤怒時,其不良情緒可影響植物神經系統,直接導致胃腸功能失調,形成消化性胃潰瘍。

避免過度疲勞:

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如果疲勞過度,都會引起胃腸供血不足,分泌功能失調,胃酸過多而黏液減少,使胃黏膜受到損害。

喝點紅茶:

茶葉中所含的重要物質茶多酚具有收斂性,對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而紅茶經過發酵烘製而成,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含量大大減少,同時茶多酚的氧化產物還能夠促進消化。

但是消化性潰瘍、糜爛型胃炎則不建議喝茶,尤其是濃茶。因為茶葉中的氨基酸、糖類、生物鹼類會刺激胃酸分泌。

紅茶沖泡和飲用方式很簡便。可選擇玻璃套杯或蓋碗沖泡。茶葉沖泡時間差異很大,如果葉片較嫩,不宜長時間浸泡,講究快進快出。

想養好脾胃,消化科醫生的這些竅門你必須瞭解

將茶葉放入套杯的內膽中,然後將80℃左右的熱水衝入杯內,沖泡後快速將茶湯倒到茶杯中飲用。茶湯的濃淡主要靠茶葉用量和放水量來調節,通常3~5克茶葉即可,茶和水的比例為1:50。

感謝關注胃腸病:科學 嚴謹 專業 通俗



文圖:康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