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張勇:倒立看雙11,就是另外一種答案

阿里巴巴張勇:倒立看雙11,就是另外一種答案

10年前,為了讓用戶記住“天貓”,張勇帶領團隊策劃了一個市場活動,這就是現在的雙11。雙11進行到第11年,已經成為了一個全民購物狂歡節——這一天,不僅各個電商平臺推出了購物補貼,與電視臺合作電商聯歡晚會,走在街道上也隨處可見各種門店在做打折促銷。

數據顯示,2019年天貓雙11,超20萬個品牌和5億消費者參與了購物狂歡,交易額2684億元,物流訂單12.92億個。

除了持續的增長,雙11也給世界做了一個全面展示,展示了包括新消費、技術力量、全球協作在內的數字經濟的力量

“雙11其實本身是一個很好的窗口,來觀察中國的經濟結構,或者消費變化的情況。”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教授在2019“看中國”思想論壇上說,他注意到三線城市購買力上升速度非常快,新消費給需求端、產業端帶來了很大的變化。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1-9月,全社會的商品零售總額日均1092億元,2684億是全中國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日均整個數值的2.5倍左右。而這只是天貓平臺這一個電商平臺形成的交易量,說明消費特定的成長性最突出的表現在電商平臺上。

社會的消費力量在這一天聚集。有遠見的人,可以從這個消費現象的背後,看到新消費典型的特徵,進而幫助各個主體做出變化應對。

阿里巴巴張勇:倒立看雙11,就是另外一種答案

“中國消費信心是客觀存在的。雙11只是一個窗口,把客觀存在更具像和更有體感展示出來。”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說,天貓雙11,有這麼多企業願意全身心參與,是因為大家看到了市場,看到了機會,看到了消費的力量。雙11往後走必須要做到的,創新是關鍵詞。

需求變化了,因為消費者變了

今年,是互聯網誕生的第50週年。數據顯示,全球網民數已經超過了全球總人口的50%。無線互聯網的普及,帶來了消費新人口,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尤其在中國,不論你是去菜市場裡買條魚,還是在路邊攤上買個煎餅果子,絕大部分店主都會自然的遞出一個支付二維碼。可以說,數字化進入到每個人的生活,已經成了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而20萬商家的參與天貓雙11,說明商家意識到了這種新生活、新消費方式的改變。

“我原來對雙11是有保留的,覺得是賣積壓的庫存產品。” 雅戈爾總裁李如成在2019“看中國”思想論壇上坦言,過去很多年自己都沒有去關心雙11的活動,覺得不必要把公司搞的那麼緊張。但這兩年開始,他變得重視雙11了,晚上還會跟著團隊一起熬夜。

“雙11本身就是個窗口,它的意義不在於銷售多少,關鍵是這麼一個難得的時機,可以瞭解消費者動向。” 李如成說。

消費人口正在發生急劇變化。張勇注意到,參與天貓雙11的5億消費者中,增長率最高的是50歲以上用戶,同比增長42%。與此同時,95後人群也在迅速上升,佔比達到了27%。

消費者的結構發生了變化,消費需求也跟著變化,給眾多商品品牌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

我們要更加深耕到三四線城市。在過去二十年中有很多經銷商跟我們合作,這是很好的。但是我們並沒有直接接觸消費者,二十年前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市場是什麼樣子。現在有了數據沉澱就可以開始進行數據分析,獲得更加全面的客戶畫像,雀巢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羅士德說。

羅士德還對張勇提到,他在這次雙11中注意到了一箇中國定價較低的本土網紅咖啡品牌的崛起。

“很多商品品牌也在發生變化。我特別想在這裡說,其實品牌也是分層的,你要滿足5億消費者不是全都是高大上,或者全都是接地氣就可以,最終每個品牌都有它的目標用戶群。”張勇感慨。市場上,只要有新用戶,就會有商戶願意去滿足用戶的需求,帶來新東西。

阿里巴巴張勇:倒立看雙11,就是另外一種答案

雙11作為一個窗口,這種表現的尤為強烈。數據顯示,今年雙天貓11共有299個品牌銷售過億元,其中有數十個品牌是近幾年產生的新銳品牌,或者是年輕人的品牌。

中國製造到“為中國製造”,怎麼做到的?

雀巢中國正在準備開一個慶功晚會。

這次天貓雙11,雀巢有些新品類,增長達到了80-90%。比如雙11首推冬季系列咖啡機升級版,就獲得了很好的收益。

雀巢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羅士德坦誠,9年前第一次雀巢參加天貓雙11時,並沒有想到天貓雙11會辦成現在這種盛況。但是,隨著天貓雙11芝麻開花年年攀升,雀巢在天貓雙11的投入力度也越來越大。今年更是提前五六個月就開始籌謀了。

“我們學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需要不斷創新。” 羅士德說,作為一個組織,商業模式每過三年都要進行調整,否則就會消失或者失敗。

在新消費趨勢和數字經濟環境下,團隊需要不斷地去重新設定和了解在中國怎麼生存。不僅是產品本身,而且自己要每年為中國市場重新定位,重新創新。在羅士德看來,像淘寶直播等形式就是非常好的創新形式,既可以讓用戶有參與感,又可以完美的展示新產品。

為了迎合中國用戶的需求,雀巢特意在中國建設了孵化器。在全球,雀巢推出一款新品大約需要2-3年,在中國,只需6-8個月,很多新品都是專供中國市場。

歐萊雅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Fabrice Megarbane和羅士德有著差不多的感觸。今年天貓美妝雙11,歐萊雅中國收穫頗豐,旗下巴黎歐萊雅成為第一大美妝品牌,蘭蔻則拿下了第二大美妝品牌、第一大美妝店鋪。

“歐萊雅開始了創新。” Fabrice Megarbane對比,22年前,歐萊雅剛進入中國時,美妝行業是“千人一面”的狀態,但現在可以看到“一人千面”。作為品牌方,需要不斷的推出新產品,要滿足不同用戶需求。

“我們認為中國的生態系統正在進行數字革命,我們很幸運身在美妝行業,數字化和美妝可以完全匹配在一起,能讓消費者從各個不同方面參與進來。” Fabrice Megarbane說。

阿里巴巴張勇:倒立看雙11,就是另外一種答案

今年夏天,歐萊雅就與天貓新品創新中心(TMIC)合作,針對中國消費者愛美、又愛熬夜的特點,一起研發了暱稱為“零點面霜”的抗衰老產品。令人興奮的是,購買這款產品的消費者中80%是新客。

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像雀巢、歐萊雅這樣的公司,都希望用自己的技術、品牌和創意都夠留住和吸引更多客戶。而考慮到消費者的需求,市場的變化,作為品牌方需要不斷向用戶展示自己有些什麼,要不斷創新,給他們提供新的產品。

“供應側的舉措是受到需求側驅動的,考慮到數字化,企業就更能靈活地知道消費者需要什麼,快速做出響應。”張勇說,今天,絕大多數商家都已經感知到了新消費的趨勢。

從新消費走向新供給,最後推動到新制造。企業的習慣被慢慢的改變了。

以前,尤其是國際品牌,習慣在聖誕季上新品,但現在,他們開始把雙11作為新品秋冬主打上線的時間。

數據顯示,今年天貓雙11,新品的總銷售規模突達406億元,並有超過200個品牌與天貓一起合作,根據對用戶的洞察,定製了各種雙11禮盒類產品。

牛奶能按年定,捲紙為什麼就不能按年囤?

天貓雙11過去兩天後,雅戈爾總裁李如成看了一下數據,發現線上訂單線下門店就近發貨比例現在達到25%。他感到非常欣慰,既提高了客戶體驗,又節約了社會物流。

“我主張,線上不是渠道,而是說,怎麼把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是我們的目標,我感到非常欣慰。” 李如成說,希望未來的雙11能成為一個創新的平臺,一個新產品推廣的平臺。新產品亮相機會多了,對消費者,對企業都是很大的幫助。

過去,雙11一直是實物電商的狂歡節,但本地生活該怎麼做,一直困擾著百勝中國首席執行官屈翠容。消費者可以集中購物,也可以囤滿一年的日用品,但你很難想象,會人買一年的炸雞放在冰箱裡。

今年,百勝也找到了自己的方法,和天貓出一起發售聯名卡,和餓了麼一起推優惠券。此外,在場景上也進行了一番創新,在虛擬小鎮上開了肯德基虛擬店。

阿里巴巴張勇:倒立看雙11,就是另外一種答案

屈翠容欣喜的發現,通過天貓雙11活動,進來的顧客有一半新顧客。這對於在中國深耕多年,已經在中國1300個城市服務20億人次的肯德基來說,十分難得。

屈翠容表示,5年前,百勝旗下的肯德基、必勝客就開始了數字化之路,是把線下9000家店跟線上打通,建設了線上生態系統。到今天,百盛在中國90%的支付是移動支付,66%的訂單點單是用戶通過手機或者是屏幕完成的。

但同時,屈翠容也表示這幾年做得也很辛苦。“新消費是一個全面的消費升級,而且是不斷髮生。顧客的消費升級是全面的,現在的門店,不是吸引顧客進來,是要'勾引'他進來才行,勾引力度不夠他就不進來了。”

在渠道為王的年代,門店的是最重要的事情。百盛在中國開了9000家門店,雅戈爾也開了3000家門店。 李如成感慨,過去每年賺了錢,就買店鋪,像地主買土地一樣一點點積累。但現在,數字經濟和新消費趨勢下,原來渠道為王的夢想破碎了。

“最近我們也在改變,怎麼樣從渠道為王轉化到消費者為王,心中裝有顧客,裝有消費者。” 李如成說。

對於有廣大自營渠道的商家來講,就是他的門店,門店是一個巨大的存量資產。但新的消費場景已經發生了,存量資產怎麼能最佳利用?怎麼建設增量資產?對此,張勇有自己的見解。

“以前,開門店找地段,因為地段好,人流就多。地段很好人不來,我們要想一個問題,為什麼這個地段那麼好人進不來?不來要找理由。”張勇說,要倒過來想問題,想有什麼事情是用戶在網上辦不了,一定要到店裡辦,要找到充足理由,這樣才能真正盤活門店資產,並且能壯大門店的資產和發展。

今天,阿里平臺上能做到50%線下門店就近發貨的服裝企業不在少數。儘管這利用到了門店庫存,用了毛細血管的力量,降低了社會物流的壓力,但在張勇看來,如果門店只變成了一個倉庫,那是一個巨大的災難。“為什麼這麼好的地段用來當倉庫呢?我們要一起找到門店的價值,重新定義門店的用戶體驗,定義門店用戶所有的感受,最終讓門店能夠發揮價值。”張勇認為,門店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它是一個品牌建設的陣地,也是用戶體驗的陣地。實際上,已經有大量品牌把門店當成品牌展示體驗館,而不只是銷售點。

換一個角度看世界,就是另外一種的答案。就像很多經濟學家認為用戶一次屯一年的紙巾是不可持續的,但是換個角度看,如果紙巾能像做到按年預定,渠道成本和營銷成本會極大降低,這些降低獲得的成本節省,也可以部分回到用戶手裡,變成用戶的利益。

“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很多事情的發生,我們會有不同的答案。回到阿里非常喜歡用的一句話,就是倒立,換一個角度看世界,也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張勇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