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藍田入經營異常名錄“真央企”還是“假央企”

11月15日,因公示企業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中國藍田總公司(簡稱“中國藍田”)被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藍田的真假央企身份曾引起市場關注,今年湖北證監局一封警示函直指中國藍田隱瞞與農業農村部脫鉤的情況。

中國藍田

中國藍田總公司(下稱“中國藍田”)欲借東方金鈺(600086.SH)登陸資本市場,昔日藍田股份財務造假的主角瞿兆玉欲重返A股,這引起監管層的問詢和市場的廣泛關注。

2月12日東方金鈺表示,鑑於交易對手方中國藍田針對問詢函回覆的相關材料目前未能提供,暫時無法回覆。公司將繼續督促並儘快核實,並擬於2019年2月17日前完成問詢函回覆工作並及時披露。

上證所關注的一大焦點是瞿兆玉與中國藍田和已退市公司藍田股份的關係,其是否存在被列為失信人或其他不得收購上市公司的情形。

藍田股份1996年上市,在隨後5年中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從4.7億元飆升至18億元,一度創造A股市場業績“神話”。但因受到市場的質疑,1999年證監會表示藍田股份上市存在造假行為,此後藍田股份三度申請配股,均未獲得監管層的核準。2002年,公司因財務造假等原因昔日牛股慘淡退市。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中國藍田與藍田股份關係幾何?藍田造假案給市場和監管層留下的不良印象,引發投資者對此事的高度關注。

2002年前後,中國藍田在金農網上通過《中國藍田(集團)總公司簡介》表示:“湖北藍田股份有限公司是總公司的核心企業,1996年5月由國家批准A股上市,被譽為‘中國農業第一股’。”

但此前藍田股份曾在2000年的財報中表示,中國藍田與藍田股份不存在控制關係,二者之間的關係是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兼職。藍田股份委託中國藍田總公司為代銷商,中國藍田總公司長期為藍田股份的產品進行廣告宣傳。

公開資料顯示,瞿兆玉於1992年創立藍田公司,任中國藍田總裁,藍田股份前董事長;1999年因企業上市存在造假行為包括瞿兆玉在內藍田股份的負責人被證監會處以10萬元罰款;2004年11月,瞿兆玉因犯提供虛假財務報告和提供虛假註冊資本罪,被湖北省高院判處有期徒刑兩年。

此次,藍田造假案主角瞿兆玉攜中國藍田重回投資者視野,中國藍田的資金實力成為上證所和市場關注的另一焦點。

此前上市公司公告披露,中國藍田承諾將全力支持東方金鈺繼續推進債務司法重整,比如為其提供用於週轉的現金以及擔保增信,還將免除原控股股東為該公司提供的個人連帶擔保責任。

上交所對此表示問詢:東方金鈺實際控制人趙寧和中國藍田需明確說明中國藍田目前財務狀況和主要經營數據,本次股權收購、擬承擔興龍實業債務的具體資金來源;中國藍田為公司提供現金支持和擔保增信的具體資金來源,是否具備相應的承諾履行能力。

那麼中國藍田的實力幾何?根據天眼查披露,截至2017年該公司資產總額超過500億元。預計,在未來3~5年間,公司資產總額將超2000億元。根據第一財經統計,中國藍田註冊資本金4億元,旗下有46家子公司,46家子公司註冊資本金共計46億元。中國藍田通過旗下46家公司又投資了743家公司,有的合資控股,有的是參股公司。

真假“央企”

根據此前報道,中國藍田和農業部扯上關係,實際上是因為早在1997年12月,藍田股份實施配股,農業部以中國農業物資供銷總公司作為配股實物繳款方式投資轉入,後物資公司更名為中國藍田總公司,成為藍田股份全資子公司。

這也就意味著,變更為中國藍田後,該公司的母公司為當時農業上市公司——藍田股份。藍田股份,當年曾是瞿兆玉控制的上市公司,也是後來連續通過造假業績創造藍田,聞名資本市場的主角。

據一位物資公司的老員工稱,“當時農業部沒有錢,直接把物資公司作為資產配股給了農業部,相當於把我們給賣了。物資公司和中國藍田屬於“一套班子”。 我們從物資公司職工身份轉身變為中國藍田公司員工。”

上述物資公司老員工還稱,當時物資公司也是經營慘淡,主要從事農業相關的汽車、鋼材等貿易工作;賣給藍田股份時,很多員工還以為情況會有好轉。他回憶稱,瞿兆玉專門開會打消了他們的念想,瞿兆玉告訴他們,不要以為他們進入的是上市公司,他們上市公司。

蹊蹺的是,國家工商信息上,中國藍田這家公司的投資人卻一直顯示為農業部。

2月12日,瞿兆玉回應對中國藍田央企身份的質疑時,稱“物資公司不大不小,職工也有100多人,所以沒有改制,就這樣續存下來”。

國家發改委一名前任官員稱,如果資產變賣了,工商信息卻未變更,是不合的。撥打農業部下屬機關的辦公室電話,一位工作人員稱,部門一般也不設立公司。

在實際走訪藍田總部所在地時,遞交的問題,截止發稿前未能得到對方的回覆。

對於當時存在的很多部門脫鉤問題不到位,1998年11月8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再次下發通知,要求那些未實現完全脫鉤的中央黨政機關,在當年年底以前,與所辦經濟實體和管理的直屬企業完全脫鉤,不再直接管理企業。

據網上流傳的一份2000年農業部簽發的脫鉤函顯示,早在1997年11月,農業部原直屬企業物資公司就已經作為全資子公司劃歸藍田股份,已完成與農業部的脫鉤工作。

既然已經實現脫鉤的企業,為何長期以來,國家工商信息上卻一直顯示為農業部投資?誰的?

上述發改委前官員分析稱,脫鉤意味著完全脫離關係,被變更後的企業代表人有義務申請信息變更。

在歷經多次行政機關中,目前,根據國家工商信息,“農業部旗下投資”仍在運營中企業,只有中國藍田一家。這在很多物資公司的老員工看來,依然覺得不可思議。

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中國藍田鄭州分公司的員工和總公司的部分員工因為養老待遇無法領取等問題,和中國藍田長期處於糾紛中。據一位物資公司老員工的接近人士稱,物資公司有一批退休人員因為中國藍田停發養老金,耄耋之年奔走法院。

“短命”收購

2月12日晚間,記者曾於知情人處獲悉,中國藍田已於2月12日上午向東方金鈺發送了回覆上交所公告的相應內容,但不知道出於何種原因,東方金鈺並未及時公告,隨即,東方金鈺發佈了暫時終止股權轉讓的公告。

13日,據報道顯示,瞿兆玉在湖北洪湖瞿家灣接受採訪時稱,“假的!我沒簽字,沒授權,沒有參與那個工作會議。”瞿兆玉於2月11日發給東方金鈺的函件內容是該收購事項無效,理由是《中國藍田總公司會議紀要》未經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會議決議未經公司正常決策審批流程批准,不符合公司決策制度。並表示,“我這一輩子,絕對不會進入股市。”

中國藍田工作人員介紹,瞿兆玉平時大多居住在湖北老家,在北京工作時間較少,需要法定代表人簽字的事項仍需瞿總(瞿兆玉)過目並簽字。

而東方金鈺選擇在連收兩個漲停板之後暫時終止股權轉讓事項,也令市場對此極為敏感。公告顯示,就在2月2日,協議轉讓股權披露之時,東方金鈺同時發佈了董事長辭職公告,趙寧申請辭去東方金鈺董事長職務,同時辭去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財務審計委員會委員、提名委員會委員身份。而在此時,重組失敗,控股股東所持股份被輪候凍結,負債超80億元,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種種“麻煩”之下,東方金鈺危機重重。

2月12日,東方金鈺漲停的第二日,龍虎榜被披露,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買入1744.08萬元,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龍井路證券營業部買入499.56萬元。

二級市場人士林琦分析稱,以上兩家營業部都是活躍遊資,具有典型的遊資炒作的性質。1月28日賣出的前兩位都是活躍度非常低的營業部,分別為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瀋陽惠工街證券營業部和東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蘇州濱河路證券營業部,賣出金額比較大,且兩個營業部不是遊資席位,大概率是老股東套現離場。就此,新京報記者於2月13日多次致電東方金鈺董秘辦,電話均未接通。

一方是資質堪憂、與藍田股份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中國藍田;另一方是曾在2016年被曝出為徐翔“暗倉”的東方金鈺,同為資本市場老牌玩家的雙方,在此次堪稱“鬧劇”的股權轉讓中各自扮演何種角色?“藍田回A”暫告終止,而更多的謎題有待揭開。

央企噱頭

中國藍田,長期以來受限於瞿兆玉造假獲刑前科,業務停滯。2006年中國藍田鄭州、天津等十餘家分公司相繼被吊銷執照。

前述中國藍田老員工說,物資公司更名中國藍田後,轉做野藕汁、鹹鴨蛋的貿易,業務經營並不好。2002年後,因為藍田股份造假案事發,中國藍田業務停滯,原有的物資公司人員處於放養狀態。

中國藍田前總裁董洪驛通過網絡發表的一份顯示,2017年1月,他受託管理中國藍田時,除了營業執照和公章以外,一無所有。

但是在2017年之後,中國藍田發生神奇變身。中國藍田不僅完成龐大的資產版圖,成了一家規模巨大,涉獵醫藥健康、投資、農業供應鏈、文化旅遊等多領域的集團;2017年底,中國藍田還公開對外,擁有500億規模資產,在未來的3到5年內,公司資產總額將超過2000億元。

廢弛已久的中國藍田,如何實現資產的急速膨脹?

息顯示,中國藍田在2017年曾被瞿兆玉賣給中核恆通物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核恆通”),售價5000萬元。

此前有援引中國藍田接近人士稱,瞿兆玉獲得5000萬元的代價,是讓渡中國藍田的經營管理權,同時中國藍田的代表人資格也要變更,瞿兆玉完全退出管理層。

不過上述交易最終似乎終止。中國藍田的代表人依然是瞿兆玉。

在此期間,根據董洪驛的,其受中核恆通委託代管中國藍田。按照董洪驛的說法,2018年4月,瞿兆玉便收回了公司控制權和公章。此時的中國藍田,擁有15家子公司,間接控股70餘家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