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保險公司的代理人信息披露很有意思

各家保險公司都在披露代理人(有些也叫營銷員)產能情況時,都披露了代理人總數。截止2019Q2,平安,太保,國壽和新華歸屬於人身險公司的代理人數量分別為129萬,80萬,157萬和39萬。但這層邏輯再往下,則各家披露各有不同,不難讓人猜出話外之音:

各家保險公司的代理人信息披露很有意思

1、月均舉績人力,指每月平均開單的人數。這個數據平安和新華都披露或披露過;

2、月均合格人力,指每月首年佣金>800元。這個數據新華有披露;

3、月均健康人力,指每月首年佣金>1000元。這個數據太保有披露;

4、月均績優人力*,指每月首年佣金約>2000元。這個數據太保和新華有披露;

5、月均人均收入。這個數據平安和太保有披露,平安是直接披露,太保則披露的是每月人均首年佣金,沒披露續期,新人補貼,基本法收入,交叉銷售收入等等其他收入;

我們知道,代理人渠道是人身險公司利潤來源的大頭,更是新業務價值源源不斷增長的動力。因而代理人日子過得如何,對人身險公司來說至關重要。敢於披露,有兩種理解,一是拿得出手,二是開誠佈公。

首先肯定的是平安和太保,他們赤裸裸地披露了代理人每個月賺了多少錢,這讓我們對公司的銷售端心理有點B數,雖然太保未披露全部收入,但料想應該在2500左右。

各家保險公司的代理人信息披露很有意思

各家保險公司的代理人信息披露很有意思

接下來是新華,這家經歷了"休克療法"大砍低價值業務的公司,很顯然沒敢披露代理人收入。但還是有披露舉績(>0),合格(>800),績優(>2000)。按新保4000算,健康險佣金在30-40%,意味著新華代理人的月均收入水平應該在2000-2500元。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2019年半年報該公司把舉績人力換成了合格人力披露,是否意味著舉績人力其實和合格人力差不多?

各家保險公司的代理人信息披露很有意思

最奇怪是國壽,披露過"月均有效銷售人力同比增長","季均有效人力同比增長",月均銷售特定保障型產品增長",全都披露的是增長率,並未披露數值,搞不懂這個增長率對投資者有什麼意義。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可能是眼花沒找到,盼指正:

各家保險公司的代理人信息披露很有意思

*績優人力的定義中,新華是大於2000,太保未做披露,但調研顯示是2500-3000元

$中國平安(SH601318)$ $中國太保(SH601601)$ $中國人壽(SH601628)$@今日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