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卖身求生记

今年深陷债务泥淖的民企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卖身求生。

东方园林、康得新、如意、东旭等违约企业,纷纷引入国资作为战略投资者,希望能够尽快解决债务问题。

东方园林引入的是北京朝阳区国资委,康德新引入张家港城投和东吴证券作为战略投资者,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济宁市城建投资有限公司正式受让北京如意时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如意科技26%股权,股权转让价格为35亿元。此次交易完成后,济宁城投将成为如意科技第二大股东。同时,济宁城投还将为如意科技“15如意债”提供无条件的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担保。

东旭光电投资有限公司拟向石家庄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转让其持有的东旭集团51.46%的股权。

再加上哈尔滨银行第一大股东哈尔滨经济开发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哈经开”)将作价52.08亿元受让两内资股东所持部分公司股份,同时该行另外四大内资股东也将其所持股份以97.71亿元的价格转让给黑龙江省金融控股集团。本次交易完成后,黑龙江国资将合计耗资149.79亿元。交易完成后,哈经开对该行的持股比例将提升至29.63%,黑龙江金融控股集团也将持有该行18.55%股份,成为该行第二大股东,两家国资持股比例合计将达到48.18%,而明天系全部退出,黑龙江国资成为哈尔滨银行的实际控制人。

国资对经济的稳定器作用,终于发挥出来。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这厢民企上演大溃退卖身求生,那边格力电器风风光光的全球招婿。

你说都是时代的原因,不全是,毕竟还有大批优秀的民企仍然是行业龙头,仍然是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要说是企业自身的原因,也不全是,企业的创始人和管理层要是没两把刷子,也弄不出这么大动静来。

我曾经听一个老保代说,他保荐的企业上市的时候,创始人泪洒现场,发誓一定要把公司做大做强,这些企业家对自己创立企业的珍视程度,是你很难想像的,尽管那家企业竟然混到退市了。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一批曾经的明星企业们,陷入这样挣扎的境地?

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民企扩张的欲望,超越了本身可以承受的能力。

这种欲望可能来自创始人、管理层,也可能来自当地政府。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个大企业也养育一方人。

我曾经去调研一个企业的时候,他们董秘骄傲的说,我们老总去市里开会的时候,是能坐在主席台上的。

这个时候,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诉求是一致的,那就是尽快做大做强,然后各种政策支持、信贷资源就倾斜过来。

但是企业的扩张是有瓶颈的,经济和行业也是有周期的,经济上行期里,信贷资源是蜜糖,碰到目前这种供给侧改革和经济下行周期里,过度负债就变成砒霜了。

而且,这些企业可能在当地有头有脸,然而放在行业、放在全国可能是被淘汰的角色,过度扶持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为了保住就业,保住一方水土,企业也只能求助于当地政府,当地政府也不得不救。

终于演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局面。

要知道,能够上新闻的公司都是大企业,这种级别的公司生存都困难的话,那其他小微企业们应该是更难受。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企业的消亡,背后可能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他们又做错了什么呢?

身在棋局,大家都是棋子,总有人要牺牲。

如果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丛林法则,那我们可以接受,如果不是,那肯定是有哪些地方出问题了。

对做债的来说,思来想去,还是城投更靠谱一些。

想想也是很悲哀了。

民营企业卖身求生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