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遺夢》:人性最終的圓滿,是教你如何更好地去愛殘缺的人生

“人們會用一分鐘的時間去認識一個人,用一小時的時間去喜歡一個人,再用一天的時間去愛上一個人,到最後呢,卻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忘記一個人。”

這是《廊橋遺夢》裡的經典語錄。

年輕時看《廊橋遺夢》,慨嘆女主跟男主曼妙的愛情奇遇,為兩人不能牽手餘生而深深的遺憾。

如今,中年的我再次重溫《廊橋遺夢》,慨嘆這是一場考驗人性和婚姻的情感旅途。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人性與婚姻的情感較量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01《廊橋遺夢》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1965年,身為家庭主婦的弗朗西斯卡,有一雙兒女,丈夫是農場主理查德。一天,女兒獲得博覽會大獎,理查德帶著兒子女兒去參加會展,來回4天的時間。

弗朗西斯卡獨自在家,遇到了《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羅伯特·金凱問路,他的任務是拍攝廊橋。

《廊橋遺夢》:人性最終的圓滿,是教你如何更好地去愛殘缺的人生

《廊橋遺夢》劇照

短暫的4天時光,倆人從相遇、相知到相愛,弗朗西斯卡因不願捨棄家庭而與羅伯特·金凱痛苦地分手。

丈夫去世後,弗朗西斯卡試圖聯繫羅伯特,但是羅伯特早已不在雜誌社工作。

幾年後,弗朗西斯卡收到了一個包裹,是已故的羅伯特委託律師寄來的,羅伯特把自己的財產都留給了她:相機、雜誌、卡片、項鍊。

弗朗西斯卡的遺願:把她的骨灰撒在廊橋下。

生前,她屬於家庭,死後,她要屬於愛情。

重溫《廊橋遺夢》,一夢一生,縈繞我心頭的是貫穿其中的家庭和個人、責任和自由的激烈矛盾衝突

面對人性和婚姻的情感較量,我們從中可以獲得怎樣的人生反思和啟示?

02 婚姻中關於家庭和個人的矛盾衝突

巴法利.尼克斯說:婚姻是一本書,第一章寫的是詩篇,而其餘則是平淡的散文。

從電影為數不多的鏡頭裡,弗朗西斯卡與丈夫、兒女交流都不多。

一個是早餐:

弗朗西斯卡做好了早餐,兒子進來,哐噹一聲門被關上,嚇了她一跳,她剛批評完,丈夫走進來,跟兒子一樣門又哐噹一聲。

她剛想說什麼,緊接著女兒把收音機從她喜歡的古典音樂調到流行歌曲,她只有聳聳肩,招呼大家吃飯。

另一個是晚餐

弗朗西斯卡為家人準備了晚餐,大家依然像從前一般安靜的吃飯,不言不語。

心理學家羅洛梅說:愛的本質,其實是一種關注。缺少了關注,一餐一飯就能夠看出來。

理查德平時忙於農場事務,無心關注妻子的內心世界。兩個孩子正值青春期,也不願和弗朗西斯卡談心。

她的內心是孤寂的。

當她遇到羅伯特時,彷彿變了一個人,眼裡有星光,心中有激情,宛如少女狀態。

羅伯特感謝她當嚮導,找到廊橋時,送她一束野花,她開玩笑說:這花有毒。

《廊橋遺夢》:人性最終的圓滿,是教你如何更好地去愛殘缺的人生

《廊橋遺夢》劇照

嚇得羅伯特失手扔掉,而她笑的前仰後合。

《廊橋遺夢》:人性最終的圓滿,是教你如何更好地去愛殘缺的人生

《廊橋遺夢》劇照

“白蛾舞動翅膀時若想晚餐,今晚收工後來,隨時即可。”她用葉芝的詩邀請羅伯特共進晚餐。

她穿上新買的華麗衣裙,與羅伯特共舞。

《廊橋遺夢》:人性最終的圓滿,是教你如何更好地去愛殘缺的人生

她告訴羅伯特她曾經的夢想,是當一名教師,然而結婚後只是成為了一名家庭婦女。

羅伯特對弗朗西斯卡說:

曾經的夢都是美夢,雖未成真,但慶幸我曾擁有過,我瞭解你的感受。

你從意大利到愛荷華州,就是個很大的改變。

《廊橋遺夢》:人性最終的圓滿,是教你如何更好地去愛殘缺的人生

《廊橋遺夢》劇照

羅伯特理解弗朗西斯卡,也許這是弗朗西斯卡喜歡以及愛他的主要原因。

廖一梅說:每個人都很孤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理解。

可是儘管理解,卻又不能完全感同身受,因為羅伯特離異,沒有孩子。

弗朗西斯卡談到自己內心的矛盾時說到:

“沒人明白,當女人做出抉擇去結婚和有了孩子,在某方面她的生命開始了,在另一方面,卻又停止了。

《廊橋遺夢》:人性最終的圓滿,是教你如何更好地去愛殘缺的人生

《廊橋遺夢》劇照

是啊,多少女人從結婚後,一心撲在家庭和孩子的生活中,忘記了自己的需求和夢想?

雙十一剛過去,好友琳琳分享自己的購物清單:孩子的衣服、圖書、玩具、廚房用品一堆。

因為店鋪及商城有滿減活動,琳琳說省了不少銀子呢,高興之情溢於言表。

《廊橋遺夢》:人性最終的圓滿,是教你如何更好地去愛殘缺的人生

我問她:怎麼沒給自己買東西啊。

琳琳:哎,家裡倆娃,吃喝穿包括上學費用已經讓我頭大,我哪有功夫給自己挑啊,衣服鞋子都有,湊合穿吧。

多少女人,結婚有了孩子就如琳琳一樣,忘記了自己的需求和夢想,只記得自己是妻子是媽媽,唯獨忘記了自己。

當午夜夢迴,想到少女時代未曾實現的夢想以及現實忙碌的生活時,你有沒有深深的遺憾過?

03 婚姻中關於責任與自由的衝突

有些人,即使獲得世俗的幸福,也一直渴望更精彩的人生,就如弗朗西斯卡。

四天的時間裡,弗朗西斯卡與羅伯特愛的天翻地覆,可是,當羅伯特問她:我們怎麼辦時? 她輾轉反側。

弗朗西斯卡想跟羅伯特走天下,去感受不一樣的世界,都打點好了行囊,卻又退縮了。

《廊橋遺夢》:人性最終的圓滿,是教你如何更好地去愛殘缺的人生

《廊橋遺夢》劇照

在大雨滂沱中,弗朗西斯卡遇到羅伯特,她知道,他還在等她。

她的手在車門把手上放著,似乎輕輕一轉,她就能下車,直奔羅伯特,她什麼都不能做,只是悄悄的在一旁淚流滿面。

《廊橋遺夢》:人性最終的圓滿,是教你如何更好地去愛殘缺的人生

她告訴自己:

“我錯過了羅伯特,留下是錯的,但我走不了。

讓我告訴你,我為何不能走?

請你告訴我,我為何該離去?

我聽到他聲音的迴響,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

為何不能走?因為丈夫理查德是個好人,雖然木訥,但他不該遭受背叛。

為何不能走?因為兩個兒女都已長大,他們不該因為母親而受歧視。

弗朗西斯卡除了是女人、是自己,更是妻子,是母親,這是責任。

歌德說: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

弗朗西斯卡深深的明白:踐踏在責任上的愛情是自私的,她愛這個家庭

她從沒想到會遇上這樣美妙的愛情,她糾結,卻又明白,愛和責任的力量,讓她放棄嚮往的自由。

04 啟示與反思:人性最終的圓滿,是教會你如何更好地去愛殘缺的人生

村上春樹說: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正確的選擇,我們只不過是要努力奮鬥而不是逃避,使當初的選擇變得正確。

透過《廊橋遺夢》,我們看到了中年人的婚姻狀態:站在原地看風平浪靜;進一步看波濤洶湧。

中年婚姻如何才能海闊天空?值得我們反思。

影片通過藝術化展示給我們的,更多的是對人性深層複雜的揭露:人性最終的圓滿,是如何更好地去愛殘缺的人生。

《廊橋遺夢》:人性最終的圓滿,是教你如何更好地去愛殘缺的人生

《廊橋遺夢》劇照

正如弗朗西斯卡所說:

愛是很難捉摸的,它的神秘是純正和純粹的,羅伯特和我如果真能廝守,感覺反而會消失。

我若和理查德分開,所共創的亦會無蹤。

若我走了,家會怎樣,那些家庭生活的甜蜜到哪去?

學會接受殘缺,是人生的成長。

沒有完美的人,更沒有完美的人生,婚姻的“圍城”裡,如果你遇不到那個正確的人,學會愛,學會接受殘缺的人生。

誰的心中都有傷,誰的心中都有痛。不完美,才美!

人生苦難重重。

我們會遇到很多問題。

作家晚晴說:“努力解決”是一種最好的人生態度;

“接受現狀”也是一種不錯的人生態度;

最糟糕的是既沒有能力解決問題,又不願意接受現狀,每天抱怨生活,生生把自己的生活過成了一個死局。

好友就是遇到問題處理的最糟糕的那一類人。

她的丈夫出軌了,她苦苦掙扎,不能接受,卻礙於面子和孩子,於是選擇了堅持婚姻。

只是這樣的婚姻裡,她痛苦,她難受,她嘴上說著原諒了丈夫,心裡卻不能放過自己。

她時常埋怨,在家裡跟女兒訴苦,說著丈夫的種種不是,日子過的痛不堪言。

她拿丈夫的錯誤懲罰自己,不僅沒有走出傷痛,反而讓自己憔悴不堪,看上去老了十幾歲,連女兒都深受其害,告訴好友以後不結婚了,因為婚姻太折磨人了,這實在是不值得。

選擇堅持,就要忘掉丈夫以前的錯誤,經營家庭,過好餘生。

如若放棄婚姻,那就勇敢前行,下一站,自己給自己幸福。

這才是人生該有的態度。

要知道,凡是過往,皆是序章。人無完人,缺憾是人生的常態,最重要的,是過好當下。

我們要的是幸福,而不是對錯。

能回頭的,只有路,人生,回不去。

《廊橋遺夢》:人性最終的圓滿,是教你如何更好地去愛殘缺的人生

《廊橋遺夢》劇照

愛與不愛,只要自己選擇了,就要努力使自己的選擇變得正確。

人生多美好,今生,要做令自己開心的事。

作者:大小象,左手職場,右手寫字,寫溫暖的字,做快樂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