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遺夢》中深情的母愛:她這樣挽救了兒女瀕臨破裂的婚姻


《廊橋遺夢》中深情的母愛:她這樣挽救了兒女瀕臨破裂的婚姻


《廊橋遺夢》是美國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於1995年拍攝的一部電影。二十幾年過去了,電影中的人物及故事依然倍受爭議:一面是真愛,一面是家庭責任,該不該發生婚外情?


《廊橋遺夢》中深情的母愛:她這樣挽救了兒女瀕臨破裂的婚姻

1

影片是以倒敘的方式展開的:母親費朗西斯卡死後,立遺囑要求火葬,並把骨灰撒在廊橋。兄妹倆不能同意母親匪夷所思的要求,於是母親留下的3本日記,揭開了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


農場主約翰遜太太費朗西斯卡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卻淪落為只能圍著孩子和丈夫轉的家庭主婦。一天,在孩子和丈夫去參加博覽會為期4天的空檔,攝影師羅伯特走進了她的莊園。經過短暫的接觸與瞭解,兩人彼此欣賞彼此熱愛,由此發生了一段令人羨慕的婚外情。


為期4天的博覽會即將結束,丈夫和孩子們即將回來,而羅伯特也將要離去,是跟羅伯特走呢?還是留下來,繼續以往枯燥乏味的生活?弗朗西斯卡陷入了矛盾之中。


假設在愛情的強烈驅動下,弗朗西斯卡跟羅伯特走了,於是她和羅伯特回到羅伯特的居住地,或者跟他四處奔波遊蕩,她會幸福嗎?


每一頓飯前,她會不會想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吃飯了?天涼了,孩子加衣了嗎?孩子的學習怎麼樣?他們安全嗎?心情好嗎?還有那個沒什麼情調事事依賴她的丈夫,他的心境如何呢?會不會因為一個人的離去而使一家人陷入悽風苦雨之中?……畢竟她是一位全職家庭主婦,這些都是她的日常,她不會因為離開而忘記這些的。


她的種種擔憂,羅伯特看在眼裡,也會感到不安與愧疚。


長此以往,兩人的幸福快樂就會大打折扣。

況且,羅伯特早就說過:我把一生的愛都濃縮在了這4天。也就是說,愛在這4天已經達到了極限,不會有比這4天更美好的光陰了。


這時,弗朗西斯卡就會悔恨自己的選擇:一己之私,置那麼多人不顧,未嘗不是懲罰。


《廊橋遺夢》中深情的母愛:她這樣挽救了兒女瀕臨破裂的婚姻

2

縱使明白自己必須留下,但是思想上還是免不了掙扎。


一面是愛情,一面是責任,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為此,費朗西斯卡一次次淚流滿面。


費朗西斯卡立在門口,迎接家人的歸來,一面因想到羅伯特而流淚,一面又不得不抹去淚水,換上笑臉面對自己的親人。


費朗西斯卡夫婦外出購物,在街上和羅伯特相遇。羅伯特立在雨中,欲言又止。回到車上,他拿出弗朗西斯卡送給他的配飾,掛在車的前方,告訴自己在等她。費朗西斯卡明白他的心意,內心在激烈的鬥爭:是跟他走?還是留下?羅伯特理解費朗西斯卡的左右為難,最終開車一個人離去。


羅伯特死後,把自己的大部分遺產留給了費朗西斯卡,並把骨灰灑在了廊橋,以此守護自己一生的真愛。


兄妹倆也被這份感情打動,遵照母親的遺願,把骨灰灑在了廊橋。生前不能在一起的兩個人,死後長眠在一起。


《廊橋遺夢》中深情的母愛:她這樣挽救了兒女瀕臨破裂的婚姻

3

這部影片雖然是婚外情,卻很唯美。這也是它廣為人們喜愛的原因之一。


費朗西斯卡把自己的故事告訴兒女,有兩個目的:


一是即使在婚姻中,女人也應該有屬於自己的事業,追求自己的夢想。年老的約翰遜說:弗蘭妮,我知道你有理想,我沒有讓你實現它。婚姻中的兩人本就應該相互支撐,相互成全。而約翰遜為了家庭,讓費朗西斯卡棄教做了一名家庭主婦,致使她整日圍繞在忙不完的柴米油鹽之中,生活沒有一點亮色,這成了費朗西斯卡婚外情的導火索。


二是因為羅伯特的離去,弗朗西斯卡一直生活在思念之中,飽受思念之苦,由此得出無論多麼美好的婚外情都不是上上之選。因此,真正的幸福還是在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身上。多關心自己的家人, 給彼此多些精神上生活上的撫慰與體貼,盡力避免婚外情的發生。


費朗西斯卡的兒子和女兒分別正處在婚姻破裂的邊緣。他們從母親的故事裡懂得了經營婚姻之道,從而給予愛人以體貼和呵護,改善了夫妻關係,挽救了兩個瀕臨破裂的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