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遺夢》:有一種愛,在婚姻之外

《廊橋遺夢》:有一種愛,在婚姻之外

真正的愛情是屬於成年人的。

《廊橋遺夢》裡說:“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各自的過去中,人們會用一分鐘的時間去認識一個人,用一小時的時間去喜歡一個人,再用一天的時間去愛上一個人,到最後呢,卻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忘記一個人。

成年人的婚姻裡,如果遇到了愛情,該如何抉擇呢?是選擇放棄一切追隨愛情?還是選擇隱忍自己的感情,守護平凡的婚姻?

《廊橋遺夢》這部電影為我們完美地詮釋了:婚姻裡,真愛和責任該如何抉擇?

01 一生沉迷,只為遇見你

《廊橋遺夢》:有一種愛,在婚姻之外

時光倒回到1965年,丈夫和子女外出,弗朗西斯卡獨自待在家裡做家務,過著家庭主婦平淡如水的生活。

攝影師羅伯特.金凱的到來,打破了她的平靜。他驅車路過弗朗西斯卡的家門口,向她打聽曼迪遜橋的具體位置。這是兩人的第一次邂逅,並沒有很驚豔。

弗朗西斯卡上了他的車,陪他一起去到了曼迪遜橋。為了表達謝意,羅伯特送給她一束野菊花。看著他手裡遞過來的菊花,她心裡微微泛起了漣漪。

她曾問他:“你為什麼沉迷於攝影?”他說:“沉迷沒有理由,所以才是沉迷。”

兩人從開始拘謹的寒暄到後來的暢談甚歡,分別之後,弗朗西斯卡竟發現自己對攝影師羅伯特有了莫名的情愫。

弗朗西斯卡有些驚喜,有些意外。幾經猶豫,她寫下了這樣的一張紙條:白蛾舞動翅膀時若想晚餐,今晚工作完後隨時可來。

她半夜開車將這張紙條貼在了橋頭,她知道羅伯特會看到。她不知道羅伯特能不能讀懂她的心思,她渴望他明白,又害怕他明白。

羅伯特是懂她的,他懂她的矜持和哀愁,他懂她心裡的詩意和夢想。

《廊橋遺夢》:有一種愛,在婚姻之外

第二天,兩人相約共進晚餐。當音樂聲響起,兩人相擁共舞,最終在一起溫存。一夜纏綿,兩人相互吐露心聲,千軍萬馬也抵擋不了兩顆相愛的心。

一想到第四天兩人就要分開,弗朗西斯卡情緒一度崩潰。她知道,他各地為家,她無法挽留他。而她,想要的,僅僅是他的一顆真心。

他,亦是動了真情的。他告訴她,他能想起沉迷攝影的理由,就是為了遇見她。他對她說:“跟我走吧,帶你去想去的地方。”

但是,家庭的責任,讓她明白:她不能走,她有善良的丈夫,有即將長大成熟的孩子。她不能因為自己任性的愛,毀了這個家的幸福和安寧。

正如羅伯特所言:“曾經的夢,都是美夢,雖未成真,但慶幸我曾經擁有過。 ”

那短暫的四天,秘密上的灰塵,卻也是她一生的重量。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早已甘於平淡的生活,卻不曾想,當某一天,某一個人,在某一時刻,毫無防備地闖入你的生活。你會動心,會變得多情,會變得無法自控。

人,總是有貪念的。感情一旦開始,便總是奢望更多:渴望全部擁有,渴望長相廝守。

02 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

《廊橋遺夢》:有一種愛,在婚姻之外

羅伯特曾對她說:“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我今天才知道,我之前的漂泊就是為了向你靠近”。

在漫天的大雨中,弗朗西斯卡坐在丈夫的車裡,望著雨中孤零零的羅伯特,痛苦地糾結著。兩人相視而不能相認,相愛卻不能相守。她握緊了拳頭,手放在車門上,卻最終沒有選擇離開。

他走了,用自己的餘生等待她,懷念她。

她將自己的一生留給了家庭,於是,在身死之後,她希望把自己的骨灰灑在曼迪遜橋畔。那裡見證了他們短暫卻又絢爛的愛情。她想和那個曾讓自己刻骨銘心的男人長眠。

很多人說《廊橋遺夢》美化了婚外情,我卻覺得並非如此。

《廊橋遺夢》:有一種愛,在婚姻之外

弗朗西斯卡清楚地知道家庭的責任對於自己的意義,她不想也不能傷害任何人。

在刻骨銘心的真愛和平淡溫馨的家庭中,她最終選擇了迴歸自己的家庭。她看似給自己的愛情留下了遺憾,卻讓那段感情在漫長的一生中,一直保持著最美的模樣。

對於弗朗西斯卡而言,她的一生充滿了遺憾。她心中有詩,有夢,有憧憬,有遠方。為了婚姻,她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在那段感情裡,她確切地感受到了真愛,那些擱淺的夢想,像白色的飛蛾撲扇起翅膀,飛蛾一樣的星星在夜空中閃爍。

那短暫的熱烈的四天的感情在她心底,燃燒了幾十年。

那個曼妙的相遇、遺憾的結局、抉擇的苦痛、漫天的雨、訣別的淚,也教會了我們重新審視愛和責任的分量。

面對真愛和婚姻的責任,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難以抉擇的痛。然而,《廊橋遺夢》這部電影告訴我們:

有的愛,一生只此一遇,遇到了就好好珍惜。而責任,是我們一生要去堅守的信念。

03 喜歡是放縱,愛是剋制

《廊橋遺夢》:有一種愛,在婚姻之外

看完電影,有時我會想,假如那天大雨滂沱中,弗朗西斯卡真的上了羅伯特的車跟他走了,去追隨所謂的真愛。這樣的結局,一定是完美的嗎?

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裡,有明確的答案。

安娜和丈夫並沒有什麼感情,他的丈夫自私而冷漠,熱衷於追名逐利。一次偶然的機會,安娜遇到了男主人公渥倫斯基。兩人一見鍾情。

剛開始的時候,安娜迫於流言蜚語的壓力,一直壓抑著自己的感情。而渥倫斯基不甘心錯過安娜,一直窮追不捨。安娜感動於他真摯的愛,徹底淪陷了。

渥倫斯基帶著安娜遠離是非之地,去了國外。三個月的國外生活讓安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但是這幸福的代價也是十分巨大的。

為了這份幸福,她丟失了她長久以來所保持的名譽,她失去了他的孩子以及她全部的親人,她也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她痛苦不堪。

她不知道,踐踏在責任之上的愛情,是自私的。這樣的愛情,不管最初愛得有多麼轟轟烈烈,纏綿悱惻,終究是見不得光,不被世俗容忍的。

《廊橋遺夢》:有一種愛,在婚姻之外

這樣的愛情,是容易被懷疑的幻覺,一旦被識破,就自動灰飛煙滅。

後來,渥倫斯基想重新踏入上流社交界,迫於壓力,他與安娜暫時分離。這樣的分離,讓本就痛苦的安娜更加難過。

故事的最後,安娜也慢慢意識到自己深愛的男人,不過是一個不負責任,風流成性的虛偽之人。兩人大吵一架後,渥倫斯基丟下安娜憤然離去。

失望至極的安娜,痛苦不堪。她一個人站在鐵軌前,回想起兩人初次在車站相遇的情景,心如死灰。最終,她躺在軌道上,讓迎面而來的火車,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以及無望的愛情。

對比安娜,弗朗西斯卡是明智的,幸福的。面對婚外的愛情和家庭的責任抉擇時,弗朗西斯卡把對羅伯特的愛,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埋在歲月的雲煙吹不散的地方。直到生命的盡頭,這份深深的愛戀,依舊曆久彌新。

《廊橋遺夢》:有一種愛,在婚姻之外

如果你真的愛一個人,並不一定要得到她。愛,是懂得,懂她的處境和難處。愛,是尊重,尊重她的選擇和堅守。愛,是剋制,剋制衝動的慾望,堅守責任的底線。

喜歡是放縱,而愛是剋制。在對的時間,愛上對的人是幸福。在錯的時間,愛上對的人是遺憾。

我們都知道,如果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遠走高飛,兩人的愛情不一定會有完美的結果,與其負罪地去過一生,倒不如在心底深處默默懷念。 相見不如懷念,懷念不如不見。

得不到的往往是最好的,而遺憾總是和我們的人生相伴。

生命總是有遺憾的,可回首往事,我們會發現,那些遺憾早已在風雨飄搖中變得美好,像一杯歲月陳釀的老酒,越發厚重醇香。

有時,得到的未必就是完美的。失去的,卻總是讓人念念不忘。

這世間,有一種愛,在婚姻之外。

真愛,是一生的遺憾。責任,是一生的堅守。

《廊橋遺夢》:有一種愛,在婚姻之外

作者簡介: 茶詩花,安般蘭若簽約作者,齊帆齊微刊簽約作者,鄭州市作協會員。熱愛文字的小女子一枚,寫有溫度有力量的文字。左手人間煙火,右手讀書品茶。相信文字的世界裡,我們終將相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