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總在牆上“塗鴉”?睿智父母巧用“阿倫森效應”來引導

一位媽媽留言說:

自從孩子林林會拿筆之後,就喜歡在地板上塗塗畫畫。給他買了一盒油畫棒,林林喜歡得不得了,想畫的時候就會拿出來擺弄一番。

媽媽給了林林一些白紙,讓他在上面畫。開始時,林林還規規矩矩地在紙上畫,誰知沒幾天,他就開始在地板上、牆上、沙發上隨便地畫。

一天,媽媽忙著做家務,讓林林自己玩。等媽媽把事情做完,就想到林林今天怎麼這麼聽話,他在幹什麼呢?

於是,媽媽走進臥室,一看,驚呆了——只見櫃子上、門上、桌子上、甚至床單、衣服上,幾乎所有可以畫的地方都被林林抹了幾把,尤其是雪白的牆壁上,全是紅紅綠綠的一片,還歪歪扭扭的。

媽媽看到這些火氣立馬上來了:“你看看你把家裡弄得又髒又亂,這些牆和門可怎麼擦?天哪,這床單,你還想不想在床單上睡覺了?還有這衣服,這麼髒都不能穿了……”經過媽媽這一通訓斥,林林十分委屈地哭了起來。

這時,媽媽也後悔自己不應該那麼嚴厲地批評他。之後,媽媽要求林林必須在紙上畫,還示範給他看。

但是,林林始終喜歡到處塗塗畫畫,越不讓他畫吧,他越畫,不然就哭鬧。

媽媽也想不到什麼好辦法可以讓林林不再到處亂畫了?

很多父母說,在辛辛苦苦裝修好的房子,甚至新刷的牆漆,新帖的壁布…被孩子三兩下畫得歪七扭八著實心疼。

但是父母要知道,塗鴉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一個重要過程,喜歡到處塗,到處畫,還沒有形狀,正處於藝術和審美髮展的初級階段

塗鴉其實是促進孩子思維和大腦發育,促進孩子表達邏輯,釋放情感體驗的一種重要途徑,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行為。

孩子不聽話總在牆上“塗鴉”?睿智父母巧用“阿倫森效應”來引導

孩子不聽話總在牆上“塗鴉”?睿智父母巧用“阿倫森效應”來引導

01、孩子為什麼就喜歡在牆上畫呢?

亂塗亂畫是孩子2~3歲時的一個特點,即孩子的“塗鴉敏感期”,他們就是喜歡用筆隨心所欲地到處塗塗畫畫,這是令許多父母很傷腦筋的一件事。

很多父母看到他們在牆上亂塗亂畫時,喜歡大聲制止,引導他們在紙上畫,往往收效甚微,索性讓他們自由發揮吧。等孩子大一些,只能再刷一遍牆,或者重貼壁紙了……

兩個孩子媽的“娘娘”孫儷曾發微博感嘆:

“我們家的牆就是他們的畫板。從前我試圖想要阻止他們的時候,鄧先生會阻止我,說別影響他們的創作,牆紙可以換,可是靈感被抹殺掉就沒有了,想想也對,所以我們家現在多了很多限量款塗鴉傢俱。”

孩子不聽話總在牆上“塗鴉”?睿智父母巧用“阿倫森效應”來引導

很多父母就疑惑了,孩子為什麼就喜歡在牆上畫呢?

更奇怪的是,給他紙他不畫,偏偏要畫牆上,這讓許多大人頭疼不已,難道牆上有魔力?

並不是,因為在牆上畫方便,可以坐著,躺著都能畫,隨時隨地地畫,不限制個人的活動自由;而如果要在紙上畫,要扶穩紙張,不能讓它跑了,也不能畫到紙外面去,幅面有限發揮受限,這對小孩子來說太難了。

加上牆壁幾乎無邊界,給小孩子的空間大,所以小孩子喜歡。

這下知道小孩子為什麼喜歡在牆上亂畫了吧?

孩子不聽話總在牆上“塗鴉”?睿智父母巧用“阿倫森效應”來引導

孩子不聽話總在牆上“塗鴉”?睿智父母巧用“阿倫森效應”來引導

02、父母要運用“阿倫森效應”,引導孩子在合適的地方畫

塗塗畫畫正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種手段,認識世界的一種表現,這說明了孩子的自我意識正在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獲得了無窮的樂趣,也產生了創造力的萌芽。

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阿倫森效應”。說的是在生活中,隨著獎勵的減少會導致態度逐漸消極,而隨著獎勵的增加會導致態度逐漸積極。

孩子也同樣如此,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表現能夠得到父母的讚揚、獎勵,這樣也能夠大大提升他們的滿足感。

對於孩子的塗塗畫畫而言,父母可以靈活運用此效應,引導孩子在合適的地方畫。

比如:

當孩子亂塗亂畫,但是拒絕在紙上畫的時候,不要急著責罵孩子,這時可以利用“阿倫森效應”來進行引導,當他塗畫時,對孩子進行獎勵,過幾天后減少獎勵的分量,這樣孩子對於畫畫這件事就會產生一絲牴觸,認為它不能為自己得到足夠的獎勵。

而當孩子在指定的紙上或者某個地方畫畫時,則把獎勵力度逐漸增大,讓孩子對於在指定的地方畫畫產生強力的積極性,這樣目的就達成了,即引導了孩子在合適的地方來塗鴉。

當然,父母一定不要過於限制孩子塗塗畫畫的行為,因為塗塗畫畫對孩子的發展有著諸多好處。在塗塗畫畫的過程中,孩子不僅對自己所畫出的各種圖形感興趣,更對這種運動方式感到興奮,因此,塗塗畫畫能夠充分滿足孩子動手的興趣,還可以提高孩子的繪畫能力,還可以精細孩子手部的動作,促進手、眼的協調發展。

更重要的是,塗畫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等各種綜合能力。所以,父母要提供相應的材料,讓孩子充分展示他的才藝和傑作。

在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在孩子塗塗畫畫時,父母只要及時地為他提供筆和紙,鼓勵他畫就可以了,不必過於關心孩子畫的是什麼。

因為這時孩子所畫的奇形怪狀的物體大都是父母看不懂的東西,然而,其中那些歪歪斜斜的線條興許就是未來畫家的靈感之源

孩子畫畫時,父母可以適當地加以引導,但要以不左右束縛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前提。另外,對於孩子的畫,父母要以

欣賞的眼光給予肯定,並經常表揚、讚美孩子的創作天分。

孩子不聽話總在牆上“塗鴉”?睿智父母巧用“阿倫森效應”來引導

孩子不聽話總在牆上“塗鴉”?睿智父母巧用“阿倫森效應”來引導

03、正確引導孩子的塗鴉興趣,你需要這樣的方法

美國著名兒童美術教育學家羅恩菲爾德認為,塗鴉開始於18個月左右,到三四歲結束。

這個階段的兒童,會自發的亂塗亂畫,他們拿所能接觸到的任何工具,如鉛筆、蠟筆、粉筆、鋼筆,甚至樹枝、木根等,在他們認為能畫的地方如紙、書、牆、地板、沙發上甚至床單上隨意塗畫,而且樂此不疲。

他們往往把家裡畫得花花的、身上弄得髒髒的,而當看到自己塗畫出的斑斑點點、條條塊塊時,孩子表現出非常的高興和滿足。

和語言一樣,塗鴉其實也在傳遞著孩子的想法和情緒,是孩子內心世界的真實表現,父母可藉此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等到孩子自我意識更強時,就會通過畫畫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以及對身邊事物的看法,到時候就越畫越精彩了。

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塗鴉的興趣呢?

●方法1:創設條件,滿足孩子塗塗畫畫的願望

在孩子開始喜歡塗塗畫畫時,不要制止他,否則會扼殺他的繪畫藝術細胞。

正確的做法:是創設條件,給他提供塗塗畫畫的場地以及相應的材料,滿足孩子塗塗畫畫的願望。這樣,孩子就不會隨意地到處亂畫了。

在女兒兩歲半時開始喜歡畫畫,但是,她不在紙上畫,而是喜歡在牆上畫,不讓她畫吧,她就會鬧,讓她畫吧,她又瞎畫,留下一大片沒有美感、歪歪扭扭的線條,弄得牆壁上亂七八糟的。

後來她將畫畫的範圍擴大到了地板上、沙發上、門上等各個能夠畫畫的地方。這可怎麼辦呢?

我想到了一個辦法,在她喜歡畫畫的牆面、沙發、冰箱以及門上都貼上了白色的大紙,大紙貼在她剛好夠得著的地方,這張大紙畫滿了,就揭下來換另外一張。

後來我發現,家裡浴室的牆壁是用瓷磚貼成的,於是,買了一些水彩筆,讓女兒在上面隨便畫。畫完之後只要用水一衝就能變得乾乾淨淨了。

並且,水彩筆的顏色多種多樣,以至於後來女兒能分辨出墨綠色、淺綠色、粉紅色、玫紅色等細微的顏色了。自從我實行了上述方法,跟孩子之間再也沒有因為亂塗亂畫的問題而發生“大戰”了。

給孩子規定好塗塗畫畫的區域,讓他在一定的範圍內作畫,如此一來,不僅滿足了孩子喜歡塗塗畫畫的願望,而且保持了房間的乾淨整潔。

孩子不聽話總在牆上“塗鴉”?睿智父母巧用“阿倫森效應”來引導

●方法2:和孩子交流,鼓勵他充分地表達塗畫的內容

孩子喜歡塗塗畫畫其實是他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通過塗畫,孩子可以宣洩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自己心中的所想。

因此,當孩子將畫作好後,父母可以和他交流一下所塗畫的內容,鼓勵孩子充分地表達,創造性地說出自己畫的是什麼。

只要一拿起筆,歡歡就不肯放下,總是畫好多奇形怪狀、莫名其妙的圖畫。

稍有空閒,媽媽就會時不時地看看歡歡畫了些什麼。“你畫的這是什麼呀?”媽媽指著牆上一團黃黃的圓圈問。

“蘋果。”

“那這個呢?”媽媽指著一個長的、不規則的圖形又問。

歡歡回答:“那是大汽車。”

“這些呢?這些都是什麼?”媽媽看著一些亂七八糟的線條,看起來那些就是胡亂堆砌在一起的。

歡歡想了想,說:“那是奶奶家的草地。”

“哦。”媽媽想起來了,前段時間帶歡歡去奶奶家時,她特別喜歡在奶奶家門前的一片草地上玩,可能是印象很深刻,才把草地畫成畫的吧。

由於根本不知道怎樣去描繪美麗的草地,歡歡筆下的草地也只能是這個樣子了。

只要歡歡畫了畫,媽媽都會關心地問問她畫的是什麼。時間長了,歡歡有時還會主動地讓媽媽看她畫的一些東西,並且告訴媽媽“這是爸爸在開車”,“那是小朋友在寫作業”,等等。

在孩子將畫畫好後,父母應該主動和他交流畫的內容,並且鼓勵他用自己的語言大膽地表達出來。

與此同時,父母要肯定和表揚孩子的塗畫,讓他得到快樂和成就感。

●方法3:與孩子成為塗鴉同伴

我們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畫畫。不必計較畫得好與壞,父母的

陪伴就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

尤其是當孩子畫完自己的作品時,爸爸媽媽可以根據孩子畫的東西加入劇情,變成小遊戲,發揮孩子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繪畫熱情。

另外孩子畫的還不成形狀,父母可以引導孩子進行想象和添加

比如:

有一次,我看見著女兒的畫,仔細地看來看去,然後指著一個大大的、醜陋的、勉強可以稱得上是圓圈的圖形,問:“寶貝,這個是不是太陽?我們再給它加上幾筆光線,就更像太陽了。”說著,我拿起筆在周圍畫了一些直線作為陽光。

“嗯,太陽。”女兒看著圖畫開心地笑了。

父母的關鍵在於引導,而不是指定,要讓主動權掌握在孩子的畫筆上。

孩子不聽話總在牆上“塗鴉”?睿智父母巧用“阿倫森效應”來引導

結語:

如果把塗鴉比作是孩子在繪畫方面興趣的萌芽的話,那麼這棵嫩芽要茁壯成長,需要父母的共同守護。

孩子的塗鴉作品,儘管幼稚笨拙,但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值得珍藏的一個記錄。

所以爸爸媽媽們可以把孩子的“作品”保留起來,並寫上日期,當作一種紀念。

若作品實在無法保留原樣,可以用相機拍攝下來進行保存。相信這些作品照片將成為孩子長大以後最珍貴的精神財富。

關注【涵妮媽媽育兒經】,在這裡獲得更多的育兒知識,幫你解決育兒難題,如果你有好的育兒心得和體會,歡迎一起分享,讓我們科學育兒,努力做不吼不叫育兒有道的好媽媽。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