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崐如何評價左宗棠?“斯痴人,亦聖人也!”

文丨龔軍輝

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樸存,號湘上農人,湘陰人,道光十二年舉人,歷任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卒諡文襄,追贈太傅,著有《楚軍營制》《樸存閣農書》等,其奏稿、文牘等輯為《左文襄公全集》,後人又輯有《左宗棠全集》。

刘崐如何评价左宗棠?“斯痴人,亦圣人也!”

劉崐與左宗棠兩度同事——第一次是左為湖南巡撫幕僚而劉為湖南學政時,他們共同守長沙城抵禦蕭朝貴太平軍的進攻,彼此欣賞、信賴,在戰爭中結下了不解之緣;第二次,是在咸豐六年,他們同為兵部侍郎,共同指揮謀劃軍事格局、指揮地方戰鬥,再度合作共贏、增進了情誼。單純從感情上說,左宗棠是劉崐除曾國藩外湘軍中最信服的人。

左宗棠生性穎悟,少負大志。嘉慶二十一年(1816),他隨父到省城長沙讀書,這極大地開排拓了他的視野,他也更珍惜學習的機會。他不僅攻讀儒家經典,而且涉獵廣泛,對那些涉及中國歷史、地理、軍事、經濟、水利等內容的名著視為至寶,這對他後來帶兵打仗、施政理財起了很大的作用。

道光七年(1827),他應長沙府試,取中第二名。三年後,他更有幸進入城南書院讀書。在這裡,他首先慕名拜訪了著名務實派官員和經世致用學者賀長齡,賀與他一席談,立覺得此子非凡,“以國士見”,並將其介紹給了時在書院任教的弟弟賀熙齡。賀熙齡一見他,也非常喜愛,稱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學則確然有所得”,後來師生還結成了兒女親家。賀氏不僅促其學以致用,而且督促他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等。而左也如飢似渴,全盤吸納,為其成為全才打下了堅實基礎。

道光十一年,左宗棠又考入湖南巡撫吳榮光在長沙設立的湘水校經堂進修。他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在這年的考試中7次名列第一。次年,左宗棠參加了湖南鄉試,因“搜遺”中第,但此後的6年中,他3次赴京會試,均不及第。

未能沿著正途入仕,卻讓他更加潛心於經世之學,其志向和才幹也慢慢得到了胡林翼等許多名流顯宦的賞識和推崇。

道光十六年,左宗棠在醴陵主講淥江書院時,結識了兩江總督陶澍。陶對其才華十分欣賞,並在他第三次落第歸鄉時主動提議讓他的獨子陶桄與左宗棠的長女定婚。不久,陶澍去世,感恩的左宗棠便於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七年在安化陶家任教八年,並協助料理陶家事務。期間,他因廣讀陶家藏書,經營柳莊,鑽研農學、輿地,編成了《樸存閣農書》,並對鴉片戰爭特別關注,提出了“更造火船、炮船之式”等應對方針。這是其蟄伏期。

刘崐如何评价左宗棠?“斯痴人,亦圣人也!”

左宗棠開始引起權貴的重視卻是他道光二十七年返回湘陰柳莊後的兩事:一是次年湘陰大水,他賑災得力,聲名遠播,而胡林翼不失時機向雲貴總督林則徐推薦其才,徐請其赴滇共事,因家中有事拖累他未能前往;二是道光二十九年元月,林則徐返鄉,約左宗棠於長沙舟中相見,兩人徹夜長談,涉及古今形勢、人物品評、“西域時政”(例如屯政、水利)等,後來林則徐稱讚左宗棠是“不凡之才”、“絕世奇才”。林還於舟中手書一聯贈左宗棠:“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有林則徐的高評為依託,左宗棠立刻引起了各方的關注,其仕途之路也因而鋪展開來。

刘崐如何评价左宗棠?“斯痴人,亦圣人也!”

綜觀而述,左宗棠的治國之才得以施展,可分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為幕府代刀時期,可謂牛刀小試。咸豐二年,太平軍圍攻長沙,省城危急,在郭嵩燾等人的勸勉下,左宗棠應湖南巡撫張亮基之聘出山。他在炮火連天中縋城而入,讓張亮基大喜,將全部軍事悉數託付給左。他“晝夜調軍食,治文書”、“區畫守具”,建議大都被採納並立即付諸實施,終於使太平軍圍攻長沙三月不下,不得不撤圍北去。接而,咸豐四年(1854)4月,左宗棠又應湖南巡撫駱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撫幕府,長達6年之久。他焦思竭慮,日夜策劃,輔佐駱秉章“內清四境”、“外援五省”,苦力支撐大局。同時,革除弊政,開源節流,穩定貨幣,大力籌措軍購、軍械、船隻。而駱對他言聽計從,“所行文書畫諾,概不檢校。”在左宗棠的悉心輔佐和籌劃下,不但湖南軍政形勢轉危為安,出省作戰連連奏捷,而且其他各項地方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御史宗稷辰因而疏薦左宗棠,他先為兵部郎中、賞戴花翎,接而加四品卿銜。咸豐九年,樊燮京控左宗棠案發,在胡林翼、郭嵩燾、潘祖蔭等人相助下,他才勉強度過難關,但“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已經曉諭天下,他受重用的日子也很快來到。

第二個時期為四方歷練時期這時,他做了四件大事。

一是滅太平軍。先是咸豐十年,他以四品京堂候補隨同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曾國藩襄辦軍務,並在湖南招募5000人組成“楚軍”,赴江西、安徽與太平軍作戰,屢取勝利;再是次年他被曾國藩薦推為浙江巡撫,他進軍浙江,在中法混合軍“常捷軍”、中英混合軍“常安軍”、“定勝軍”的配合下,先後攻陷金華、紹興等地,因戰功他得以同治二年(1863)升閩浙總督;然後是同治三年3月,左宗棠攻陷杭州,收復省城,得加太子少保銜,賜黃馬褂,他立刻採取種種辦法恢復經濟,並攻克湖州等地,從而控制了浙江全境;最後,他奉命率軍入江西、福建追擊太平軍李世賢、汪海洋部,並終於同治五年2月攻滅李世賢於廣東嘉應州(今梅州)。

二是辦理船政局。戰火剛熄,左宗棠即倡議減兵並餉,強化水軍力量,為此,他上疏奏請設局監造輪船,獲准試行。他即於福州馬尾擇址辦船廠,派員出國購買機器、船槽,並創辦求是堂藝局(亦稱船政學堂),培養造船技術和海軍人才。一年後,福州船政局(亦稱馬尾船政局)正式開工,成為中國第一個新式造船廠。可以這麼說,沒有左宗棠開辦船政,就沒有中國海軍後來的發展與壯大,其前瞻眼光,確實不能不佩服。

三是平定陝甘捻回。同治元年,陝西和甘肅回民在赫明堂、白彥虎、馬兆元、馬化龍等的領導下乘機起事,並很快發展,幾使陝甘局勢糜爛。清廷於是在同治六年9月令左宗棠前赴陝甘平亂。左宗棠以欽差大臣身份督統軍隊,屢次擊敗捻軍,但因回亂牽制、捻軍機動靈活等因素而難以徹底取勝;延川、綏德還多次被回民軍攻破。是年末,捻軍由陝入晉,繼而入河南、直隸,京師震動。左宗棠與李鴻章、李鶴年、官文皆受革職處分。但左並不氣餒,率軍追擊,並且建言獻策,最終於同治七年協助李鴻章剿滅了西捻軍。同年末,左宗棠進軍陝北的延安、綏德、榆林一帶,先後逼降扈彰、董福祥等統領的漢族起義軍,隨後又進兵董志原,大敗盤踞和被驅逐於此的回民軍,4月攻佔該地,肅清慶陽、涇州。同治九年2月,劉松山陣亡,左宗棠以其侄劉錦棠取代,又調動重兵圍攻金積堡,終於使馬化龍父子投降。同治十年,肅清後方後,左宗棠進攻甘肅河州,他屢敗屢戰,終使馬佔鰲投降,他接而派劉錦棠克復西寧,使白彥虎等不得不退入甘肅;他另派徐佔彪進攻肅州,但肅州久攻不下。次年,左宗棠集合徐佔彪、宋慶、金順、劉錦棠等部大舉圍攻肅州,還親往肅州督戰。此役後,白彥虎等退到新疆,而肅州回民軍首領馬文祿被迫投降。這樣,陝甘回變告終。清廷著左宗棠以陝甘總督協辦大學士,賞加一等輕車都尉世職。

刘崐如何评价左宗棠?“斯痴人,亦圣人也!”

四是進軍新疆。乘太平天國運動和陝甘回變,新疆各地豪強紛紛割據、各自為王,而沙俄亦趁機於同治十年7月侵佔了伊犁。光緒元年(1875)5月,清廷下詔授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全權節制三軍。左宗棠為此做了精心的準備。他在軍事戰略上提出要“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方針,又在蘭州建立製造局,為西征軍修造槍炮,又為對付阿古柏軍的洋槍洋炮,他由廣州、浙江調來專家和熟練工人,在蘭州造出大量武器,還仿造了德國的螺絲炮和後膛七響槍,改造了中國的劈山炮和廣東無殼抬槍。為了籌備軍糧,他事先命西征軍前鋒部隊統帥張曜,駐軍哈密興修水利、屯田積穀,並在光緒二年一年就收穫糧食5160餘石,基本可以解決該部半年軍糧所需,然後他又精心設計了四條運輸軍糧的路線,以保證運輸安全可靠。為了解決當時棘手的軍餉問題,他一方面通過多方努力爭取了戶部撥款200萬兩、各省協餉300萬兩,另一方面又向洋人借款,四次共計向洋商借款1375萬兩,另向華商借款846萬兩。做足準備,左宗棠遂於光緒二年正式分劉錦棠、金順兩路出兵新疆。他們血戰古牧地,兵不刃血收復烏魯木齊,並攻克瑪納斯城,從而四個月內即蕩平北路。接著,他在光緒三年4月收復達坂和托克遜城,攻克七克騰木,迫阿古柏棄城而逃並佔領吐魯番,逼白彥虎率眾逃竄到開都河一帶。然後,收復南疆東四城(喀喇沙爾、庫車、阿克蘇、烏什)、喀喇沙爾(焉耆)、庫車、庫爾勒、拜城、阿克蘇、烏什,使得西四城(喀什噶爾、英吉沙、葉爾羌與和田)之敵自亂陣腳,相互攻殺,從而五個月內南疆得復,各部爭相歸附。僅一年多時間,左宗棠就指揮西征軍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其功其績確非可以筆寫。新疆各地百姓,也對他平熄戰亂感恩戴德,於大小村鎮建立左公祠,燒香禮拜。

刘崐如何评价左宗棠?“斯痴人,亦圣人也!”

第三個時期為大權在握時期。光緒七年,左宗棠應詔至北京任軍機大臣兼在總理衙門行走,管理兵部事務,在此期間參與練兵、治河、禁菸等事。但他與同僚不和,自己也不習慣於任職中樞,遂於當年10月調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在任上,他興辦水利,改良鹽務,支持洋務,重視海防,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績,他同時建議設立新疆省、臺灣省,並專設海防大臣,皆得批准。但是,即便大權在握、朝廷重用,他仍然留下了一個深深的遺憾——即光緒九年到十一年的中法戰爭,他先是自請赴邊督軍未得同意,接而黑旗軍、恪靖定邊軍等在鎮南關取勝並奪回諒山,他反對停戰撤軍又未得允,最痛心的是恪靖定邊軍首領王德榜、臺灣道劉璈莫名失去兵權他為手下鳴冤叫屈也未能得讓朝廷收回成命,使臺灣鎮守失去了一道屏障。他在臨終前猶說:“而越事和戰,中國強弱一大關鍵也。臣督師南下,迄未大伸撻伐,張我國威,懷恨平生,不能瞑目!”

《清史稿》中這麼評價左宗棠:“宗棠為人多智略,內行甚篤,剛峻自天性……國藩以學問自斂抑,議外交常持和節;宗棠鋒穎凜凜向敵矣,士論以此益附之。然好自矜伐,故出其門者,成德達材不及國藩之盛雲。”“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過人。廉不言貧,勤不言勞。待將士以誠信相感。善於治民,每克一地,招徠撫綏,眾至如歸。論者謂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則以王道行之,信哉。”

左宗棠一生敬重陶澍和林則徐。林去世時,左曾題輓聯。若干年後他得以像陶、林二人一樣出任兩江總督,又給陶、徐合建專祠,並題聯:“三吳頌遺愛,鯨浪初平,治水行鹽,如公皆不朽;卌載接音塵,鴻泥偶踏,湘間邗上,今我復重來。”退隱長沙的劉崐聽聞後,長嘆:“斯痴人,亦聖人也!”

(本文選自龔軍輝作品《劉崐與晚清著名歷史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