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品牌两面针走到存亡关头起死回生还是一蹶不振就看今年

国民品牌两面针走到存亡关头起死回生还是一蹶不振就看今年

80后、90后对那句“一口好牙,两面针”都不陌生。

在2000年前后,两面针是中国第一牙膏品牌,2002年两面针牙膏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6.3%,牢牢占据第一的宝座。2004年两面针成功登陆上交所,被誉为“国产牙膏第一股”,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牙膏之王。

这家曾经的国民品牌如今怎么样了?翻开两面针的财务报表,会计专业的人可能会被吓晕在当场——按老师教的,这家公司早就应该破产了,为什么还活着?

神奇的报表 会计老师看了会哭

会计三张表,先来看现金流量表,因为它是最直观反映公司生存状况的。理论上任何公司都可以看成现金流入和流出的集合,只要有现金流入公司就不会死,现金流干了公司就死了。

两面针2009-2018年现金流量表:

国民品牌两面针走到存亡关头起死回生还是一蹶不振就看今年

从2009年到2018年的十年,两面针只有2013年、2016年、2018年三年的经营现金流是正的,且合计仅3800万元。其余七年都是负数,而且数额都很大,少则1个亿,多则3个亿。十年合计,两面针的经营现金流是-10.89亿元。

经营现金流顾名思义就是正常的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是一家公司最根本的现金来源。经营现金流为负表明这家公司的正常经营一直在流出现金,是个烧钱的主。如果一直为负,再厚的家底也会被烧光。连续烧钱十年而不倒闭,在A股也就两面针这一家了。

但是,虽然两面针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常年是负数,投资活动现金流却常年有盈余,十年间只有2015年和2017年两年是负的,其余八年都是正的。十年合计,两面针的投资活动现金流盈余达2.78亿元。

这是一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对实体产业企业来说,正常的情况应该是投资活动现金流为负、经营活动现金流为正。因为企业的需要先投资(建厂房、买设备等等),流出大量现金。然后企业开始经营,也就是生产、销售产品,才能产生现金流入。这个过程不可能颠倒过来,但两面针似乎神奇的做到了。

还需要注意的是,两面针的投资活动现金流虽然有2.78亿的盈余,但仍然不足以弥补-10.89亿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亏空。这意味着两面针要想生存下去,只能对外融资。两面针也确实是这么做的。2015年,两面针的控股股东柳州产投,以定增的方式向两面针投资了4.6亿元。如果没有这一笔输血,两面针的现金现在已经干涸了。

看完现金流量表,再看利润表。

国民品牌两面针走到存亡关头起死回生还是一蹶不振就看今年

这张利润表更令人咋舌。连续十年扣非归母净利润都是负数,十年亏了11.29亿元。扣非后的净利润,就是企业实际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还记得的前面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吗,十年流出10.89亿。两者基本对的上。

我们都知道A股上市公司连续亏损三年的话是要退市的。而两面针的归母净利润却只有2015年和2017年是负数,其余8年神奇的保持着正数,虽然盈利幅度非常小。这又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要做出这一套神奇的财务报表并没有那么难。这一切要从2003年中信证券在A股上市说起。中信证券是市值2000多亿的超级大白马。而早在1998年,两面针就作为发起股东投资了中信证券,持股3.83%。

中信证券上市之后就成了两面针的提款机。如果细看两面针每个季度的财报就不难发现,两面针通常在一二三季度都亏损,到了四季度总能奇迹般的扭亏为盈。因为每到年底,就到了两面针抛售一些中信证券股票的时候,兑现投资收益,带来大笔的非经常性收入,磨平全年的亏损。

只要两面针手中还有中信证券的股票,就永远不会亏损,永远不会退市。这样“好”的日子,两面针一过就是十多年。

但到了今年,老本终于要吃光了。到2018年末,两面针持有的中信证券股票仅剩865.98 万股,不足0.71%。按现在的股价,这些股票全部套现也只有1700万元左右。而2019年前三季度已经亏了1100万元。满打满算,这些股票也就只能保今年平安,运气不好的话,连今年都保不了。

两面针该怎么办?

失败的多元化

其实两面针这些年,也并不是什么都没做。

两面针2004年上市募集了6.57亿元资金,那时的钱比现在值钱的多。如果两面针把这6.57亿买了上海的房子,到今天至少值65亿,把它们卖了还能保两面针十年不亏。但两面针是一家有雄心的公司,当然不会去炒房。两面针拿这笔钱,投资了十余个项目,包括纸尿裤、卫生棉、洗涤剂等等。

2007年两面针的牙膏开始走下坡路,营收直线下滑。两面针的应对方案是更加积极的推进多元化。2009年,两面针开始大举进军造纸业,不曾想这步棋成了两面针的梦魇:两面针旗下的两家纸业公司,仅在成立的第一年实现了8625.30元的净利润,之后便是持续的亏损,2015年和2016年两年亏损额均超过了1亿元。

到今天,曾今的国民品牌两面针牙膏已经在超市里消失了。不久前披露的2019年三季报显示,两面针在第三季度一共销售了668万只家用牙膏,收入仅3753万元。而在2001年,两面针牙膏一年能卖几亿只!

另外,今年三季度两面针还销售了2.8亿只旅游牙膏。所谓旅游牙膏,就是快捷酒店里用的那种小只装的牙膏。两面针如今是这一市场的霸主。2018年报中,两面针宣布在酒店牙膏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那么这2.8亿只旅游牙膏卖了多少钱呢?答案是2243万元,平均每只牙膏8分钱。

走到如今这一步,两面针造纸年年亏钱,就靠一只8分钱酒店牙膏输血,亏一个亿要卖10亿只牙膏。中信证券的股票又快卖完了,两面针还能撑下去吗?

其实两面针已经快撑不下去了。三季报显示,两面针账上的现金到9月末仅剩8300万元。10月10日,两面针发布公告称,其向柳州东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所借1.5亿元款项不能按时归还,将延长一年至明年10月10日,借款年利率是7.3%。现在的两面针,其实就是靠柳州市国资输血活着的。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两面针恐怕就要彻底告别历史舞台了。

关键时刻大股东救命

好在,危难时刻柳州市还是对这张“柳州名片”伸出了援手。

11月12日,两面针发布公告,拟转让持有的房开公司80%股权、纸品公司84.62%股权,以及对房开公司、纸品公司、纸业公司的债权。交易对方为两面针的第一大股东广西柳州市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这笔交易也非常有意思,股权部分的交易对价是0,也就是说两面针等于是把两家子公司“白送”给了柳州产投。更有意思的是,评估公司给这两笔股权资产的评估价是负数。也就是说,柳州产投还吃了亏。

债权部分,评估公司比较给面子,直接按债余额账面原值给的评估价,没有计提任何减值。柳州产投也大方的按原值接受了。

交易完成后,两面针不再持有房开公司、纸品公司股权,也不再享有对房开公司、纸品公司以及纸业公司的债权。表面上看两面针白白损失了两家经营了十余年的子公司,实际上是甩掉了一个连年亏损的大包袱,还把11.7亿元的债权变成了现金。这可是救命钱。

做到这一步,柳州产投这个大股东,以及背后的柳州市,已经算是对两面针仁至义尽了。接下来两面针已经再没有退路,能不能起死回生就全看自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