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個達沃斯區塊鏈代表團團長的故事

我們上週聊

文末我聊創業選擇方向,十幾年前,我認為把軟件的快速迭代引入傳統金融交易的模式,是一種趨勢。

這個趨勢從人取代猴,從互聯網的快速迭代的商業模式取代傳統模式,一直在得到驗證。

所以我的文眼始終是圍繞著快速迭代代表著更先進這個話題。舉例子說阿爾法狗下棋也是圍繞著這一點。

正巧這段時間老有讀者問區塊鏈,區塊鏈我不想聊,但我很早就接觸了數字貨幣,七八年前就接觸到了。

所以我反而不喜歡聊這種話題,我曾經講過一個故事,2012年的時候,某個城市某位甲方的架構師,正巧機房歸他管。

他在機房裡佈滿了挖礦程序,用公家的電,公家的算力,幹自家的事兒,如何如何。

我本意是批評他,雖然我們是好友。但那篇文章出來之後,讀者的理解和我的用意千差萬別。

你自己想嘛,那個年代的數字貨幣,到今天,什麼漲幅,何況他那個動靜,那得挖出來多少幣。

很顯然,很多人看不到我文字之外的地方,只有對極度暴富的豔羨,所以我就不吭聲了。

你想想看人是怎麼產生投資損失的?

本質上就是他自己是個發熱體,除了會發熱,啥都沒有,聽見個啥都發熱,熱完就栽了唄。

我不想去鼓動這種浮躁情緒,這就是我回避這類故事的原因。

我聊的始終是思考,如果你不肯思考,聽見什麼都只有發熱,那我建議你找個通風的地方,涼快涼快。

回到我們的主題,我選的這個人,做過達沃斯區塊鏈代表團的團長,在區塊鏈領域也有點地位了,自己的公司也做成集團了。

是誰我不說了,現在的那些事兒我也不說了,我選的是他早年的創業例子。

他早年做什麼的呢?做雲遊戲的。我們之間曾經是戰略合作伙伴。

他的那個商業模式簡單的說,就是胖頭端,瘦終端。

就是機房裡一堆機器,你可以認為那就是一堆的算力,遊戲跑在機房的服務器上。

你自己在家裡,通過電腦接入,或者通過其它終端接入都可以,你的鼠標,鍵盤上的鍵值都通過網絡發送到服務器端,然後操控服務器端的那個遊戲。

遊戲的畫面呢,一幀一幀的給你傳輸下來,在你的顯示器上顯示。

所以你的終端,就是你手裡的電腦也好,其它電子設備也好,就瘦了嘛。

它的CPU和顯卡都可以下降,因為其他功能都跑在服務器上,都跑在雲端。

這就叫雲遊戲。

這東西好不好呢?你初看沒啥意義,還要解決很多技術難點,比如延遲,視頻傳輸中的不穩定,計算資源的切換損耗。

但仔細想一想,它很先進,起碼比胖終端的模式先進。

這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計算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你想想是網吧裡的電腦被利用的充分,還是你家裡的電腦?

你想想是出租車被利用的充分,還是你的私家車?

很顯然是前者。

因為它是共享的,大家都在玩它,它的利用率就高嘛,這是很多共享經濟的源頭。

你要知道我在描述很多年前的故事,那個年月,共享經濟這個詞兒都沒發明。

可這種模式就是一種共享。

事實上,你今天可能要玩一個高CPU,高顯卡的遊戲,明天要玩一個低CPU,低顯卡的遊戲。你玩遊戲,是隨時切換的。

可是電腦呢?

它得按照最頂級的去配置呀,否則某些你暫時想玩的遊戲就玩不了。

可如果按照雲遊戲的模式,就可以玩嘛。

你今天玩高CPU,高顯卡的遊戲,我後臺服務器給你多配一些計算資源,你明天玩低CPU,低顯卡的遊戲,我後臺服務器給你少配一些計算資源。

我是個計算池嘛,計算資源是隨我調度的,根據遊戲的不同,調度不同的資源適配你。

這是不是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當然是。

你注意哦,這只是第一個方面,如果只有這個方面,那麼它僅僅是個好思路,絕對談不上是個好方向。

我下面要講第二個價值了。

第二、它的迭代速度加快了。

這才是它最有價值的一點,這體現了方向上的先進。不理解的看我文首給你推薦的那篇文章。

我從人類起源開始不斷的給你論證加速迭代就是進化這個事實。

什麼叫迭代速度加快了?

你家裡用車,是不是一推出新車你就買新的?你家裡用電腦,是不是一推出新CPU你就更新硬件?

當然不是,因為你是偶爾用,你用的頻率不高,你沒法快速迭代。

你一年才想起來玩一次遊戲,這麼頻繁的升級硬件,家裡錢都打遊戲了,你老婆能沒意見麼?

可是雲遊戲的模式呢?它的迭代速度可以無限快呀。

它機房裡可以有高中低端,各種層面的服務器。我不需要一次性都替換,一部分一部分嘛。當整個用戶群體裡有5%的需求升級了,那我只要升級6%的服務器,就可以應對呀。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快,人的需求不再需要等待,可以得到迅速滿足。

新推出一個遊戲,讓你換電腦,你捨不得一萬塊錢,現在呢?包月收你100塊不貴吧,隨時推出最新產品,你隨時體驗。有空了你玩,沒空了別人玩唄。

你的需求,你的慾望是不是得到了立反饋?立刻就滿足你,你再也不需要因為囊中羞澀而延遲滿足慾望。

我說的這哥們就是這個領域裡的先行者之一,當然他後來不玩這個了,轉型去玩區塊鏈了,7,8年前就轉型了,就是我們的標題。

一個人可以玩很多東西,但我從你創業時選擇的方向就能看出來你是怎麼想的。

就像有人問我十幾年前你為啥不選炒房,而選擇把軟件的快速迭代思想應用於傳統金融領域。

這個道理非常簡單。就是迭代速度不一樣。

你炒房怎麼炒的?自己想想。

把錢砸進去,買房子,然後等它漲對吧。

假如你運氣足夠好,它漲了。

漲了多少呢?1年漲了1倍,接下來你怎麼做?

接下來如果它每年漲一倍,你十幾年就超越巴菲特了,很開心對不對?

可如果不是呢?

它第一年漲了一倍,然後平靜了,第二年沒動靜,第三年沒動靜,第四年還陰跌了點。

你第一年的年化是100%,第二年變40%了,第三年,變25%了,第四年,變19%了。

慌不慌?

我們曾經聊過,決定投資人決策的是什麼?

是預期。

他現在的預期怎麼樣了?

從自信滿滿變成了懷疑第五年暴跌。

可你想想炒房這種模式,你有辦法迴避這個缺陷麼?答案是沒有。

第一年漲了100%,你賣了,見好就收,結果第二年漲了200%,你悔死。

第一年漲了100%,第二年,第三年不動,第四年陰跌,你受不了賣了,第五年漲了300%,你繼續悔死。

你看到了,你沒法要進就進,要撤就撤。它畢竟是個長線交易品種,急賣,賣不得,賣掉,未必能立刻進場。交易週期太長了呀。

所以,你想賺盡最後一個銅板,唯一能採取的策略就是超長線,你就拿著吧,天知道二十年,還是三十年。

回報率肯定是有的,如果你的命好,恰逢它回報率最高的那三十年,那你吃到最大一個波段,如果你命不好,恰逢它回報率最低的那三十年,那你吃個啞巴虧。

這就是房地產交易的痛苦之處。

何況,我很早就說過,人是不同的。

有的人原本是開廠的,人家有本錢,所以有個十倍二十倍開心死了,這輩子知足了。

有的人,就像我前面說的那倆,都是零起點,一個大學生畢業就創業,一個畢業後工作,工作之餘想轍,都是沒本錢的。

他們需要的不是10倍,不是100倍,這點倍數完全無法改變一個零起點的人的命運。

我年輕的時候和他倆一樣,零起點嘛,這就是為啥我選擇了強迭代的領域。

因為可控的因素變多了,我可以不停的買進賣出,時時刻刻的結算,那我就始終都有流動性。

流動性在我手裡,我可以始終選擇利潤最高,最豐厚的地方,快速成長。說白了,你不高我馬上就撤,你高,我馬上回來了。

而炒房那種模式,流動性很弱,能干預的地方太少,只能賭命。而命終究不是無限的。我們這三個人都是80後,時代註定了我們無法選擇炒房。

因為這樣太慢了。

上天可不可能給你一千年的壽命,讓你慢慢炒去,顯然不可能。

既然生晚了,那就得跑快點,或者說,換一種跑法。

任何領域都有強迭代的玩法,弱迭代的玩法。

你選擇弱迭代,說明你信命,你願意大家憑運氣。就像我說人類對人工智能,最聰明的打法就是不拼實力,大家拼運氣。

但是反過來,如果你個人實力明顯壓人家一截,那你選擇強迭代就很划算呀。

迭代越強,你的力量就發揮的越充分。

就像互聯網企業跨界打劫傳統行業,他們當然不肯跟你賭運氣。人家的企業里人的素質高,都985的,而且加班特別狠,永遠不休息。

那他是傻了跟你賭命麼?咱就拼迭代唄,你肯定迭代不過我嘛,放著必勝的玩法不玩,跟你扔骰子,當人家傻啊?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記憶承載,歡迎關注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