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新中田壩壩區:韭黃飄香說豐年

初冬時節,走進普定縣玉秀街道新中田壩韭黃示範園區,村民們舞動著手中的鋤頭,翻動泥土、撥開雜草,一溝溝青綠色的韭黃生長茂盛。遠處,山坡丘陵間,形狀各異的韭黃地成片緊連,微風拂面,陣陣韭黃飄香而來,一片喜迎豐收的景象。

普定新中田壩壩區:韭黃飄香說豐年

新中田壩壩區

作為首批全省擬創建的樣板壩區,新中壩區覆蓋面積2600餘畝,從去年6月開始,短短一年時間,普定縣把新中田壩壩區作為韭黃種植的示範區,韭黃種植面積從“零”發展至2300畝,成為普定縣規模較大的韭黃基地之一,也成為了多次省、市農業產業觀摩的示範點。

基地採用“龍頭企業+村級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引進貴州民投集團,成立貴州民投潤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按照“統一種植、統一實施、統一管理、統一發放工資、統一產銷對接”的“五個統一”的工作思路主導實施,確保韭黃種植標準化。

“從去年開始到現在,我們新中田壩全部種植韭黃,產業發展得有聲有色,市場銷售暢通無阻。目前,可出產面積達1800餘畝,每畝年產量約為1000至1200斤,年總產量約為900噸。” 貴州民投潤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閔芳德說,新中田壩壩區韭黃種植走的是“產業聚焦、合力發展、推動脫貧”的發展道路,目前韭黃基地已實現規模化和產業化,在打造農產品品牌的同時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脫貧。

新中田壩壩區

普定新中田壩壩區:韭黃飄香說豐年

據介紹,新中田壩韭黃示範園區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種植,去年年底集中連片種植韭黃2300餘畝,種植區域包括波玉村、新和村、巖上村,利益聯結覆蓋7個村169戶貧困戶,主要銷往廣州、北京、上海等地。

新中田壩韭黃示範園與玉兔山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只相距百米,園區在建設之初,便同步考慮計劃安置點群眾的就業務工問題,目前,該示範園有效帶動玉兔山易地搬遷對象及周邊農戶就業200多人,發放務工工資632萬元,兌現利益聯結分紅16.9萬元。

在靠近路邊的一塊田地裡,該片區域田間管理員孫紅成正在給幹活的村民交代需要注意的技術要點,他告訴記者,該壩區分為兩片區域,自己管理的1號區域有1450畝,為了保證韭黃的無公害、綠色品質,採取的是人工除草,同時還有翻土、施肥、套筒、割韭菜等一系列的農活,只要天不下雨,每天都需要30多人務工,收割的時候需要的務工人員更多,在基地幹活都是一些手上活路,每天做8個小時,比起以前自家種莊稼起早貪黑的輕鬆多了。

普定新中田壩壩區:韭黃飄香說豐年

村民在韭黃地裡勞作

“我們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栽種韭黃以來就一直在這裡幹活,在這裡做工幹一天就有一天的錢,一個月下來至少有1000多元的收入,去年在基地裡就拿到了1萬8千多元的務工費,今年大部分時間在家裡幫忙帶孫子,有空的時候才來,現在也拿了8000多元的工錢了。” 來自波玉村的村民楊玉琴說,我家離韭黃基地很近,有空就來這裡務工,現在一起幹活的10多人都是我們村的。

陳峰作為該園區貨運司機,每天的任務就是把收割的韭黃運送至清洗廠房,每天要來回跑好幾趟。“韭黃收割多的時候,我每天要運輸2、3噸,平均下來一天也要運輸一噸多的韭黃。”陳峰說道。

據貴州民投潤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嚴姣姣介紹,安順有優良的氣候條件和生態環境,同時採取無公害及標準化的生產模式保障了韭黃的品質,產品持續暢銷,供不應求,都是先預付款再發貨,公司的訂單已經排到明年6月份。

普定新中田壩壩區:韭黃飄香說豐年

村民正在韭黃地裡勞作

據介紹,今年9月,普定新中田壩壩區被選為上海蔬菜集團在貴州的六個主攻蔬菜點之一,還獲得免檢基地認證,基地的十多個攝像頭已經安裝調試完畢,覆蓋生產、加工、儲存各個環節。

“今年以來,新中田壩壩區已經進入了穩步上升的健康發展狀態,隨著可出產的面積不斷增加,產量也在穩步提升,目前,銷售額已經突破500萬元。”閔芳德介紹,目前,該壩區正在實施100萬元的貴州生態循環農業(水肥一體化)項目,已經正式成為上海蔬菜外延生產基地,即將啟動“韭黃入滬”工作。同時,公司與貴州省蔬菜集團合作,即將往香港和澳門市場拓展和供應。

下一步,該公司將按照發展計劃,做好秋冬生產計劃,保障貨源品質和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