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崩了,中報又崩了,港股“小茅臺”怎麼了?

作者 | 飛鼠溪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今天港股比較悲催,指數一度跌了2%不說,還有兩隻股票跌了90%,一隻是自導自演,一隻是被做空了,雙雙停牌去了。

還不止於此,今天港股小茅臺又崩了:維他奶(345.HK)一度大跌12%,收跌7.69%。

為什麼用“又”字呢?

因為今年6月的時候維他奶已經崩過一次了,到現在差不多半年時間,跌去了近40%。

8月份的時候,見過一個剛畢業的小鮮肉,小鮮肉洋洋灑灑給我談了一遍維他奶,將巴菲特的各套理論說得一套一套的,好公司就要長期持有啊,巴拉巴拉的。他37抄的底,GOOD LUCK。

言歸正轉,還是談談維他奶怎麼了。

1

財報的BUG

維他奶上一波崩是6月20日2018/2019財年年報發佈,這次崩是2019/2020財年上半年業績發佈。可見,崩的直接導火索是財報出了么蛾子。

年报崩了,中报又崩了,港股“小茅台”怎么了?

最新的中期業績顯示,2019/2020財年上半年實現營收46.84億港幣,同比增長5.31%,經營利潤同比增長1.12%。當然,這個裡面有人民幣的因素,維他奶現在的業務一大部分在大陸,用人民幣結算,但財報是港幣。如果撇除人民幣貶值因素,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9%,經營利潤同比增長5%。

當然,不管怎麼樣,這個增速較去年已經是大幅放緩了。

其實維他奶的增長放緩是2018/2019財年下半年就出現了,2018/2019財年下半年營收30.78億港幣,同比增長9.19%,較上半年的22%已經是大幅放緩。

年报崩了,中报又崩了,港股“小茅台”怎么了?

不過,就這個增速放緩,按理來說是剁不了維他奶什麼的,因為它過去業績增速一直不咋地。

所以來把維他奶的業務再拆一下,產品沒什麼好拆的,主要是地區。維他奶業務主要在大陸和香港,澳洲和新加坡賣了點豆腐加飲品,不是當下看好維他奶的主邏輯,先忽略不計。那麼業績不好,是因為香港事件的原因嗎?

請看下面的半年業績圖。可以看到,港澳的業務早就碰到天花板了,這些年基本沒有增長了。這點好理解,去過香港的人就知道,維他奶對香港的渠道滲透是有多厲害,而香港就700萬人,已經喝到頂了2019/2020財年上半年數據,港澳實現營收11.37億,同比下降0.09%。這確實不大好看,但不是殺維他奶的主邏輯。

年报崩了,中报又崩了,港股“小茅台”怎么了?

主邏輯是大陸業務的放緩。最新財報數據顯示,大陸地區實現營收32.44億,同比增長8.42%,這較2018/2019財年下半年的12.98%增速進一步放緩。而在此前的三個半年(即2017/2018財年上下半年,2018/2019財年上半年),維他奶分別增長了39%、38%和32%。

年报崩了,中报又崩了,港股“小茅台”怎么了?

香港700萬人,大陸14億人,這想想就令人心動(關於為什麼維他奶有潛力在大陸地區擴張,詳見我《港股屹立不倒的一哥,究竟有何神奇之處》),正是這份心動,在30%+的增速不斷驗證下,撐起了讓人難以置信的估值。

但當這條邏輯得不到短期數據驗證的時候,殺估值也就隨之而來。

2

無法安放的估值

在維他奶6月份崩盤前,其估值一度到達了令人窒息的72倍,A股的醬油都要望其項背。

維他奶的估值基本是隨著大陸業務的放量開始的,第一次是2011年開始,維他奶的估值從20倍抬到30倍左右,鑑於大陸的成長性,食品飲料企業的利潤穩健性和良好的現金流,30倍的估值還可以接受。

但第二次估值抬升就看不明白了,就是2018年以來的這波,無視大盤各種各樣的鬼故事,伴隨大陸業績持續30%+的增速,維他奶的估值抬到了70倍。

年报崩了,中报又崩了,港股“小茅台”怎么了?

這裡插播一句,很多人老是說港股價值窪地,這恐怕是真的對港股有什麼誤解。恆生指數不到10倍的估值,只是因為指數結構導致的。便宜的銀行地產佔了大頭,信息技術表面上看佔了15.13%,其實只是因為香港撿到了騰訊。

年报崩了,中报又崩了,港股“小茅台”怎么了?

從維他奶等一眾股票的估值可以看出,港股其實真沒有想象的便宜。而維他奶更是貴出了天際。

有一點是我一直想不明白的,那就是維他奶的股權其實是相當分散的。明面上看,第一大股東是澳洲聯邦銀行,澳大利亞四大銀行之一,它持有11.98%,一直在減持。然後就是羅氏家族,截至到2019年3月31日,沒有增持和減持。

年报崩了,中报又崩了,港股“小茅台”怎么了?

維他奶這家公司算比較正,我覺得暗面下通過自己人大量持有股份的可能性比較低。這樣一來,維他奶的股價被控盤操縱的可能性很低。港股有些股票估值也很誇張,還可以找到高度控盤的理由,但維他奶似乎真的找不到。

所以,想不明白,為什麼維他奶的估值可以堆這麼高。它的確定性確實很高,但為這個確定性付出的溢價似乎是過於高了。所以,到底是誰在買呢?

當然,誰當了冤大頭這個問題不重要了,殺估值的邏輯已經開始。當前維他奶的估值還有46倍,殺估值恐怕還遠沒結束。

3

什麼時候抄底維他奶

那位小鮮肉不知道後面有沒有賣掉,我猜大概率是沒有的,那恐怕就要套很長時間了,不過,他講的有些東西我是認可的,我相信他也會解套的。

投資食品飲料,主要看三力,品牌力、產品力和渠道力。關於維他奶的這三力之前的文章都分析過了,不多提。

所以,對於維他奶的未來,我覺得問題不大,確定性比較高,現在的毛病就是估值,中國區業務增速沒恢復前,估值殺回30倍是相當可能的,甚至30倍以下。

關於維他奶的中國區業績增速掉這麼厲害,管理層的說法是去年增長強勁(也即去年基數高)和市場競爭激烈。

其實在2017/2018財年年報上,公司管理層就提到了考慮2017/2018財年中國表現如此強勁,料2018/2019財年將表現溫和(這裡也可以看到維他奶的管理層比較保守,不盲目追求擴張速度)。

年报崩了,中报又崩了,港股“小茅台”怎么了?

不過沒想到2018/2019財年上半年中國區仍然錄得了32%的增長,算是超市場預期(這或許也是市場如此興奮,推高估值的原因)。所以,現在管理層甩鍋給基數高,也說得過去。

2018/2019財年下半年中國區只增長了12.98%,基數已經放下來了,這對比的期間就是接下來的2019/2020財年年報,這是一個可以關注的時間點,當然,主要還是要看估值殺到了哪。

另外,還有一條線索可以關注。

維他奶在中國的擴張是非常慢的(這又是維他奶管理層保守,不冒進的一個表現),1994年大陸的第一個廠深圳廠投產,這個廠最早更可能是滿足香港的消費。

1998年上海廠投產,2011年佛山廠投產,大陸的業務量才真正開始起飛,增速不斷上行,但到2016年大陸增速放下來了(2015年9月30日-2016年3月31日增速放緩至15.12%,2016年3月31日-2016年9月30日增速進一步放緩至7.01%),或許是受產能限制。

然後2016年武漢廠投產,伴隨的是增速重新上行。公司正在籌建的東莞廠預計2021年4月前投產,或許會為新一輪的放量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