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知识点:轩辕坟本为黄帝之陵,为何会成为狐妲己老巢?

在商朝帝都朝歌的南门外,三十五里之处有一坟名轩辕坟。坟中有三只大妖,即狐妲己(千年狐狸精)、胡喜媚(九头雉鸡精)、王贵人(应为玉贵人,玉石琵琶精),合称轩辕坟三妖。三妖接受妖族之主女娲娘娘的直接领导,纣王在女娲宫题诗后,女娲览之大怒,遂令三妖托身宫院,从而开启了武王伐纣的故事。

封神知识点:轩辕坟本为黄帝之陵,为何会成为狐妲己老巢?

影视剧中妲己形象

一、轩辕

轩辕坟,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叫“轩辕”的人的坟墓。那么谁是轩辕呢?这个大家都知道,他就是中华人文始祖之一的黄帝老先生,轩辕坟就是黄帝坟。《史记·五帝本纪》开篇即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封神》中则时称轩辕、有时称轩辕皇帝者是也。

而本篇要写的,并不是大家熟悉的这个轩辕,而是《封神》中的轩辕,以及轩辕坟的前世今生。

《封神》开篇诗云:

燧人取火免鲜食,伏羲画卦阴阳前。神农治世尝百草,轩辕礼乐婚姻联。

嗣后故事中,燧人氏并不曾出场,伏羲、神农和轩辕却都居于火云洞,又称火云宫,合称为三圣皇。全书中他们共登场三次。

第一次:女娲娘娘在三月十五日自己的生日这天去朝贺三圣;

第二次:瘟神吕岳事件;

第三次:余德痘毒事件。

原著中轩辕的形象,就是靠这三次出场以及一些零星记载勾勒的。

封神知识点:轩辕坟本为黄帝之陵,为何会成为狐妲己老巢?

轩辕黄帝像

按原著,轩辕皇帝制度礼乐衣裳;又以老彭为相,大破蚩尤于北海,留下七香车、乾坤弓、震天箭;其麾下总兵官柏鉴跟随姜子牙督造封神台,造台后又持百灵幡引渡诸神入台,后受封为清福正神,为封神榜之首;轩辕在当时的商朝大地上祭祀极盛,繁华的帝都朝歌有其庙,荒僻的棋盘山也有其屋宇。

先说说这位老彭相。

西岐大夫散宜生谏文王,“昔上古神农拜常桑,轩辕拜老彭,黄帝拜风后,汤拜伊尹”,常桑为上古神医,风后为黄帝宰相,伊尹为商汤贤臣,惟独这位老彭于史无考。后来我无意中发现这句话改写自《潜夫论·赞学》(东汉思想家王符著作),原文为:

黄帝师风后,颛顼师老彭,帝喾师祝融,尧师务成,舜师纪后,禹师墨如,汤师伊尹,文、武师姜尚,周公师庶秀,孔子师老聃。

在《潜夫论笺校正》中,对上述典故的注释都颇为详细,惟独缺老彭、纪后、庶秀三人。

老彭有两说,一说为殷之贤大夫(出自东汉经学家包咸),孔子曾说“昔商老彭及仲傀,政之教大夫,官之教士,技之教庶人”,正此之意;但孔子又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因此东汉经学家郑玄说老彭当为老聃与彭祖的合称。可惜这两个说法跟《潜夫论》中的老彭都对不上号。今本《封神》应该是传抄错误,而《潜夫论》是不会错的,据《史记》,黄帝崩,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是帝颛顼。也就是说颛顼是黄帝的重孙,为上古时代之人,他的宰相绝不可能是殷商的贤大夫、帝尧时代的彭祖或春秋末年的老子。

因而,封神中的老彭更多出于作者的虚构,虽然有老彭之名,实际与后世的老彭并无关系。

其次是轩辕的功绩。

殷洪逃亡路上曾进入轩辕庙栖身,其拜辞云:

轩辕圣王,制度衣裳,礼乐冠冕,日中为市,乃上古之圣君也。

先称圣王,再称圣君,足见轩辕在当时普天下百姓心中的地位。

何谓制度衣裳?

王逸注《楚辞》,说“(轩辕)始作车服,天下号之为轩辕氏也”,这是黄帝的重要功绩之一。制是制作,度是度量,合起来的意思是教导人们量身制作衣服的意思,人穿上了衣服,就意味着有了羞耻之心。

礼乐冠冕呢?

制作礼乐、制度衣冠,使人懂得上下尊卑、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遵守这种符合大多数人价值观的行为准则。相传黄帝命伶伦造律,依凤凰之鸣分为十二音阶,制成乐舞《云门大卷》,为周礼六乐之首,每祀天神,则“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黄钟大吕这个成语就出自于此。

有衣裳、有礼乐,这两点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的重要标志。

封神知识点:轩辕坟本为黄帝之陵,为何会成为狐妲己老巢?

襟带之美,衣裳最终演变成了华裳

而日中为市,则是在中午进行商业交易。莎士比亚誉人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基于对智慧、身份和族类的强烈认同感,更进一步说,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就必然要开展社会活动,比如宽于慈善、以物易物、互通音问有无等。不过在古藉中,这并非黄帝的创造,而是神农的手笔。《周易·系辞下》有“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什么是噬嗑?孔颖达疏:“日中为市,聚合天下之货,设法以合物,取於噬嗑,象物噬啮乃得通也。”意为商品交易就像吃东西一样,有吸收、有咀嚼。

封神中,阐教众人攻击截教最多的,就是截教弟子多为禽兽之辈。通天教主一代圣人,也很在意别人攻击他不是人,他说广成子,“我与羽毛相并,他师父却是何人?我成羽毛,他师父也是羽毛之类”,这句话可以粗俗地理解成“你骂我是畜生,你全家才是畜生呢”,这才摆下诛仙阵,正式撕破脸。

轩辕成仙证道,靠的其实就是“制度衣裳、礼乐冠冕、日中为市”这十二字。来引渡他之人,便是太上老君。老君黄河阵初次下山,便有诗云:

鸿濛剖破玄黄景,又在人间治五行。度得轩辕升白昼,函关施法道常明。

正其佐证。

二、轩辕坟

轩辕在人间为圣王、圣君,证道后居于火云洞,又为圣人。其地位之高,纵使发挥最浪漫的想象,也让人意想不到。

老子只是一座桥梁,起的是接引而并非教导的作用。轩辕虽因老子而升天,但最终证得先天圣人之位,却未必是老子所赐,甚至可以这样说,他既然为火云洞三圣之一,与第一高手昊天上帝伏羲氏称兄道弟,已证明他无论实力还是地位,都已在老子这位昔日引路人之上。这当然说明,他不可能是老子的徒弟。

一切因由,恐怕还是要着落在伏羲氏身上。二人之间,只会存在以下几种关系:

或亲密伙伴。火云洞三圣名声响彻三界,乃是天上地下第一团体,他们所代表的天庭乃是仙界正统,鸿钧的道门也只是其辖下一诸侯罢了。伏羲为天皇,神农为地皇,轩辕为人皇,天地人的关系是平等的。三人虽以伏羲为大,但并不特别区分上下尊卑,三人一体,虽然隐居火云洞无为且无不为,但那只是因为天庭无事而已。

或上下级。天毕竟大过地,地毕竟大于人,伏羲氏既为天皇,自然比神农轩辕二位地位更高、实力更强。

或为师徒。轩辕氏虽经老君引度成道,但他实际拜的师父却是伏羲氏。伏羲为天帝,实力封神位面居第一,用心教导之下,徒弟轩辕也修成圣人。

无论哪种关系,其实都不妨碍伏羲将天帝功法传给轩辕。也就是说,轩辕最终取得如此成就,很难说与伏羲没有关系。

封神知识点:轩辕坟本为黄帝之陵,为何会成为狐妲己老巢?

影视剧中轩辕坟

可,轩辕坟又是怎么回事?

坟,墓也。轩辕坟中当然应该葬的是轩辕,那火云洞中的轩辕又是谁?

首先,轩辕坟未必就是轩辕的坟墓。

《康熙字典》中“坟”字有七个释义:

墓,或墓土封堆隆起之貌。《说文》:墓也。《礼记·檀弓》:古者墓而不坟。这个坟字就是墓土封堆,现在我们还在使用的有个词语叫坟起,就是这个意思。

高堤,水边高地。《诗经》中有“遵彼汝坟”,《楚辞》中有“登大坟以远望兮”,都是此义。

大道。孔安国《尚书序》“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此外还有大、土膏肥、土沸起状、同羵字(羵,传说中土里的神怪)等义。

按常理来说,轩辕坟自然就是轩辕墓无疑,可是事有反常必为妖,既然轩辕坟中不一定有轩辕,那么这坟是不是墓就有待商榷了。按上面的多种含义,它还有可能是一道河堤(古朝歌城在黄河与淇河之间),因与轩辕有关而得名。

当然,在封神中这的确是大坟无疑,三妖的巢穴就在坟旁石洞之中,妲己回巢,也是说到“轩辕坟中”,既然是坟中,那就是墓穴里面了。

其次,肉身沉埋,灵体升天。《八仙得道传》中蔑龙道行将满,火龙真人先探其龙珠在手,然后将其龙身推入潭中,用移山咒运来一座大山将龙身压成肉酱。因为蔑龙此时该由畜生道转为人道,最终才能成其仙道,只要有龙珠在手,肉身已如敝屣。然而鉴于《封神》中并无这等转世历劫的设定,因而可能性极小。

最靠谱的推测是,轩辕坟应该仅是座衣冠冢。轩辕坟三妖与棋盘山二妖的实力接近,高明高觉二人出自轩辕庙,并无轩辕的肉身,仅靠庙中的香火之力就能修成千里眼、顺风耳,这说明轩辕坟中也不可能有轩辕的肉身,否则妲己等借助圣人肉身的浩大元气,完全有可能修成金仙高手。

总之,轩辕坟中无轩辕,应为确定之事。

封神知识点:轩辕坟本为黄帝之陵,为何会成为狐妲己老巢?

扫墓人

三、传说

相传朝歌城外确有轩辕坟。

古之朝歌,即今河南鹤壁新区南部的鹿台遗址及其附近区域。

编纂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朝歌乡志》记载“黄帝死后即葬于沬”,沬,又作妹,亦称武丁城。武丁至殷迁沬,其后历代商君屡有迁都,传八代至纣王,因爱妹都之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以之为离宫别馆。因城西有朝歌山,遂易名为朝歌。

《乡志》又说,“殷纣时,相传其坟为群妖所据,姜子牙火烧,其墓乃绝”。《封神》中则作比干与黄飞虎烧毁轩辕坟,烧死妲己狐子狐孙无算。

不过,《乡志》的编纂时间距今不过六七十年,要说有多大说服力,是存疑的。更审慎地说,单凭相传这些字眼其实基本可以断定,其传说就是采集自《封神演义》而又进行了再加工无疑。

封神知识点:轩辕坟本为黄帝之陵,为何会成为狐妲己老巢?

轩辕坟复原图

墓地旧址,在今淇县桥盟街道赵沟村。据当地许、王、李三姓族人自述,三姓世代守护轩辕坟,如果此话属实,那么就是说,他们都是轩辕坟的守墓人。

黄帝生活在上古时代(约公元前2600年),武王伐纣的时代离黄帝时已经有一千年,再到今日,已传承4600多年。

据村中一位老人回忆,轩辕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彻底毁坏,小时候他和小伙伴常在陵园内玩耍、流连忘返,另外村里上了岁数的老人也都曾见过这座古坟。

赵沟村村东有一片地,被称为石门,据了解,这里当初的确有一座高约3米、宽约2米的石门,其上用篆字写着“轩辕坟”三个大字,沧桑古朴、凝重漫漶。

另据村民们回忆,石门两侧门柱上有花纹,门额上除了有‘轩辕坟’3个篆字外,两侧还有猴子图案和双龙图案,古色古香,很是威严。石门前还有两棵对称生长的大柏树,可惜它们已枯死了。

人以地生,地以人名,传说图案上的猴子通灵,经常幻化成猴子在村中乱跑。村里有户人家发现油缸内的油总不翼而飞,可又找不出原因,一直十分气恼。直到无意中看到画中石猴嘴上沾有油渍,才破了案。农民伯伯是不信邪的,抄起锄头就将左侧石猴的嘴巴敲出了一个缺口,并大加训斥。说也奇怪,他家从此竟再也没丢过油。

此坟始建于何时已无从考据,曾有学者根据石门的特点、样式推断或是秦汉时期的产物。目前可靠的记载是,写作于清光绪年间的《淇县舆地图说》就已经记载,该地因这座石门而得名石门村。

封神知识点:轩辕坟本为黄帝之陵,为何会成为狐妲己老巢?

黄帝陵

现在公认的黄帝陵在陕西延安黄陵县城北桥山,这才是堂堂正正的所在,因为有《史记·五帝本纪》中“黄帝崩,葬桥山”

之句背书,帝王之坟称陵,黄帝为土德之瑞,三个字,便尽显大气磅礴。另有一些争议,比如甘肃正宁、北京平谷、河北涿鹿、河南荆山等处,不过从无人提到过淇县,所以它也只能以轩辕坟三字示人而已。轩辕,为黄帝之名,坟为墓,意思还是那个意思,只嫌小器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