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深處,被譽為長征驛站,卻往往被人忽略

川西深處,被譽為長征驛站,卻往往被人忽略!

川西深處,被譽為長征驛站,卻往往被人忽略

如果我們回顧紅軍長征的歷史,那麼我們會發現遠在川西的卓克基在其中熠熠發光,它在歷史中揮灑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當時,它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央紅軍北上經過這裡,四方面軍接連北上、南下、再北上都經過這裡,被譽為長征驛站。

川西深處,被譽為長征驛站,卻往往被人忽略

1935年,兩河口會議決定北上抗日。紅一方面軍的先遣部隊翻越了多座雪山後,抵達卓克基。卓克基在當時是由土司所把控,土司碉樓修建在高坡之上,高高在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看似很難攻破,但是後面的發展卻真的極具戲劇性。


土司率領自己的士兵狙擊紅軍,雙方在山谷裡發生鬥爭。結果因為夜降大雨,土司士兵的槍藥都受潮了,火力被大為削弱,他們只能邊打邊退到卓克基官寨,憑藉碉樓的地勢繼續頑強抵抗。

川西深處,被譽為長征驛站,卻往往被人忽略

而當天夜晚,先遣部隊為了聯絡後方部隊,所以連續發射了幾枚信號彈。而萬萬沒想到,因為卓克基的土司和士兵們都沒有見過信號彈,他們誤以為這是可以劃破天空、照亮大地的“神火”,所以膽戰心驚。

而土司以為紅軍有天神相助,可以施展法術,發射“神火”,如果自己不趕緊避讓,一定會遭受大劫,所以土司攜家人帶著貴重物品,連夜棄寨逃跑,躲進了深山之中。

川西深處,被譽為長征驛站,卻往往被人忽略

而就這樣,紅軍以如此戲劇化的方式,沒有多損耗兵力,就佔領了卓克基官寨,之後又迅速佔領整個西索村,之後分東西兩路向馬爾康、梭磨推進。

在之後的連續幾個月裡,倉皇逃竄的土司仍不死心,他多次糾集士兵與紅軍作戰,只是可惜他現在的實力已經難以對紅軍構成威脅。

川西深處,被譽為長征驛站,卻往往被人忽略

在紅軍佔領卓克基官寨幾天後,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進駐了卓克基官寨,並在此地停留一週,他們在藏民中廣泛進行中國共產黨的綱領和紅軍的政治主張及北上抗日的愛國宣傳,在此處留下了革命的火種,而這火種也不負所托,終於成了燎原之勢。

川西深處,被譽為長征驛站,卻往往被人忽略

在中國革命處於危難的緊要關頭,為了支援紅軍北上抗日,人口僅有二十多萬、人均年有糧不過四百多斤、人均擁有牲畜不到兩頭的阿壩州,提供了兩千多萬斤的糧食和各類牲畜二十多萬頭,這被譽為“犛牛革命”,而卓克基就是“犛牛革命”的重要驛站!

川西深處,被譽為長征驛站,卻往往被人忽略

如今,卓克基官寨已經發展成為了馬爾康有名的紅色旅遊景區。這裡許多地方都是根據紅軍來命名的。

當年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曾栓過軍馬的幾棵白楊樹,被當地人稱為紅軍樹;而為紀念紅軍途經此地,曾經紅軍走過的橋,被稱作紅軍橋。現在這些統統都成為了卓克基最受歡迎的景點。

川西深處,被譽為長征驛站,卻往往被人忽略

紅軍橋下的梭磨河依舊滾滾流向遠方,而紅軍橋卻幾經風雨,迎來送往了無數人,但關於長征紅軍的點點滴滴都鐫刻在紅軍橋的每一塊磚上,直到現在當我們站在紅軍橋上,遙望遠方時,彷彿還能看到當年紅軍的颯爽英姿。

川西深處,被譽為長征驛站,卻往往被人忽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