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边疆的变迁:帕米尔的历史及问题(下)

导语:前文介绍了帕米尔的地理、历史和帕米尔问题的由来,本文介绍帕米尔研究的问题、隶属关系变迁和清政府的认识。

清季边疆的变迁:帕米尔的历史及问题(下)

塔吉克斯坦境内的帕米尔高原

1.帕米尔问题研究的兴起

20世纪初陶懋立于1914年发表的《帕米尔形势及中、英、俄分界述略》是目前我所见最早的专门论文。20世纪在3 0年代出现了边疆史地研究热潮 ,帕米尔问题研究再次受到重视。先后有倪志书的《帕米尔与帕米尔问题》、吴敬之的《帕米尔为中国属地见于中邦记载考》、 傅角今的《帕米尔应为中国领土说》等数篇专论。在 20世纪70 年代后半兴起的 中俄关系研究中,帕米尔问题仍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郑史的《俄国武装侵占我国帕米尔的历史真象》、黄盛璋的《驳无耻的浩罕继承论》。1981年 6 月 , 苏联与阿富汗签约,将瓦罕帕米尔并入苏联。帕米尔问题也再次成为近代新疆历史研究中的热点,先后发表了1 0多篇专题论述,刘存宽《中苏帕米尔争议的历史真象》认为关于中苏帕米尔争议,现存的唯 一条 约依据就是 1884年《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任何越过或离开这个条约的其它解决办法都是行不通的。

清季边疆的变迁:帕米尔的历史及问题(下)

浩罕人

黄盛璋在其长篇专论《清代在帕米尔的管辖范围及其变迁》 详细考订了18世纪中期至世纪末中国在帕米尔主权管辖范围的变化。后期的许建英、苏北海、李强、厉声等从不同角度都探讨了这一问题,以上是对于帕米尔研究的状况的简单梳理,为方便叙述,我们可以从帕米尔地区边界的变化来梳理整个帕米尔归属问题。

2.帕尔米隶属关系变迁的三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英国和俄国单独交涉阶段,这段时间一直到1877年阿古柏政权覆灭为止。虽然俄国有占领帕米尔地区的企图,但最终还是没有实现。整个帕米尔地区还是完整的作为一个整体属于中国,关于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据我目前所见资料,许建英是比较用力很深的一位学者,他在《关于帕米尔交涉的几个问题》这篇文章中专门研究了英俄两国在中亚的角逐和早期的签署的帕米尔协约,详细分析了英俄两国在中亚地区的战略目标和利益,以及各自的采取的行动,为避免双方发生直接冲突而签署的协约 ,可以说是一篇见解独到的文章。在其博士论文《近代英国和中国新疆(1840一1911)》中专门开辟一节讲述英俄在帕米尔地区的争夺,观点基本上同前文相似,只是论据更显充实,并得出在某些事情或某些时候英国在新疆有过制衡沙俄的作用 。其他还有研究这一阶段的学者还有王恩春,他只是简要回顾了英俄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冲突,并没有深入研究这场冲突的原因。 刑立涛认为英俄在帕米尔问题凸显的出现是英俄两国在中亚角逐的延续,是在划定在划定了阿富汗西北边界线之后的行为 ;黄盛璋研究了沙俄对中国领土的掠夺后,认为《中俄北京条约》,规定“西弧”划界应依山岭、 大河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原则,这为蓄意侵占我国西北领土,预先立下了条约依据 ,但是他却未考虑英国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清季边疆的变迁:帕米尔的历史及问题(下)

中俄《北京条约》

第二个阶段是中国、俄国、英国三方交涉阶段,从阿古柏政权灭亡到19世纪90年代初,这一阶段由于中国认识到帕米尔问题的重要性,开始设立哨卡,派驻军队,出现了三方角力的阶段,而且帕米尔地区出现了变化,帕米尔问题呈现国际化。随着阿古柏政权的覆亡,俄国开始向中国提出在中国西北的领土要求,这其中就包括帕米尔地区,由于弱国无外交,清政府被迫同沙俄签订《《中俄改订条约》和《续勘喀什噶尔界约》》两个不平等条约,条约划定别叠里山口起直到乌兹别里山以下“俄国界线转向西南,中国界线一直往南”,如此就把帕米尔西北部分划入俄国,仅把乌孜别里往南直线以东的部分地区留给我国。其余帕米尔大部分地区就成为待议地区,既为它已经占领帕米尔地区取得合法地位,同时又为进一步扩大占领帕米尔预立地步 ,具体划界参考下图:

清季边疆的变迁:帕米尔的历史及问题(下)

帕米尔三分的现状

就这样完整的帕米尔地区为中国和俄国所共有,而且遗留一个问题,俄国如此划界,自然会受到英国的反对,许建英研究后发现,当时英国政府转告清政府不要把帕米尔地区划给俄国,否则将采取单独行动保护自己的利益 。但是此时的俄国并没有为得到的这些侵略权益而满足,进一步提出沿喷赤河划界的要求,恰在此时发生了英国人占领洪扎

的事件。洪扎,中国称做坎巨堤,历史上是中国的藩属国,这一地区位于克什米尔西北方,帕米尔高原西南侧,是中国到英属印度殖民地的孔道,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当帕米尔地区被沙俄侵占一部分后,为了响应局势的变化,“英国深知坎巨堤是防卫俄国由帕米尔南下的战略要道” 和孔境英国便准备控制这一地区,使得战略前线北移,正巧此时洪扎内部发生了宫廷政变,为英国人干涉提供了借口,英国派遣军队经过两个月的战斗占领了坎巨堤。

英国的侵占使得帕米尔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也引起了中国方面的不满,经过交涉,最终以两属中英两国结束,但是影响在许建英看来,是巨大的,对帕米尔交涉来说,使得中俄英三方交涉复杂化,并成为俄国讹诈中国的借口,同时英国掠夺了中国领土,为中国的边界留下了长期的纠纷。 李强在其博士论文《英属印度西北边疆政策和中国西部边疆危机:对1757-1895年中、英在喜马拉雅山区、喀喇昆仑山区和帕米尔地区争端的研究》专门述及帕米尔问题,详细研究了自19世纪前起英国在中亚地区的政策演变和历次行动,资料详实,特别是首次提到了英俄1887年边界协约和深入研究中英两属坎巨堤问题,并配有详细的地图 。当然研究坎巨堤问题的学者也不少,作为一个新兴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注意力放在此处,杨奋武《中国在帕米尔及坎巨堤主权缩减之一段史料》论述了英国侵略中国帕米尔及侵占坎巨堤的情况 ,算是比较早的一篇文章。在许崇灏编著的《新疆志略》里详细探讨了坎巨堤的地理和沿革、与我国的关系以及坎巨堤问题出现的始末 ,算是专门研究这一问题早期文章。在尹伟先主编、马啸副主编的《西北通史·第四卷》中,专门开辟一节,对英国占领坎巨堤的详细过程和中英谈判都有介绍,尤其许多材料都是当时的电报以及亲历者的回忆录,参考价值很大 。

清季边疆的变迁:帕米尔的历史及问题(下)

坎巨提地图,引自1936年《新疆三十万分一图》,文旅天天报的博客

林孝庭的《朝贡制度与历史想像:两百年来的中国与坎巨堤(1761-1963)》中研究处理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盛清、晚清、民国、二次战后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坎巨堤与中国的关系,探讨坎巨堤从不被盛清朝廷正式承认为内藩或朝贡国地位的土邦,逐渐转化成为传统历史藩属之一部,最后在民国时期被中国内地官民“想像”成为一块“已丧失”于帝国主义侵略下的边疆领土,亟待收复。

从中、坎历史关系探索中,了解晚清官员对于“藩部”或“属国”概念的理解,与其说是来自其对帝国传统朝贡制度之信仰,不如说是来自其与英、俄等西方强权交往互动的经验法则

第三个阶段为俄国与英国单独私分帕米尔,这个时间段直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结束,至此,中国的帕米尔地区彻底被英俄两国私分,中国在帕米尔地区的主权彻底丧失,仅保留了其中的塔格敦巴什帕米尔。俄国见与中国单独谈判难以达成侵略目的,变撇开中国,单独与英国协商,达成帕米尔分割的协议,许建英认为英俄两国之所以能够达成私自划分帕米尔的协议,是因为双方找到了利益共同点。 而且许建英通过对当时档案的研究,发现在这场谈判中,俄国人占据了主动,使得原来中英两国形成的利益同盟瓦解,双方产生分裂,英国从最初的“隐助中国”到最后和俄国私分帕米尔,其原因是在这场中英俄三方的微妙交涉中,英俄发现牺牲中国双方能够获得最大利益,所以结果最终以牺牲中国的利益而告终

清季边疆的变迁:帕米尔的历史及问题(下)

英俄私分帕米尔后的国界

许建英在其博士论文《近代英国和中国新疆(1840一1911)》中更是总结了三个阶段的清政府的表现,认为此期清政府所提出的“三国同议”,共同勘分帕米尔,看起来和第二阶段对策一样,实际则相去甚远。交涉第二阶段“三国勘界”可以说是清廷所提的“三国各不占”之对策的发展,清政府处于主动地位,只是期望借助于英国实现对帕米尔的勘分:而这次则是清政府优势尽失,为英俄算计遭冷遇后,迫于无奈而提出的,完全被动。其结果英俄均不理会,仍然私下瓜分帕米尔。 可以说这是清政府昧于世界大势,用传统的“以夷治夷”处理对外关系的破产

3.帕米尔问题中清政府的认识

除了这些问题,相伴随的还有研究清政府的对策、许景澄的作用、不同时期清朝官员和清朝政府对帕米尔问题认识、瓦罕走廊的法律地位、帕米尔的管辖范围和帕米尔地区人民反侵略斗争等问题,如许建英认为清政府的政策调整经历了帕米尔地为中属,但三国各不占(1891年6月—12月),中英俄三方会勘分地(1892年1月—1892年6月),中俄分界(1892年7月—12月),三国同议(1893年1月—1895年5月) ,并且也对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陆玉芹特别重视了帕米尔谈判中许景澄的作用,“严保我界, 三国各不侵占”;赞同“派员会勘, 定分各界”;反驳“先撤卡,后勘界”;出札守兵,坚持陈约;举荐庆常,继续交涉;许景澄与帕米尔交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清季边疆的变迁:帕米尔的历史及问题(下)

许景澄

顾建琴研究了不同阶段清朝官员和清朝政府对帕米尔问题认识 。许建英特别关注了瓦罕走廊的法律地位,从国际法、划约依据,中国政府的反应来说,侵占都是非法的 。之前的研究重点关注俄国的作用,对英国的关注度不够,许建英在《近代英国和中国新疆关系研究述评》中对英国在帕米尔的作用,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认为其出发点大多是英俄在新疆的对抗以及防止英俄入侵新疆,着重于对当时的实际情况的考察和分析;边界争端和界务的研究受到较多的关注,这是学者们对英印和中国新疆段边界研究的一个重要时期。这和当时国内的形势分不开,因为当时日寇入侵,国难当头,地处边远的新疆也面临着英日苏等势力的争夺;关于英国和中国新疆关系的研究带有一定的新闻性,使用档案极少,但是重要的论著都使用多种历史文献,有的甚至使用不少国外的研究资料,这一点需要得到纠正 。另外由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主编的《帕米尔资料汇编》算是一本专门汇集帕米尔问题的资料集,收集了帕米尔的历史地理、民族、属于中国的证据、沙俄侵占帕米尔地区等的相关史料,是研究这一问题学者的参考书。

4.蓑翁说

虽然有众多前辈学者研究帕米尔归属这一问题,但是仍然需要后面的学者加强相关研究,不断发掘出新史料,重视实地考察,许多学者只是深处书斋,空谈史料,缺乏对相关情况的了解,运用新的研究手段,如最新的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历史地理学在其研究中必定能够大展身手,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寻找一个相对客观的事实。帕米尔问题的产生的大背景也是国力沦丧的时期,尤其是在英俄等国私分帕米尔过程中,清政府无力插手。同时,帕米尔的沦丧过程,也是清政府由传统的朝贡外交向现代外交转变的过程,暴露了清政府外交知识的匮乏以及缺少版图观念

参考文献

1.许建英:《关于帕米尔交涉的几个问题》

2.许建英:《近代英国和中国新疆(1840一1911)》

3. 王富春:《试析帕米尔问题的由来》

4.刑立涛:《试论 19 世纪英俄在帕米尔的争夺及其对中亚政治格局的影响》

5.黄盛璋:《我国历史上的帕米尔》

6.李强:《英属印度西北边疆政策和中国西部边疆危机:对1757-1895年中、英在喜马拉雅山区、喀喇昆仑山区和帕米尔地区争端的研究》

7.杨奋武:《中国在帕米尔及坎巨堤主权缩减之一段史料》

8.许崇灏编著:《新疆志略》

9.尹伟先主编、马啸副主编:《西北通史·第四卷》

10.林孝庭:《朝贡制度与历史想像:两百年来的中国与坎巨堤(1761-1963)》

11.陆玉芹:《许景澄与帕米尔交涉述论( 1890 ~ 1896)》

12.顾建琴:《从帕米尔问题看清朝对新疆的认识和政策》

本文由江南蓑翁团队创作,版权归江南蓑翁团队所有。

清季边疆的变迁:帕米尔的历史及问题(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