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人》


大鵬飾演社會底層的網吧網管,兼職代駕吳海。


造型是土的,身體語言是唯唯諾諾的,情緒是大起大落的。
生理上做好配合“戲劇衝突”。
被打,被揍,被電,甚至口吐白沫。
咆哮,怒吼,哭泣,無奈。
這些動作,大鵬都做到位了。
如果“炸裂”成為如今評價好演技的重要標準,那麼他做得似乎都不算差。
但。
這個角色,是底層小人物,真的飽滿、豐富、可信嗎?
還僅僅是出自演員自己的理解,成為他的表達。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細節之間的較量,高下立現。
有一場戲,反派鍾振江設計救了吳海的孩子,賺得了他的感恩。
隨後,鍾振江在吃火鍋,吳海趕來。
二話不說,立馬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如果一個人,都沒有掙扎,沒有奮力相爭,如此沒骨頭地癱倒在地,等到他的尊嚴被剝奪的時候,誰又願意為他心痛呢?
所以,大鵬演得越慘,你反而越難以共情。
看似演的是正確答案。
《受益人》,大家為柳巖的本色演出眼前一亮。

唯獨,辛辛苦苦、兢兢業業的大鵬最沒有存在感。
為什麼?
在Sir看來,吃苦本身不能成為財富。
你得理解、消化才行。
《鋌而走險》劇組剛一開機,大鵬就摔傷了腿。
電影中,歐豪打大鵬的場景,能夠連拍十幾條,逼得歐豪最後打一次道一次歉。
角色的確需要全程高壓狀態。
片裡的嘶吼,掙扎,打鬥……滿身傷痕,瀕臨崩潰。
但。
這一頓頓暴打,捱得真不值。
幕後採訪裡,他是這樣說的:
當時我就沒什麼事可以幹,又接到一個不錯的劇本,還是曹保平監製,我覺得挺好,能挑戰一下,我就去了。這個跟我對小人物有什麼偏好沒有特別打的關係,就不用想特複雜,這是一個工作。
這是一個工作,畢竟只是工作。
眼熟嗎?
我加班,我996,為何還是拿不到更高的年獎、得到老闆和團隊的肯定?
如果工作僅僅是體力、時間的疊加,而沒有用心思考,那只是低效的,甚至會反噬本人,讓人懷疑你是否勝任這份工作。

大鵬要當心,問題就出在這裡。
他有沒有演對的時候呢?
有,但通常需要一個強勢的boss替他做規劃,安排任務。
唯一一次表演獎提名,是《我不是潘金蓮》,角色是王公道。
你看馮小剛怎麼“壓制”他的表演?
既不慫也不狂,戴上眼鏡,就是泯然於眾人。
說話很親切,可也沒啥營養。
但是關鍵時給領導墊話,很及時。
這就是一個在體制內浸淫多年,無甚野心的小官吏應該有的狀態。
馮小剛替大鵬想明白了。
很可惜,大鵬錯失了一次學習並內化於心的機會。
繼續追問,為何大鵬會這樣。
回溯大鵬的人生髮跡之路,有兩個重要的人生節點。
一個,是《屌絲男士》的爆紅。
一個,是《煎餅俠》的大賣。
一個是短平快,依靠服化道迅速引導觀眾進入劇情的搞笑短劇,一個是立足草根,捆綁銷售販賣情懷的平民喜劇。
看看海報,還是熟悉的折騰自己。
這也是造就了他的原因——

路徑依賴。
比如,認真。
喜劇是一個特別簡單的事情,就是一定要認真。

《受益人》

《受益人》

《受益人》

《受益人》


我都是在那個人物當中很認真的去跟你講話,你覺得這個人好好
慢慢的,“努力”也被功利性利用了。
挑選不修邊幅的角色,挑戰軍旅題材,追求嚴苛環境。
女演員扮醜,放棄人設。
用戰場上的勤奮,去掩蓋戰略上的草率。
我都這麼努力了,為何還不給好評。
當然,這比摳像表演值得讚賞多了。
但也要小心,被“我付出”的錯覺,迷惑住了真正成長的腳步。
對於演員。
最終還是需要用戲說話。
如果天大的努力和艱辛,依舊沒有換來觀眾的掌聲。
Sir只能說:
對不起。
沒辦法。
這樣做,不夠好,就是不夠好。
最後,想說一個故事,大鵬需要的或許不是“再努力一些”,而是“平靜一些”,多想一些。
學相聲出身,昔日小品演員,影帝範偉在《不成問題的問題》裡給自己加了一場戲,是劇本里沒有的。


農場主任丁務源每天上班,洗漱著裝,臨出門之前,一定要照鏡子,把跟老爺太太說的話,再演一遍。
這一演,小人物勉強“做人”的複雜心態被表達的淋漓盡致。
甚至,這個設計超越了故事文本,成為現代人的寫照。
導演梅峰拍案叫絕。
看。
好角色,不見得必經皮肉之苦,但一定在心跡上反覆雕琢。
無需去喊去跑,只需要日常地說幾句話,在鏡子前整理一下衣裝即可。
一點兒都不炸裂,一點兒都不拼命。
但是,真他媽的好、深刻、漂亮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