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强大的根基是什么?商鞅变法?不全是!还有3大原因不容忽视

引子

伊阙之战,秦国斩敌24万;鄢郢之战,楚国损失精锐30万以上;长平之战,秦军歼敌45万;公元前230年始,秦国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灭了六国。

秦国强大的根基是什么?商鞅变法?不全是!还有3大原因不容忽视

秦灭六国,强大无比

秦国强大的根基是什么?除了我们熟知的商鞅变法外,还有哪些因素?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后,秦国快速强大,一方面是由于变法内容深彻合理,另一方面是历代国君坚持新法不动摇。

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1、加强君主集权,限制贵族特权。秦共厉公后,秦国贵族的权力十分强大,秦躁公在位时,几成摆设,秦怀公更是被几位庶长逼死,之后几代国君一直施展不开手脚。商鞅变法全面普及郡县制,使得贵族只享有税收收益,剥夺他们的军事行政权;军功爵制更是规定贵族子弟倘若没有战功,就不能继承爵位。这两项措施,大大限制了贵族的权力。事实上,商鞅变法后,秦国已经没有贵族能够阻碍、影响国君行使权力了。

秦国强大的根基是什么?商鞅变法?不全是!还有3大原因不容忽视

秦国颁布军功爵制

2、按军功赏罚,军队士气高昂。军功爵制规定,只要士兵能在战场上杀敌,不论出身贵贱,一视同仁,都能得到爵位、房子、土地奖励,这一项政策空前激发了平民百姓的参军热情。百姓愿意参军,士兵士气高涨,是战争取胜的重要因素。

秦国强大的根基是什么?商鞅变法?不全是!还有3大原因不容忽视

秦国百姓参军积极性高

3、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商鞅新法规定,只要多缴纳粮食,就能得到类似军功的奖励,这一项政策提高广大百姓的劳作热情;压制商人的地位,重征商业税,将秦国百姓牢牢捆绑在土地上。土地里能出粮食,战场上士兵就能吃饱肚子,粮草供应及时,打胜仗的概率就会提高很多。

4、禁止百姓议论新法。这一条毁誉参半,好处是能够提高行政效率,强化统治;缺点就是,万一政策出错,就会造成大损失。类似的悲惨案例,历史上有很多,举不胜数。

二、为什么秦国变法能够成功?

商鞅变法前后,魏国、楚国、齐国、韩国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变法,但都是虎头蛇尾,效果不太显著,秦国变法能够成功,主要原因在于:

1、秦献公近40岁登位,摆脱贵族控制。秦献公继位时已经接近40岁,心智权谋颇为成熟,登位第二年,就将国都迁到前线栎阳,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旧贵族的羁绊,经过20多年的经营,已将权力牢牢掌控在手中,为秦孝公强力变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试想一下,倘若秦孝公像前几代国君那样,手上没权,旨在削弱贵族特权的郡县制、军功爵制还能实施?还敢实施?

秦国强大的根基是什么?商鞅变法?不全是!还有3大原因不容忽视

秦献公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国君

2、秦孝公意志坚定,后世国君坚持新法。秦献公在魏国待过近30年,亲身经历了李悝变法,对变法强国的感触特别深刻,因此继位后,就开始了一定程度的变法尝试,这为商鞅变法打下了民意基础;秦孝公继位后,意气风发,对现状的强烈不满促使他发布了名闻天下的《招贤令》,秦孝公的坚定是商鞅新法得以颁布、实施的坚强后盾;秦惠文王上位后,只杀商鞅其人,不废新法。

秦国强大的根基是什么?商鞅变法?不全是!还有3大原因不容忽视

秦惠文王坚持新法不动摇

之后的历代国君,也都坚持新法不动摇,反观其他国家,有的实施一两代,有的仅仅一代,没能坚持下去,导致变法功败垂成。

老秦人骨子里的强悍气息

历史上,秦国多次面临着灭顶之灾,尤其是立国前100多年,最终都是靠着老秦人强悍的战斗意志、不畏死亡的战斗决心挺了过来,国君如此,百姓亦如此。

一、筚路蓝缕,3位国君战死

公元前822年,率兵出战的秦国第四代国君秦仲,在和西戎交战中,不幸殒命;

公元前778年,秦钟的儿子、近80岁的秦庄公在和犬戎交战中,壮烈殉国;

12年后,护送周王室东迁,立下赫赫战功的秦襄子在征讨西戎途中,不幸遇难。

秦国出身低微,祖宗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每一寸土地都受过先祖汗水和血泪的洗礼。如果想更深入的了解这段历史,请参阅我前几天写的文章

二、将空头支票变为现实

周王室东迁后,富饶的关中平原出现了权力真空,周王室也无力管辖,为了奖赏秦襄公护送功绩,就许了张空头支票:岐山以西的土地,秦国人要是能打下来,就赏赐给你们。

看上去很诱惑,关中地区面积广阔、土地肥沃,实际上要想夺回这些土地就太难了,连周王室都被迫躲避的西戎势力,小小的秦国敢去老虎嘴里抢食?

几十年后,秦国的所作所为震惊了天下,因为他们不但抢回了这些地盘,还把强大的西戎打得抱头鼠窜,厉害吧。

秦国强大的根基是什么?商鞅变法?不全是!还有3大原因不容忽视

秦人骁勇善战

三、和强大晋国死磕近百年

秦国在收拾完西戎后,就把矛头对准了东方,打算进军中原。

秦国向东面对的是中原霸主晋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双方开始了长达百年的“进攻——围堵”游戏,虽然秦国败多胜少,但在百年争霸中,始终没有屈服。

想更深入的了解这段历史,请参阅我前几天发的文章

历代国君强烈的进取意志

前一段时间,我将秦国历代国君的情况梳理了一遍,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情况:不管是国家强大,还是衰弱,秦国基本上没有很昏庸的国君,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一、纵观秦国国君,几乎没有昏庸之辈

从秦非子到秦襄公这一段时间,秦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整天骑着马、拿着刀和西戎玩命,丝毫不敢懈怠,连78岁的秦庄公都要上阵拼命,这样的土地上生不出败家子。

从秦文公到秦穆公,秦国的生存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主要得力于期间都是年富力壮的国君,为了改善秦国的生存环境,好几代国君都没有把君位传给儿子,而是选择了年长的兄弟。

从秦康公到秦出公,除了秦躁公、秦怀公兄弟稍弱,秦出公年岁太小外,其他国君虽然作为都不大,但也不算昏君;后期丢失了河西,主要还是新晋的魏国太彪悍。

从秦献公到秦王嬴政,大家都比较熟悉,历代国君都是精明进取的主儿。

秦国强大的根基是什么?商鞅变法?不全是!还有3大原因不容忽视

秦国的骄傲——秦孝公

二、为什么秦国不出昏君?

1、建国初、中期,巨大的生存压力不允许昏君存在

前面我们说了,秦国出身低微,周围邻居太彪悍,根本容不下昏庸的君主存在;在快速发展的国家里,没有滋生败家子的土壤。

2、战国中后期,强烈的进取心促使历代国君奋勇向前

秦献公继位后,就面临着魏国的强大压力;商鞅变法后,东出崤函、争霸天下已经成为了历代国君的使命;常年累月的大战,历代国君的压力一点也不比建国中前期少:虽然秦国实力强大,但面临诸侯伐秦时,一丝一毫也不敢松懈。

秦国强大的根基是什么?商鞅变法?不全是!还有3大原因不容忽视

战国竞争异常激烈

独特的地理位置

除了上述三个主观原因外,秦国还有一项独特优势:地理位置优越。当然,优越的地理位置是靠打出来的!

一、崤函通道既是封锁线,也是难以逾越的门户

秦穆公时代,秦国已经扩张到黄河沿线,想要继续扩张,就要突破崤函通道。很遗憾,晋国提前一步,封锁了崤函通道,之后几百年,秦国打不破这道封锁线,中原诸侯也攻不进来。

伊阙之战后,秦国彻底控制了崤函通道,进可出兵中原,退可守好门户。战国几百年间,诸侯联盟了好几次,除了匡章外,其他将领都没有攻进函谷关。

秦国强大的根基是什么?商鞅变法?不全是!还有3大原因不容忽视

崤函通道是一道屏障

二、秦国有很辽阔的战略纵深

就算诸侯绕过函谷关,想要彻底消灭秦国,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公元前579年,晋厉公率领晋国精锐、联合了八个国家伐秦,最终打到了泾河流域,由于战线太长,不得不撤兵;公元前559年,晋国更是联合了当时最强大的12个诸侯国,组成强大的联军进攻秦国,打算一举灭秦,同样在过了泾河后,联军后勤出了问题,最后也不得不撤兵。

从黄河到秦国300多年的国都雍城,中间有一段很遥远的距离,诸侯伐秦时一般都耗不起;再退一步,就算秦国攻破雍城,秦国还可以继续往出身地天水一带迁移,中原诸侯国就算想出兵,后勤也不允许。

秦国强大的根基是什么?商鞅变法?不全是!还有3大原因不容忽视

雍城远离中原

三、巴蜀之地是保障

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占领了富饶、偏僻的巴蜀之地。巴蜀土地肥沃、人口稠密,足可以支撑起一个新政权,退一万步来讲,中原诸侯攻到雍州,秦国还可以退守巴蜀。

到了巴蜀之后,黄河流域的诸侯想要进一步出兵,几乎就是天方夜谭,战线太长了。你看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往成都逃,就知道巴蜀这个地方有多么安全。

有了这三道护身符,秦国进可攻、退可守,中原诸侯又可奈何?

结论

综上所述,秦国强大的根基有4个:

1、商鞅变法,秦国快速蜕变成长;

2、老秦人融入血液里的强悍气质,既可保国、亦可杀敌;

3、历代国君锐意进取,没有很昏庸的君王;

4、秦国独特的地理位置,进可攻、退可守。

天时、地利、人和,秦国都具备了,岂能不强大?

参考资料:《史记》《左传》《战国策》《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