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烈的国运相赌(3)

在苏德战争开始的时候,德国具有一切有利条件在武器装备上压倒对手。德国本来就是一个工业高度发达的强国,二战爆发以后还占领和控制了几乎整个欧洲大陆。1941年,德国直接统治区就产煤4亿吨,钢3180万吨,而苏联的产量仅为1亿5千万吨煤、1790万吨钢。

惨烈的国运相赌(3)

德国拥有126万台金属切割机床,苏联仅有58.4万台,至于机器制造工人,德国超过苏联1倍。德国还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造出了当时世界上最精良的武器。德国的MP43突击步枪,MG42通用机枪,虎式坦克,88毫米高炮,都是同类武器中最优秀的。

惨烈的国运相赌(3)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德国法西斯军队是一支武装到牙齿的军队。但事实上,德军在二战中虽然拥有一些世界上最好的武器,数量却严重不足,在大多数时候,德国国防军都是普遍缺乏技术装备的情况下苦苦支撑的。德军与苏联开战的时候,德国及其盟国在边境的主要装备数量就低于苏军,坦克和突击炮是4171辆对15687辆,飞机是4389架对11537架,火炮和迫击炮是42601门对59787门。当时苏联的武器大多陈旧,但是T-34坦克和122毫米A-19加农炮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主战装备。德军进攻部队只有19个装甲师和14个摩托化步兵师,其余112个师都是步兵师,靠着士兵的双脚或者马车进行机动。

惨烈的国运相赌(3)

1941年冬天,德军从莫斯科城下败退,损失了大量重装备,从此就再也没有恢复过来。第二年春天,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因为要进行主力方向的作战,装备达到了编制标准的85%,算是情况最好的,这还是从其他两个集团军群中抽西墙补东墙才拼凑起来的。总体来看,德军经历了一个 “去现代化”的过程。在苏德战场上,开战时期德军拥有3600辆坦克,到战争中期的1943年夏天只有上述数量的三分之二。德军一个装甲师在二战初期装备328辆坦克,到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的时候,平均拥有坦克73辆,到1945年,更缩减到54辆。

非战之罪也,在战争中,德军主要装备的交换比都优于苏军,坦克经常是一辆换苏联的三四辆甚至更高。但是,德国的坦克经常是损失一辆少一辆,苏联却总是能够造出更多的坦克,直到把德军彻底淹没。这就不能不从军备生产上找原因了。

惨烈的国运相赌(3)

苏联在军备上的胜利,首先是武器哲学的胜利。苏联武器在国际上一直简单、可靠、耐用着称,而这正是大规模、长期性战争所要求的。

在这样的战争中,兵员伤亡比率很高,武器的耗损也很快。因此,武器没有必要造得太精密、太复杂,因为根本没有时间让士兵接受长时间的训练。一个叛逃到西方的苏联军官问得好:“假如明天必须动员中年的后备役人员或戏剧学校的学生去保卫国家时,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同样,武器的使用寿命也没有必要太长,因为在达到寿命前很早就已经被摧毁了。

所以,苏联武器非常简单,型号简单,使用简单,维修也简单。例如,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生产了34.8万门迫击炮,占二战所有参战国生产量的一半,德国只生产了6.8万门。

红军特别喜欢迫击炮,主要原因是结构极为简单,只花几分钟就会教会士兵使用它。可靠性高,几乎不需要维护。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立即准备好,随即向敌人发射炮弹。虽然射击精度较差,但是它好歹是门炮,有还是没有是大不一样的。

惨烈的国运相赌(3)

在整个战争期间,苏联只有两种主要的坦克,即中型的T34和重型的KV,总共只有五种主要战斗机。相比之下,德军的武器则是五花八门,军队经常随心所欲地提出生产新式武器或者改进现有武器的要求,为了弥补生产能力的不足,德国还搜罗了占领的欧洲各国各式各样的装备。德国一度同时生产着425种飞机或改进型。中央集团军群在战争中期装备了151型不同的卡车,150型不同的摩托车,要储备一百万种配件。

一个装甲师投入作战的时候,有96种人员输送车,111种卡车,37种摩托车。这是生产企业的噩梦,也是后勤部门的噩梦。德国的武器发展计划同样杂乱无章,仅以飞机为例,就研制过喷气式战斗机、喷气式轰炸机、四引擎远程轰炸机、载重22吨的巨型运输机、无尾翼的隐形轰炸机等,有的远远超越了时代。德国军备部长施佩尔曾经感叹:“我们确实吃了发展计划过多的苦头。假如我们集中发展少数几项,肯定早就完成了。”

惨烈的国运相赌(3)

为了对付苏联的T-34坦克,德国研究开发了虎式和豹式坦克。但是,生产一辆T-34仅仅需要8千个工时,而同级别的豹式坦克则需要15万个工时,重型的虎式坦克则需要25万个工时。战争期间,德国共生产了1350辆虎式坦克,4814辆豹式坦克。苏联却生产了10.2万辆坦克,其中T-34超过5万辆。苏联红军坦克维修部门还抢修了43万辆次坦克、装甲车辆,相当于苏联战时年产量的15倍。

与简单的武器设计相结合的,是军备生产的全力以赴。苏联本来实行的就是计划经济,完成这个转变并不困难。苏德战争爆发后两小时,最高苏维埃就发布了“关于战争状态”的命令,规定了公民劳动义务、征用运输工具、生活必需品定量供应等措施。战争爆发的第四天,苏联就通过了《战时职工工作时间规定》。

12月又规定了《追究军工企业职工旷工责任》,工作消极或者迟到的,可以被判刑。建筑、弹药、铁路等行业,先后实行军管。1942年,苏联军工行业的工人工作时间被定为14个小时,有的长达16个小时。大量妇女和少年加入了劳动大军。1939年,工业部门职工中18岁以下的占6%,而1942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1943年,苏联工业劳动力的一半以上是妇女,在集体农庄,女工的比例几乎为四分之三。

惨烈的国运相赌(3)

在生产的组织上,苏联进行了充分的合理化,开展了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苏联人对于美国的泰罗制并不陌生。列宁就说过,泰罗制“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取决于我们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机构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应当在俄国研究和传播泰罗制,有系统的试行这种制度,并且使它适应下来。

”苏联着名的管理学家叶尔曼斯基就是泰罗制的卓越研究者,对于如何在社会主义企业中推行合理化生产,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过极为深入的研究。

苏联的斯达汉诺夫运动,除了激发工人的劳动热情,还是与劳动分工和配置、工作场地的组织、消灭非生产性时间和劳动浪费、设备的利用等典型泰罗制的办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仅如此,苏联还把泰罗制推行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整个国家就是一家大工厂。

1929年,为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特地聘请泰罗的合作者甘特的弟子沃尔特·波拉科夫为顾问,具体制定计划并推广甘特图表。在卫国战争时期,苏联生产效率继续不断提高。当时主管军工生产的国防人民委员沃兹涅先斯基提到,一些工厂通过合理组织,生产一架伊尔一4型飞机的劳动消耗从1941年的2万个工时减少到1943年的1.25万个工时,制造一门152毫米榴弹加农炮从1941年的4500个工时减到1943年的2400个工时,生产一辆T-34型坦克从1941年的8000个工时减到1943年的3700个工时,制造一挺大口径机枪从642个工时降到329个工时。

1943年,苏联用800万吨钢和9000万吨煤生产出了48000门重型火炮和24000辆坦克,而德国则用3000万吨钢和3.4亿吨煤生产出了27000门重型火炮和17000辆坦克。

美国和苏联是二战时期运用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最成功的国家,两国均成为打败法西斯的绝对主力。战后,两国均成为超级大国。

在很长时间里,德国在军备生产上一直没有全力以赴。一次大战后期,德国因为遭受封锁、物资匮乏,国内厌战情绪严重,导致了革命,希特勒对此深以为戒。

惨烈的国运相赌(3)

二战爆发后,德国没有进行经济总动员,反而花了很大力气搜刮被占领的欧洲各国的农产品。1944年以前,德国一直不敢削减民用消费品的生产。当时在参战国中,德国人的生活水平仅次于美国。即使在战争的最后时期,德国还在生产大量的壁纸,众所周知,这是完全没有军事用途的。而在苏联,战时除了军装就不生产任何服装了,民用服装只能到旧货市场上去买。

因此,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国军备生产长期停滞不前,以飞机生产为例,1939年飞机产量8000架,1940年10000架,1941年11000架。1942年,德国百分之九十的军工生产部门仍然执行一班制。1943年,德国人一周工作周才从1942年的47小时增加到49.2小时。事实上,德国的军备生产还比不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次大战时期,德国46.5%的粗钢用于军工,1942年初只有37.5%。苏德战争的第一年,火炮和弹药产量仅为1918年的四分之一,到1944年,德国军备生产到达顶峰的时候,弹药产量仍然低于一次大战时期。

惨烈的国运相赌(3)

1943年1月13日,当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已成定局,希特勒才下达一项指令,要求德国转入总体战。2月18日,戈培尔才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宣传德国要开展总体战。德国总算把工业生产转入了战时轨道,战争机器全速运转起来。但是,德国的军工生产体系叠床架屋,远远不如苏联的集中统一。1942年5月,精明强干的斯佩尔出任军备部长,但是只能管得了陆军的军备。海军军备生产组织权利直到1943年春才取得,空军军备则由于戈林的阻挠,要等到1944年8月。

而且皮革和纺织品之类基本物资仍由经济部长掌控,至于劳动力的招募和管理,则由帝国劳工部长沙克尔负责。施佩尔曾经提出从德国妇女中招募工人,但是沙克尔认为这是伤风败俗之举,不只是她们的精神和感情生活,而且连生育能力都会受到不利的影响,希特勒也认为德国妇女没有东欧的强壮,最后没有同意。

希特勒甚至迟迟不允许把德国的帮佣征入军队或者工业部门。以至于在1943年,英国的女佣人数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二,德国直到战争结束,女佣还有140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弥补工业劳动力的不足,德国只有征用数百万外籍劳工和战俘。这些人生活条件非常恶劣,再加上语言的障碍和缺乏相应技术,生产效率不高。

惨烈的国运相赌(3)

即便如此,在施佩尔的天才领导下,德国的军备生产出现了飞跃。1943年10月,德国开始按照合理化原则组织军备生产,统一多用途部件的规格,合理使用机器和调拨劳动力,交流经验改进工艺。

惨烈的国运相赌(3)

按武器类型设立了指导委员会,并为调拨部件设立了企业联合组织。确保一个工厂尽可能只生产一个项目,但是要做到大规模生产,各种武器的产量迅速攀上高峰。弹药生产的最高峰是在1944年8月,飞机产量的最高峰是1944年9月;火炮和新潜艇的生产是在1944年12月。1944年全年飞机产量39870架,其中战斗机30511架,是1941年的6.6倍,坦克产量增长33.9%,达到2.7万辆,火炮增加50.3%,达到8.7万门。

惨烈的国运相赌(3)

但是,这已经迟了。这时候美英的轰炸机已经在德国上空铺天盖地了。为了摧毁德国的战争潜力,美英航空兵是下了大力气的。一次轰炸行动,美英往往出动一千架重型轰炸机和同等数量的远程护航战斗机。整个对德战略轰炸行动,美英损失飞机4万架,空勤人员死亡超过9万人,死亡率仅次于德国的潜艇部队。德国人被炸死炸伤100余万人,无家可归者750万人,不得不把200万人和一半以上的空军用于防空作战。1944年5月12日以后,英美空军调整了战略轰炸重点,集中轰炸德国的燃料工厂。施佩尔说:“这是决定这场技术战争胜负的一天。”到7月,德国所有的主要炼油厂都被盟军的轰炸破坏,失掉了90%的燃料供应。巴顿曾说:“我的士兵可以吃皮带,但我的坦克必须加油。”德国生产出来的大量武器,因为缺乏燃料和运输工具,根本无法投入前线作战。生产再多,又能奈何?何况本来就生产得不多。

惨烈的国运相赌(3)

1944年6月,英美开辟了第二战场。德军不仅要与全欧洲几乎所有国家作战,而且要和未来两个超级大国同时作战。仅仅一次诺曼底登陆,盟军就投入总兵力约278万人,飞机13700架,舰艇9000余艘。到1945年1月,德军在西线靠着1000辆坦克对付盟军的6000辆坦克,在东线靠着48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对付红军的14000辆坦克。至于飞机数量差距更大,在东线,德军以1500架战斗机对付红军的15500架,西线则更为悬殊,美国陆军航空队在1945年1月1日保有飞机为72726架(其中作战飞机41961架),主力都集中在欧洲战场。德国的陆军和空军被盟军航空兵打得基本上没有还手之力。例如,1944年7月25日,在西线德军精锐的130李尔装甲教导师阵地上空,先是来了一波波雷电式攻击机,两分钟一个批次,每次50架,投下了无数高爆炸弹和凝固汽油弹。400架中程轰炸机随之而来,投下一串串500磅重的炸弹。尘埃尚未落定,又来了铺天盖地的重型轰炸机群,这是1500架B-17空中堡垒和B-24解放者,投弹3300吨。收尾的是300架P-38闪电式战斗轰炸机,再次用杀伤炸弹和凝固汽油弹把阵地炸成一片火海。一天之内,这个装甲师防守地域变得象月球一样荒凉,官兵被炸得只剩一半。当美军第3装甲师扑上来的时候,李尔装甲教导师只有7辆坦克还有战斗力。

二次大战是钢铁的较量,各国军事上的表现基本上与各国的工业能力成正比。苏联对此的认识是很深刻的,1941年,斯大林就对一个来访的美国代表团说:“这场战争将用工业生产来赢得。”朱可夫在回忆录中也说过,战争初期,苏军无法打退德军的强大突击,但是,“在苏军得到足够数量的现代化坦克、飞机、战斗技术装备和辅助技术装备后,情况是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了。”二战时期的苏联与一战时期的沙俄相比,火炮生产多28倍,迫击炮生产多88倍,机枪生产多77倍,炮弹多7.2倍,子弹多5.9倍。在前线浴血奋战的苏军官兵身后,是执行着铁的纪律的军事运输和后勤人员,是无数忍饥挨饿在工厂中日夜忙碌的女工们,是大批即使在监狱中也兢兢业业工作的武器设计师。是他们,铸就了红军的钢铁洪流,托起了苏联胜利的希望。

惨烈的国运相赌(3)


分享到:


相關文章: